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癌是发生于上颌窦的上皮源性的恶性肿瘤,在鼻窦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于上倾窦黏膜的恶性肿瘤,继发性上颁窦癌可见于邻近解剖部位如鼻腔、筛窦、眼驱的原发癌扩展侵入上倾窦内,远处器官的恶性肿瘤偶有转移到上颌窦内者,多见于肾脏、睾丸、乳腺或肺。上倾窦癌以鳞状细胞痛较多见,其次为腺输、乳头状癌,那样囊性癌、移行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淋巴上皮癌等。上领窦痛多为单侧发病,根据原发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等可有较大差异。
上颌窦癌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上颌窦癌是指源自上颌窦黏膜的上颌窦癌,而继发性上颌窦癌指的是由上颌窦周围一些组织发生的癌侵犯到上颌窦所引起的,例如上颌牙龈、筛窦及其他颅底的癌症。
上颌窦癌从病理学上还可以分为鳞状细胞癌、腺源性癌、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癌等,其中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最高,大概占比80%。
上颌窦癌的发病因素仍与烟草有关系,长期吸入鼻烟据认为与南非班图人发病率高有关。此外,长期吸入粉尘、接触镍、铬等金属原物也被认为与上颌窦癌的发生有关。
长期遭受烟草中成分的刺激,容易诱发细胞发生癌变。
粉尘进入鼻腔之后,长期刺激窦内细胞。
金属元素在人体内发生沉积,从而诱发癌变。
因为长期炎症的反复刺激,导致了上颌窦内细胞发生癌变。
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也可能诱发此病。
上颌窦癌鼻腔及鼻旁窦癌中为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鼻旁窦癌中约有75%为上颌窦癌。据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统计,在鼻腔及鼻旁窦恶性肿瘤中,上颌窦癌占34.6%,居第二位,仅次于占55.3%的鼻腔癌。在口腔颌面外科上颌窦癌也很常见,在鳞状细胞癌的构成比中仅次于口腔癌而高于唇癌。上颌窦癌较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20岁以下的青少年少见。
本病好发于吸烟者、长期接触粉尘和镍、铬等金属元素者,以及有上颌窦炎病史的人群。
上颌窦癌因为肿瘤初期在窦内,因而从外观上无明显表现。如果肿瘤破坏骨壁而侵犯至窦外,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例如鼻腔分泌物增多、鼻阻塞、嗅觉减退、疼痛、面部肿胀、眼球突出、面部皮肤知觉减退、开口困难、上牙松动或者脱落。
鼻塞、流涕、鼻出血、嗅觉减退,早期鼻塞不影响通气,随着肿瘤不断向内侧扩展,鼻塞呈进行性加重,常有少量多次的鼻涕中带血,或擤鼻时出血。若肿瘤伴有坏死,可出现鼻血涕,甚至影响患侧嗅觉。
肿胀、疼痛、麻木、充血,当肿瘤向前壁扩展,破坏骨质时,患侧颊部肿胀、疼痛。若病变波及眶下神经、三叉神经,则局部疼痛转剧,或有麻木感,后期皮肤常呈充血、潮红,并与肿块粘连。
上颌内侧疼痛、牙松动、脱落、牙龈肿块及出血,当肿瘤侵及翼板、翼肌时,张口宽度缩小,直至完全不能张口。
突眼、流泪、结合膜充血、视力障碍及复视,当窦内肿瘤向上扩展至眼眶时,可出现突眼、眼向上向前移位、结合膜充血、流泪。甚则眼球运动受限,继而出现视力障碍,眼球上视时有复视。
晚期的上颌窦癌可扩散至筛窦、蝶窦、颧骨及颅底,甚至是颅内,可引起剧烈的头痛。
疾病本身会导致很多的并发症,例如疼痛、畸形、吞咽的功能障碍、呼吸的功能障碍、张口受限、眼睛并发症、听力并发症等。
对于本病的治疗也会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因为放疗中射线对肿瘤周围其他正常组织进行照射,导致急性期并发症或远期并发症。
包括放射性口炎、放射性皮炎、口腔黏膜的充血、糜烂、破溃等。
包括放射性骨髓炎等。
包括脱发、呕吐、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等。
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及发热,局部出现明显的充血、水肿。
因为上颌窦癌初期并没有明显的表现,一旦出现鼻腔阻塞、鼻分泌物增多、鼻阻塞、疼痛、面部肿胀、眼球突出、面部皮肤知觉减退、开口困难、上牙松动或者脱落等症状的时候,建议及时就医。
感觉鼻部有堵塞感、并且出现血性分泌物、流泪的症状出现。
眼球明显突出甚至是移位,视物不清或者重影。
面部皮肤触之无感觉、破溃、或者出现肿胀。
张口困难,上牙松动或者是脱落。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口腔颌面外科和耳鼻喉科就诊。
症状出现了多长时间了?
视物有无不清或重影?
面部皮肤目前是什么感觉?
是否存在牙齿疼痛、牙齿脱落的症状?
从事的职业有无接触粉尘、金属元素的机会?有无镍、铬等金属元素的存在?
平时生活中是否有吸烟?每日的吸烟量是多少?
进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液浓缩涂片可作为早期可疑病例的诊断方法之一,凭细胞学检查作出诊断。
观察患者颌面部是否存在流鼻血、流泪、面部外形改变等症状,是否有肿胀及肿胀程度、肿胀质地,确认是否存在张口困难等表现,同时进行牙齿相关的检查。
鼻颊位片早期仅见于上颌窦混浊,累及骨壁时,可见骨质破坏,但是不能显示前壁破坏,颅底片除观察颅底外,尚可显示上颌窦前壁及外后壁的骨质变化。
可显示上颌窦后壁骨质破坏和累及范围,以及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软组织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效果,可准确了解病变扩展范围,对分期及制定手术和放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使用内镜进行上颌窦探查,确认上颌窦是否有肿物或者也可进行活检获取。
可经鼻腔或龈颊沟活检,必要时可经龈唇沟切开,通过上颌窦前壁行病理组织学活检。
上颌窦癌的诊断要包括了解患者病史、临床检查、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系列的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
出现面部疼痛和麻木、鼻塞和持续血涕、牙齿松动、突眼、泪溢、头痛等。如果为晚期肿瘤侵犯眼眶、颅内等邻近结构也可产生相应的症状。
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为中等信号,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内部可有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呈现明显不均匀强化,清楚显示肿瘤侵犯邻近结构的情况。
特征表现是窦腔内软组织肿物合并骨质破坏,上颌窦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可占据整个窦腔。期内坏死、囊变呈低密度,部分瘤体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见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上颌窦炎是临床高发病,鼻塞、流涕,面前区疼痛等症状与上颌窦癌相似,但上颌窦炎属于炎症,症状时轻时重,只要给予抗炎治疗便可缓解,并且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与上颌窦癌相鉴别,通常炎症不会出现骨破坏或周围重要结构的侵犯。
上颌窦癌如果发生在上颌窦底壁,会与上颌牙龈癌相混淆,可通过疾病的发展顺序相鉴别,上颌窦癌是由内而外生长,首先出现牙齿松动、疼痛,才出现口腔肿块、破溃,而上颌牙龈癌与此相反。牙龈癌无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也无上颌窦各骨壁的破坏。
上颌窦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手术治疗和放疗都是局部性的治疗手段,其中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通常在上颌窦癌确诊之后进行,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平阳霉素或5-氟尿嘧啶,从而可以通过化疗药物作用在肿瘤细胞生长繁殖的不同环节上,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一般在放射治疗结束后第4~6周进行,可行的手术方案有以下几种:
适用于早期肿瘤局限于上颌窦内无骨质破坏的病例,采用直接将上颌窦癌波及的上颌骨切除。
适用于肿瘤眶下板的患者,全部切除包括眼眶内容物,采用直接将肿瘤波及的上颌骨以及波及到的眼眶内容物切除。
适用于肿瘤累及后壁及翼腭窝的患者,采用下颌骨冠突及翼板与上颌骨一并切除。
适用于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将已经被癌细胞侵及的淋巴结切除。
放射线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采用直线加速器,6MeVX线,照射时应注意尽量避免照射眼球。
术后赝复体修复治疗,如果是因为行上颌骨全切除手术之后导致面部缺损,建议采取面部修复,例如可利用钛及其合金制成赝复体。
上颌窦癌的预后目前没有十分令人满意的结果,预后较差,5年的生存率大概是50%左右。上颌窦癌预后的效果与临床分期有很大关系,如果能够进行早期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0%。因此,良好的预后是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决定的。
上颌窦癌无法完全治愈。
上颌窦癌患者如果能够进行早期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80%。
如果是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到医院复查1次,之后每半年复查1次。
上颌窦癌患者应注意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提高对于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忌吃油炸、油煎、辛辣刺激等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上颌窦癌患者的护理主要是侧重于接受手术治疗的相关护理,包含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手术治疗相关护理。
建议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术后注意不用用力挠抓手术部位,避免伤口感染。并且在术后务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尽早进行张口训练和开口说话。
上颌窦癌的预防首先要避免接触高危因素,例如金属元素、粉木屑等,相关职业的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检查。另外要注意戒烟,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旦发现有上颌窦病变的症状时,应积极采用检查手段,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必要时行上颌窦探查手术。
积极预防职业侵害,如果是在镍铬工厂工作的人群每天前往医院进行必要的体检。木器厂工作的人群务必做好防护,戴好口罩。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严格戒烟。
如果是易患上上颌窦炎的人群务必每年进行检查,预防癌变的发生。
4418点赞
[1]Emara A,EI Fetouh AA,Hakam M,et al.Midfacial Recons truction-A Systematic Review.Open Access Maced J Med Sci,2016,4(3):468-475.
[2]吴静芬,罗阳.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身心康复影响因素及护理现状分析[J].护理学报,2016.17(10):16-20.
[3]易子寒.实用肿瘤诊断与治疗决策[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84-88.
[4]陈乃玲等主编.口腔操作技术与疾病概要[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46-14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