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又称先天性泪囊炎,是由于各种原因阻塞鼻泪管所致。可由于鼻泪管下端先天Hasner膜出生时未吸收,阻塞鼻泪管所致,也可由于结膜炎、炎性分泌物堵塞鼻泪管所致。早期通过泪囊按摩,配合抗生素眼药水可治愈,不可治愈者需手术治疗。
新生儿泪囊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鼻泪管下端先天Hasner膜出生时未吸收,阻塞鼻泪管所致。也可由于结膜炎、炎性分泌物堵塞鼻泪管所致,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一些上皮碎屑堵塞鼻泪管所致。
新生儿出生时,鼻泪管下端有一层膜叫做Hasner膜,出生时应闭锁,但一部分患儿出生时没有闭锁,因此形成鼻泪管下端堵塞,大部分新生儿鼻泪管阻塞都是这个原因。
鼻泪管是眼泪从眼睛排入鼻腔的膜性管道,当患儿有结膜炎时炎性分泌物过多,堆积于鼻泪管,导致鼻泪管不能顺利引流眼泪而发炎,造成泪囊炎。
新生儿鼻泪管引流功能还不全,一些碎屑即可阻塞鼻泪管。
目前尚无对新生儿泪囊炎的具体流行病学研究。
当患儿结膜分泌物过多时,堵塞鼻泪管,易导致该疾病。
如出生时Hasner膜未闭锁,导致鼻泪管下段闭锁,易引起新生儿泪囊炎。
一般在出生后数日或数周,亲属发现患儿泪溢或伴有分泌物多,检查时压迫泪囊即可见有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
患儿家属发现患儿最近容易流泪,且泪液较多。
患儿眼角泪囊部经常出现黏性的分泌物。
患儿泪囊部由于分泌物或其他情况阻塞,可导致泪囊部高于其他部位,即泪囊部隆起。长期阻塞可发生湿疹,表现为泪囊部位红色斑块伴瘙痒。
长期泪囊炎阻塞导致此处发炎,表现为红、肿、痒。
此病多由于患儿的泪囊炎未及时控制,导致细菌感染眼眶内软组织所致,常表现为发热、头痛、眼周疼痛等。
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细菌感染导致视神经受损,进而影响视力。
新生儿泪囊炎在体格检查时压迫泪囊即可见有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发现本病要去新生儿科或眼科就诊。
家属发现新生儿眼部经常流泪,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家属发现新生儿眼部经常有黏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
家属发现新生儿眼部红肿,伴黏性分泌物或瘙痒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当患儿出现不明原因的流眼泪时,可优先考虑到新生儿科进行就诊。
患儿出现眼部有脓性分泌物时,可以到眼科就医。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持续性流泪、脓性分泌物多等)
眼睛流泪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患儿是顺产还是剖宫产?
去过其他地方检查过吗?结果如何?
压迫泪囊即可见有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泪囊部有肿块、有弹性,无红肿和压痛症状。
通过该检查,可以明确患儿是否存在先天性的泪道发育障碍所导致的该病。
对患儿泪液分泌物进行检查,可以了解患儿是否存在感染。
根据患儿有泪溢、泪囊部黏性分泌物增多、泪囊部隆起,伴或不伴湿疹的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诊断此病。
新生儿眼炎也有眼部排出脓性分泌物的症状,新生儿出生28天内发生结、角膜炎,学名称新生儿眼炎,按致病元凶分为淋菌性眼炎和非淋菌性眼炎两大类。新生儿眼炎多是经阴道分娩感染而来,也可发生于宫内,或出生后感染。新生儿眼炎的发病时间比本病更早,结膜充血症状更严重。
患有该疾病的患儿也会出现眼部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情况,但是患有该病的患儿母亲多有淋球菌感染史,患儿泪液分泌物检查时可见淋球菌,而新生儿泪囊炎的患儿进行分泌物检查时不会发现淋球菌感染,两者据此可以进行鉴别。
新生儿泪囊炎一般经过挤压泪囊、滴入眼药水治疗即可;经过一般治疗未能治愈的常采取手术治疗。
医生用食指自泪囊上方至下方,向鼻泪管方向挤压,同时压住泪小管部,使分泌物向下冲破先天残膜,挤压后滴入抗生素眼药水,经多次按摩绝大多数均能获得有效治疗。
患儿有脓性分泌物时可局部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可以进行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头孢或青霉素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炎症,但是应用前需进行皮试,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应用,以免引起过敏。
如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泪道冲洗,以冲破阻塞。再不能奏效时,才考虑做泪道探通术。
大多数患儿通过泪囊区按摩或泪道探通术预后较好,极少数患儿需要做鼻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后不影响患儿的自然寿命,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会影响患儿的正常视力。
新生儿泪囊炎一般可以治愈。
新生儿泪囊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患儿未经及时治疗会导致影响视力。
患儿通过泪囊区按摩或泪道探通术治愈后,需再次就医,查看泪囊管是否通畅。
对于新生儿泪囊炎的护理,需要对患儿实行正常的母乳喂养,保证患儿能收到充足的营养补充。
宜正常的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的母亲不能吃寒凉的食物。
家属护理患儿时要保证自己双手的干燥、清洁,病房、家庭室内保证通风,护理患儿眼部时要轻柔。
护理患儿眼部前后都要洗手。
室内温度不要过高。
适当通风,避免出现感冒。
及时清洁患儿双眼,不要让分泌物长时间留在眼部。如果眼部分泌物较多,应遵医嘱用眼药水滴药。
注意眼周皮肤的护理。
经过治疗好转后,无需再进行监测。
若患儿无脓性分泌物,无需使用抗生素眼药水。
医院加强对新生儿的早期疾病筛查,家属照顾新生儿时需仔细,及时发现新生儿眼部或者其他部位有无变化,家属护理新生儿时需注意卫生。
新生儿出生时查看泪囊管是否通畅。
出生后立即筛查各种新生儿易发疾病。
患儿家属给患儿护理时注意自身的手卫生,以免病情恶化。
保持室内通风,以免患儿发烧影响疾病的治愈效果。
4890点赞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59.
[2]黎晓新,王宁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5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