急性细支气管炎是指管径<2mm的细支气管的急性炎症,可以是特发的,但更常见于感染后、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病、吸入毒气烟雾和器官移植等,最常用于描述婴儿和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后以急性喘息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好发于冬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成人有症状的急性细支气管炎较少见。
急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以病毒感染引起小气道的炎性病变,可因理化因素以及过敏反应而诱发。本病大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其中成人多为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引起,儿童则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多见。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导致急性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因,多发生于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偶见于年长儿童。另外,还有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
吸入毒气、灰尘、金属粉尘、有机粉尘、燃烧烟雾等,容易引起小气道的炎性改变。
机体吸入致敏原,如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容易诱发急性细支气管炎。
急性细支气管炎较常见,尤以2岁以内的婴幼儿及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多见,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且随地理区域而明显不同,我国北方冬季和早春为高发期,尤以1~4月为多。南方则在夏、秋季流行,以6~9月为多。男性患者较多,尤其是住院治疗的重症病例,男女之比为1.5:1。
两岁以内的婴幼儿呼吸系统功能还不完善,防御功能低下,尤其易见于孕周小于37周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气道畸形儿、免疫功能缺陷患儿、唐氏综合征患儿。
中老年人群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慢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神经肌肉疾病,尤其是咽喉部肌肉病变的人群因为生理机能下降,体质较弱,所以易发生此病。
急性细支气管炎起病急骤,以鼻塞、流涕和喷嚏为首发症状,几天后出现咳嗽、喘息、呼吸增快、心率增快、发热和胸部紧缩感,可伴有呕吐、食欲减退等,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鼻塞、流涕是急性细支气管炎最早出现的症状,一般呈清水样或黏稠状,可伴有打喷嚏。
咳嗽是急性细支气管炎最突出的症状,开始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咳嗽加重,痰量增加并变为脓性。
部分患儿体温升高,一般在39℃以内,少见高热。
在疾病进展期可出现喘息和气促,表现为呼吸浅快。
呼吸困难可呈阵发性,间歇期呼气性哮鸣音消失,严重患者可出现三凹征,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
由于过度换气及液体摄入不足,部分病人可有脱水和酸中毒。部分患儿可有呕吐、腹泻,但一般不严重。
细支气管炎症变化导致通气障碍,进而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
当细支气管炎症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可导致支气管肺炎,患者可出现寒战、发热、咳嗽增剧,X线检查两下肺叶有斑点状或小片状阴影。
患者疾病进展后可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引起生命危险。
急性细支气管炎通常起病急骤,尤其是儿童急性细支气管炎临床病情大多比较严重,因此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通过血常规、血培养以及胸片、CT等检查确诊。
患者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需要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或儿科就诊,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需要到急诊科就诊。
以前是否出现过相应症状?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咳嗽、咳痰、胸闷等)
是否曾发生过以下症状?(如头痛、发热、乏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相应过敏原?
视诊发现呼吸浅快,可伴心率加快,可达150~200次/分;肺部听诊为呼气相哮鸣音,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叩诊可呈鼓音。
表现为肺膨胀过度,有时可见小结节影、线样阴影、斑片状模糊阴影或实变影等。
X线诊断不清的患者可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显示结果较X线检查更全面。
可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但通常为一过性。
通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患者缺氧程度,病情较重者可有代谢性酸中毒。
采集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明确病原。
诊断急性细支气管炎,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等。
患儿以急性喘息为主甚至出现呼吸浅快、呼吸困难、缺氧等症状。
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膨胀过度,有时可见小结节影、线样阴影、斑片状模糊阴影或实变和塌陷影。
在呼吸道分泌物,特别是鼻洗液中分离到病毒有确诊价值。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主要表现吸气性困难和特征性哮吼声,高热多见,而急性细支气管炎高热少见,可有明显的咳嗽和流涕,通过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可以鉴别。
支气管哮喘在婴幼儿期虽不多见,但第一次发作时可能表现类似于急性细支气管炎,患儿可有家族过敏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或氨茶碱治疗后哮喘可迅速缓解,而急性细支气管炎疗效不明显,借此得以鉴别。
肺炎患者病程稍长,喘憋出现较晚,肺炎体征较明显,X线胸片上可见大片融合灶,通过疾病进展特点以及影像学检查可以鉴别。
小儿急性细支气管炎需要及时治疗,以免疾病进展,主要是药物治疗,可使用止咳祛痰药、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周期需根据病情轻重决定,一般为1~3周。急性细支气管炎导致气道阻塞明显时可引起缺氧,可通过氧疗进行治疗。
注意止咳祛痰,可辅助拍背式物理祛痰。发热患者可使用物理降温或者退热药物。及时纠正脱水、酸中毒、缺氧等症状。
常用止咳药有喷托维林、右美沙芬、可待因,祛痰药主要有氨溴索,注意小儿禁用以上止咳药。
可应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和特布他林解痉平喘。
由于病毒感染是本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可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治疗,但是小儿疗效不确切,谨慎使用。
如有细菌感染的依据或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可根据痰细菌培养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为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感染时,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
常用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次吸入激素后需要使用清水漱口,防止真菌感染。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急性细支气管炎导致气道阻塞明显时可发生通气灌注异常,引起婴幼儿缺氧,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给予低浓度氧疗,可经头罩或氧气罩给予温暖、微湿的氧气。
可使用高渗盐水(3%)雾化吸入,可以减轻支气管黏膜水肿,减轻喘憋症状。
急性细支气管炎的预后与发病情况、治疗措施密切相关,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遵医嘱复诊胸部X线片及肺功能检查。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可根据医嘱定期复诊胸部X线片及肺功能检查。
婴幼儿以母乳喂养为主,适当增加辅食。儿童及成人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及蔬菜。
对于急性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主要是保持呼吸功能稳定,减轻咳嗽症状,注意病情监测,并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
患者应在安静状态下使用雾化吸入药物,取坐位或半卧位,如果在雾化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异常烦躁等情况应立即停止雾化,并告知医生,雾化结束后注意清洁口腔。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注意变换体位,以利于痰液咳出。
吸烟者注意戒烟。
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出现喘憋、肺部哮鸣音、咳嗽、咳痰加重、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遵照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注意避免粉尘及刺激性气体的刺激。
由于急性细支气管炎是由病毒感染、刺激性因素刺激引起,因此预防需注意保暖,避免感冒,还需避免发生继发细菌感染或理化因素刺激,注意远离花粉等过敏原。
孕周小于37周的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气道畸形儿、免疫功能缺陷患儿,以及有慢性肺疾病、咽喉功能不协调、先天性心脏病、神经肌肉疾病的人群要早期进行胸部X线片及肺功能检查。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预防感冒。
注意避免接触粉尘、花粉以及其他刺激性气体。
积极治疗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
孕期定期孕检,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早产。要加强营养,保证胎儿足够的营养供应。
提倡母乳喂养,增强患儿抵抗力。家里有其他人有呼吸道感染时应避免接触婴幼儿。
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依据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
4650点赞
[1]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1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