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混浊,称为后发性内障,白内障术后发生的又称后囊膜混浊。后发性白内障是目前白内障术后远期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形成与年龄密切相关。
裂隙灯检查后囊膜混浊的形态分为5种。
呈灰白色或陶瓷样混浊。出现在术后早期,与术中晶状体皮质残留和术后严重的前房炎症反应有关,对视力影响最大。后囊纤维膜型混浊,同时伴有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
晶状体周边部皮质残留,前囊膜和后囊膜粘连包裹皮质后形成周边混浊、中央透明的环形混浊,前后囊膜粘连间包裹皮质形成Soemmering环。
发生在术后数月至数年,上皮细胞增殖,聚集成簇,形成透明样珍珠小体,位于混浊的后囊膜表面,后囊膜上皮细胞增殖聚集,形成致密的Elschnig珍珠样小体。
若不合并混浊,大部分不影响视力,后囊褶皱型混浊。
同时具备以上几种情况。
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纤维化生是形成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本病好发于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
手术更换晶状体时,晶状体上皮细胞没有完全吸除干净,有残留,残留细胞在局部生长,成为一层不透明的膜,挡住了视线。多发生在白内障手术后的数月或数年后。
外伤导致晶状体受伤,使晶状体变得浑浊,形成了白内障。如未行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可以自行吸收。如混浊的晶状体未完全吸收,会在原处变得发硬而且不透明,阻挡了光线进入眼球,从而影响视力。
此病多发生于白内障手术后,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白内障手术方式、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有关。儿童白内障手术后几乎所有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发性白内障。65岁以上老年人白内障手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与人工晶体的选择有关,术后3年的发病率在1.82%~14.8%。与既往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白内障摘除术后(术中保留了部分晶状体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和青年。
外伤性白内障未做手术,等待自行吸收者。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者、晶状体外伤者。
已行白内障摘除术,但未植入人工晶状体者。
手术或外伤后视力下降是后发性白内障最主要的症状,同时可伴有眩光、对比敏感度下降、屈光度数变化等,并且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
主要表现为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缓慢下降,取决于机化膜的厚薄和并发症的有无,一般影响视力的程度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程度和厚度相关。
部分患者因对比敏感度下降、屈光度数变化等,并且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而至眼科就诊。
后发性白内障早期大多表现为眼科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渐进性视力下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需与后囊下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相鉴别。
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再次下降,验光配镜后视力无法提高或提高不明显,应尽早就医。
大部分患者优先到眼科就诊。
视力下降了吗?看东西模糊吗?
视力是逐渐下降的还是突然下降的?视力下降多久了?
做过白内障手术吗?
白内障术后多长时间了?
眼睛受过外伤吗?
为眼科的最基本的常规检查。视力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远视力是5米处的视力,近视力是30厘米处的视力,更常用远视力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就诊时的视功能情况,并判断后发性白内障对视力的影响程度。通常需要验光佩戴眼镜,以检测最佳的矫正视力。
为眼科的常规检查。此检查是查看患者的晶状体后囊膜有无混浊、混浊的特点和部位。
为非接触性、无创性的眼科常规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有无影响视力的眼底病变。
继发于截囊术、线状摘除术或囊外摘除术后的白内障、残余的晶状体纤维积水肿胀,形成大而圆的膀胱样细胞,并可在其间出现液体、马氏小球和透明样团块,也可出现胆固醇或钙质等物沉积现象。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眼外伤后,晶状体后囊上的残留皮质或上皮细胞增生并发生混浊。
有相应手术或外伤史。
表现为单纯性后发性白内障、Soemmering环、Elschnig珠、机化膜等几种形式。
有时可有虹膜后粘连。
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是指以囊膜下浅皮质混浊为主要特点的白内障类型。混浊多位于后囊膜下,呈棕色微细颗粒状或浅杯形囊泡状。有时前囊膜下也可出现类似改变。病变一般从后囊膜下视轴区开始,呈小片状混浊,与后囊膜无明显界限。在裂隙灯下检查时,有时可以发现混浊区附近的囊膜受累,呈现黄、蓝、绿等反射,形成所谓的多彩样闪辉现象。由于病变距节点更近,因此即使病程早期,或病变范围很小很轻,也会引起严重的视力障碍。
并发性白内障是由于眼部的炎症或其他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导致晶体发生营养或代谢障碍而发生的白内障,可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但以单眼发病者居多,典型的改变为囊膜下混浊,可为花瓣状、点状,水泡呈条状或者弥漫性混浊。常见诱发疾病有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晚期、低眼压、高度近视等。
后发性白内障症状较轻者可观察,对于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可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或切除术。另外,短期治疗即可。
全身可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以防炎症反应。
此种方案多适用于儿童患者。当遮挡光线的不透明膜太厚实,激光无法彻底“烧出一个洞”,则需要进行手术,将这层厚厚的不透明膜切除掉。
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或切除是目前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应用YAG激光的“爆破”作用将遮档视线的不透明膜“烧出一个洞”来,消除这层不透明膜对光线的遮挡作用。
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患者的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危害视功能,严重的患者甚至会丧失视力,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如果及时接受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较满意,治疗后患者视力通常可恢复。
本病积极治疗后可治愈。
本病患者痊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术后1周进行复查,如果有不适,随时就诊。长期复查以6个月为宜,主要复查视力,行裂隙灯检查。
本病与饮食无关,无针对性特殊饮食宜忌,注意膳食均衡即可。
后发性白内障术后护理需使用处方滴眼液,以保护眼睛,还要观察是否有感染的迹象,如出现视力下降、疼痛加重等症状,应立即告知医生。
工作时使用柔和的背景光加上工作灯,避免电视和电脑屏幕反光,及时更换眼镜或隐形眼镜。
使用充足的照明、调整地毯和家具,以避免潜在的危险,可以使低视力患者的生活更方便、更安全。
使用视频放大系统或电脑系统的语音软件,能够帮助视力受损者充分利用剩余视力。
改变某些生活方式,如戒烟、避免阳光照射。
主要检查视力恢复情况,如果视力无渐进性下降,则表示治疗效果较好。
后发性白内障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或切除术后,眼前可能会出现少量漂浮物,属正常现象,多数可自行吸收,无需紧张。
随着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和人工晶状体材料的改进,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发展速度越快。
年龄无法改变,所以从患者角度而言,需要自身积极进行视力自检。
如果总感觉眼前有白色棉絮样的东西,应第一时间就诊,如有异常,尽早处理。
4581点赞
[1]汤欣,李华,苑晓勇.重视后发性白内障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8,36(003):P.161-164.
[2]高丽芬,陈薇.后发性白内障[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3,27(001):40-45.
[3]周艳梅.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00(080):89-89,9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