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球孢子菌病是由粗球孢子菌引起的肺部真菌病,好发于免疫力低下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等肺炎症状,可伴有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等症状。通常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部分重症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感染10~16天后出现流感样症状,病程具有自限性,6~8周内症状可消退。
在原发感染8周以后,肺部病灶持续存在,且病变逐渐恶化,病程缓慢,可达数月至数年。
此型为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的严重合并症,病原菌经血行播散至全肺野及肺外其他脏器,如皮肤、淋巴结、关节、脑、肝脾等。
人体接触或吸入球孢子菌后,引起机体的急性炎症反应。孢子在体内繁殖过程中,组织反应逐渐由急性化脓性炎症过渡到慢性肉芽肿。机体对球孢子菌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免疫力下降或受抑制使球孢子菌侵入,寄生并大量繁殖而致病。
到肺球孢子菌病流行疫区旅行或者居住,或者长期接触土壤粉尘,或者微生物实验室人员职业暴露,容易感染球孢子菌。
机体抵抗力低下者对球孢子菌易感性增加,且更易发生播散。
肺球孢子菌病主要流行于美国西南地区沙漠地带,近年来美国以外的其它区域增长率也在飙升。球孢子菌感染后是否发病与人体自身免疫力密切相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免疫力低下者更易感。
肺球孢子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
如妊娠妇女。
如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者。
如艾滋病患者。
如微生物实验室人员。
感染球孢子菌后大多数人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部分患者可出现流感样症状;少数累及肺部可出现肺炎症状;极少数发展为重症,播散至全身并引起呼吸衰竭等症状。
患者可出现流感样症状,主要是咳嗽,多为干咳。可有肺炎表现,如发热、胸痛。
患者出现持续性发热,咳脓痰或痰中带血,厌食、体重下降。
球孢子菌播散至头面部和关节,皮肤呈肉芽肿样或顽固性溃疡表现;播散至脾、肾上腺、心包等出现相应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盗汗、肌肉酸痛、乏力。
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部分患者表现为皮肤结节性红斑、关节炎。
进行性肺球孢子菌病部分患者可有咯血。
播散性肺球孢子菌病还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
患者肺部结节和空洞愈合后,可发生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
患者肺部空洞破裂后可导致自发性气胸,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
部分肺球孢子菌病患者可出现致命性大咯血,需要紧急就医处理。
患者有肺球孢子菌病流行疫区旅居史,出现流感样症状,如明显发热、咳嗽等,持续不好转,应及时就诊。通过血常规检查以及抗体检查进行确诊,注意与肺孢子菌肺炎、肺结核等疾病相鉴别。
近期有过肺球孢子菌病疫区旅居史,出现流感样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观察。
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胸痛等肺炎症状,持续不缓解,继而皮肤出现结节性红斑、关节疼痛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感染性休克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考虑去呼吸内科或者感染科就诊。
都有什么症状?
有无乏力、肌肉酸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皮肤有无结节性红斑和关节疼痛?
症状出现多久了?
近期是否到过其他国家旅行或居住?
一般于感染后2~6周内,用球孢子菌素做皮内试验,剂量为0.1ml,皮肤红肿范围≥5mm为阳性,可持续24~48小时。但既往感染者也可为阳性,血源播散患者可阴性。
白细胞计数升高,尤其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特异性抗体IgG或IgM有助于球孢子菌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从痰液、穿刺液、灌洗液或纤支镜标本、胸膜活检标本中培养到具有特征性孢子的丝状真菌,可以确诊。
原发性和进行性球孢子菌病可见肺实质浸润、结节、空洞病灶,播散性者可见粟粒性病灶。考虑有其他器官播散时,需做相应器官的影像学检查。
有肺球孢子菌病疫区旅居史,出现干咳、发热、胸痛、皮肤关节典型表现。
真菌培养出球孢子菌菌丝。
球孢子菌特异性抗体阳性。
本病是由肺孢子菌引起的肺真菌感染,多发生于艾滋病患者或者接受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人群。主要表现为发热、胸闷、气促,可伴有腹泻、消瘦等。通常无皮肤红斑出现,胸部CT可有典型磨玻璃样改变,即以此鉴别。
本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内脏真菌病,多发生于免疫抑制者。主要表现为咳少量白痰、胸痛、气短、痰血等,通常无皮肤红斑以及关节炎出现,脑脊液墨汁染色见外圈光亮的圆形厚壁菌体可确诊,即以此鉴别。
患者多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盗汗,无皮肤红斑以及关节炎出现,痰中查到结核分枝杆菌可鉴别。
轻症患者的原发性肺球孢子菌病可不必治疗,而重症患者治疗难度大、预后差,需早诊断、早治疗。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停药后易复发,故需长期用药。另外,对于重症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轻症患者可口服伊曲康唑,但是疗效缓慢,停药后易复发。
脑脊液检查明确有中枢神经系统播散者,由于氟康唑具有良好的血脑屏障透过率,可选用氟康唑治疗。
伏立康唑适用于不能耐受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者。
两性霉素B是进行性球孢子菌病的首选用药,重症骨关节感染者也可用,合并脑膜炎患者可鞘内注射。
变态反应严重者可考虑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但应严格控制剂量,防止感染播散。
球孢子菌累及骨髓引起骨髓炎者,可手术切除受累骨骼。
为避免发生反复咯血,可考虑手术切除肺部残留的良性病变。
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等治疗。
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
肺球孢子菌病免疫功能正常者可不治自愈。免疫功能抑制者多为重症,预后不良。慢性、播散性感染者如治疗不充分,停药后易复发。
肺球孢子菌病一般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复发,较顽固。
肺球孢子菌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重症患者死亡率超过70%。
宜多食优质蛋白食物,如豆制品、牛奶等,以加强患者免疫力和对真菌的抵抗力。
宜多食水果及新鲜蔬菜,补充各种维生素。
宜多食止咳化痰食物,如山药、陈皮、大枣等。
忌食刺激性食物,辣椒、生姜、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会加重对患者呼吸道黏膜的损伤,使其出现咳嗽加重、痰量增加、胸部憋闷疼痛等症状,还会诱发哮喘,因此要禁食此类食物。
忌食高糖食物,糖进食过多糖类后会使白细胞的杀菌作用受到抑制,导致身体的防御、抗感染能力下降。
忌吸烟,香烟中的烟焦油及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对患者呼吸道的伤害非常大,不但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咳嗽等临床症状,还损伤肺组织,造成预后不良。
肺球孢子菌病患者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严格遵循医嘱坚持用药,做好日常防护,尽量避免感染。
了解各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皮肤有破损时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流密集的场所,外出时可佩戴口罩进行防护。
肺球孢子菌病主要是真菌感染导致,因此主要是避免球孢子菌的感染。尽量避免进入疾病流行区,有必要前往时注意个人防护。平时注意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球孢子菌。
避免进入肺球孢子菌病流行疫区。
避免进入粉尘较多的环境,及时佩戴防尘口罩。
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真菌培养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安全程序,避免职业暴露。
4418点赞
[1]王辰,王建安.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李兰娟,王宇明.感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18.
[3]王萌冉,金文婷.输入性球孢子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975-1979.
[4]王春宝,赵荧.肺球孢子菌病1例报道[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6,(12):968-96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