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张超过了血管正常直径的50%,腹腔干动脉瘤是指发生在腹腔干动脉远端的动脉瘤,多为囊状动脉瘤,发病罕见,瘤样扩张直径超过了3cm所致。多无特殊伴随症状,部分表现为上腹不适感、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引起腹腔干动脉瘤的常见原因为伴有动脉硬化的中膜变性,其次为创伤、感染,以及先天性因素。目前主张对所有能耐受手术的腹腔干动脉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该病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寿命。
腹腔干动脉瘤的病因比较明确,但是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感染和高血压等都相关。导致腹腔干动脉瘤有几大病因,如动脉硬化、创伤、感染。
由于内膜脂质沉积导致营养障碍,造成内膜损伤、中膜变性、弹力纤维层薄弱。
如肝动脉插管化疗时可造成腹腔干动脉损伤。
如感染、创伤也是发病原因,少见。
腹腔干动脉瘤占全身所有动脉瘤的4%,多发于中年以上,尤其是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
目前中年男性的腹腔干动脉瘤的患病率为3.9%~7.2%,而女性则为1.0%~1.3%。
结核病患者。
伴有感染的患者。
炎症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患者。
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
吸烟人群。
有家族史者:目前证明有腹腔干动脉瘤家族史者,后代可通过遗传引起此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论是炎症性病变,还是感染性病变、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或吸烟,都会导致血管功能下降,出现动脉硬化,引起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最后导致退行性变扩张形成腹腔干动脉瘤。
腹腔干动脉瘤的症状严重程度,与动脉瘤的大小和是否破裂等因素密切相关。典型症状可表现为腹部或腰背部疼痛,腹部搏动性肿块、梗阻等。严重者可合并动脉瘤破裂、远端脏器栓塞、附壁血栓形成、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
腹腔干动脉瘤在表现为非破裂性时,大多数患者可不伴有任何症状,多数是在常规体检时被发现腹部有搏动性肿块而引起重视。
少数可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放射至背部,这类患者通常会被误认为胰腺炎或消化性溃疡病。
如出现动脉瘤破裂引起腹腔干内出血,出血会先进入小网膜囊,然后进入腹膜腔,此时可出现伴有恶心、呕吐的上腹痛及背部疼痛。
腹腔干动脉瘤压迫十二指肠,可引起一些上消化道梗阻症状,如进食困难。
腹腔干动脉瘤压迫十二指肠可引起一些上消化道梗阻症状,如进食困难。动脉瘤增大或破裂出血,压迫胆总管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压迫脾静脉,可出现肝门静脉高压征象。
部分患者可出现胃肠道出血、休克等症状。
早期动脉瘤未破裂时,鉴于大多数患者不出现任何症状,甚至症状只是轻微的腹部或腰背部疼痛,且疼痛不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如果疼痛加剧,则提示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根据目前统计,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为15%。
鉴于腹腔干动脉瘤是由于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导致,可并发远端血管的血流异常,导致远端脏器栓塞。
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导致血流通过异常,长期以往则会导致附壁上的血栓形成。
腹腔干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后也会并发消化道的大出血。
鉴于腹腔干动脉瘤的病程较长,且存在一个不稳定性,尤其在动脉瘤破裂后可并发一些疾病,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建议当出现如下指征时,应尽快前往相关科室就诊。配合医生的病情询问和检查,做到早确诊、早治疗。
患者一旦出现持续性的腹部或腰背部疼痛,且疼痛不随体位的变化而改变,止痛药无法缓解疼痛时应及时就医。
常规体检时,医生触及到腹部存在搏动性肿块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一旦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近段时间出现下肢冰冷、少尿等动脉栓塞相关症状时,需要尽快入院就医。
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心跳骤停的情况,应尽快实施抢救,立即入院就医。
一般首选考虑去血管外科就诊,也可去普外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如腰背部疼痛等)
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症状?持续了多久?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结核病疾病)
之前有没有做过手术?
平时是否服用过其他药物?
可用于明确瘤体的大小,对瘤的位置予以定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腔干动脉瘤的筛查准确率达到90%以上,而且无创伤、无辐射。但是由于肠道气体的干扰,所以无法判断位置较深的腹腔干动脉瘤。
动脉瘤的影像表现为主动脉区域膨大的弧形钙化,或者腹部巨大的软组织影,可用于确认腹腔干动脉瘤是否存在。
用于测量腹腔干动脉瘤的直径,准确率大、创伤小,为腹腔干动脉瘤术前检查和术后复查随访的金标准。
用于测量腹腔干动脉瘤的直径,造影剂用量小,对心脏和肾功能影像小,但是成像质量略差,且不适用于体内放置金属移植物或者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
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并结合影响学检查排除相关疾病后即可诊断为腹腔干动脉瘤。
出现持续性腹部和腰背部疼痛,且止痛药无效,触诊可扪及腹部搏动性肿块。
腹部平片提示主动脉区域膨大的弧形钙化,或者腹部巨大的软组织影。
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发现腹腔干动脉瘤。
胰腺炎也会出现腹部疼痛,并向背部放射痛。早期即可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但不会出现腹部搏动性包块,B超可以予以鉴别胰腺炎和腹腔干动脉瘤。
消化道溃疡早期即可出现呕吐、黑便、高烧等症状。腹腔干动脉瘤腹主动脉CTA检查示腹主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腹腔干、肝固有动脉、左肾动脉起始部夹层动脉瘤形成,腹腔多根血管瘤样变化,而消化道溃疡无该影像学表现。
由于腹腔干动脉瘤的病程发展严重,对患者的危险性也很大。所以当出现一些典型症状时应尽早入院,尽早确诊,选择相应的针对性药物和手术治疗,会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
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适用于早期动脉硬化患者,可有效延缓动脉硬化转化为腹腔干动脉瘤速度,降低腹腔干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性。
术后予以广谱抗生素(青霉素)治疗。
可直接采用经腹直接切除未破裂的腹腔干动脉瘤,早期予以及时摘除,避免瘤体破裂出血。
腹腔干动脉瘤已破裂出血,用以腔内修补,可减轻患者症状,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术前评估侧支循环充分,或在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时,可直接进行腹腔干动脉结扎或动脉瘤栓塞术。
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创伤小、效果佳,但该治疗可能因移植物的异物反应、瘤腔内血栓形成后的吸收、移植物对血细胞的机械破坏及造影剂的影响等,引起发热等症状。
腹腔干动脉瘤患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尤其是动脉瘤未破裂时予以早期摘除,预后会非常好。康复出院后应定时前往医院复诊,确保腹腔干动脉瘤不再复发。
该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
腹腔干动脉瘤手术治疗后效果较好,患者可以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不影响寿命。
腹腔干动脉瘤手术治疗后3~6个月进行一次复诊,可通过检查B超,腹部平片确定是否复发。
鉴于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是腹腔干动脉瘤的高危人群,所以饮食上要保持均衡健康,同时需要禁忌高脂、高糖食物。
忌吃油炸、油煎、高盐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蟹黄等含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
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多食用高纤维素和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饮食节制。
腹腔干动脉瘤患者术后的护理以防止感染为主,同时因为病情导致了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所以应予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足够睡眠和运动为主,同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行日常监测。
患者如患合并有高血压,应需要了解各类降压、降脂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
保持健康的体重,合理进行锻炼。保持心情愉快,避免不良情绪,如生气、郁闷等,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勿劳累。
患者术后应注意伤口清洁,避免诱发或加重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地使用一些抗生素。
腹腔干动脉瘤术后康复的患者,鉴于腹腔干动脉瘤通常会伴有其他动脉阻塞性疾病或动脉瘤的存在,故应当实时检测自己的血压,每6个月去医院行血生化检查检测自己的血脂情况。
对于腹腔干动脉瘤的患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避免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积极治疗感染、炎症性疾病。同时做到早期筛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复发都有一定益处。
建议已经确诊为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应实时监测自己的血压情况,尤其不能轻视每半年或一年的体检。早期即诊断出患有结缔组织疾病或者肺结核疾病的患者,应当予以积极治疗,防止引发腹腔干动脉瘤。
从事高危人群的患者,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自我防护,避免遭受外伤,如有外伤应立即就医,避免出现感染而诱发本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结核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
4938点赞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1):916-918.
[2]黄骏咏,冯家煊,冯睿,周建等.血管腔内治疗腹腔干动脉瘤16例效果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06.
[3]李强,林少芒,张智辉等.介入栓塞治疗腹腔干动脉瘤破裂并假性动脉瘤形成一例[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2010,02:124-12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