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异尖线虫病在沿海地带属于常见病,是由于进食生或半生的带虫海产品,导致异尖线成虫或幼虫寄生在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几乎遍布整个肠道而引起该疾病,该病主要流行于太平洋沿岸。急性可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痛等症状,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以肠道嗜酸性肉芽肿为特征,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肠梗阻。可采用手术治疗取出虫体,但主要治疗方式是服用抗感染。该病预后良好且治疗周期短,治疗期间要注意忌口避免复发。
肠异尖线虫病主要是因为人类生食或半生食用被异尖线虫感染的海鱼,寄生在肠道如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等部位而引起。虫体进入体内分泌一种非渗透性、不耐热的蛋白质,另外虫体崩解的内毒素被释放出来,导致脓性细胞向感染部位集中。
海产品被感染性的异尖线幼虫寄生后,人类未经烹熟处理而食用被污染的海产品可导致肠异尖线虫病的发生。
此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和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其中以太平洋海域居多。至今已有三十多个国家报道了人体病例。目前每年大概有20000例病例,90%以上都在日本,其他病例存在于西班牙、荷兰和德国等地区和国家。我国由于大多数人喜食熟鱼,同时水产品在加工、运输等缓解中采取冻藏处理有关,因此我国异尖线虫病报道较少。但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等海域的海鱼经调查均有一定的感染率,对沿海居民及旅游者构成了一定威胁。
异尖线虫在各种调味品、乙醇、甚至放射线均不能杀死,且在胃酸中活动力增强。
肠异尖线虫病的典型症状就是突发剧烈腹痛、恶心、低热、腹胀等,而且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刚开始对大便无影响,继而右下腹、脐部处有压痛,还会出现便秘、腹泻等。有些患者还会过敏出现荨麻疹或口腔炎、唇炎等。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肠梗阻。
突发剧烈腹痛,同时可伴皮肤感觉异常和麻木,女性患者可伴有外阴瘙痒。
异尖线虫幼虫在生食海鱼片时直接钻入咽喉部黏膜内,引起喉咙发痒,恶心或咳嗽。
感染性低热,可伴随咳嗽等症状。
异尖线虫寄生在肠道,使得肠道消化功能受阻而引起腹胀。
本病部分患者右下腹、脐部等处有压痛,并出现大便隐血阳性或便秘、腹泻、柏油样黏液便等症状。
患者在食用接触带有异尖线虫的海鱼或鱼粉后产生过敏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在6h内出现皮疹。
幼虫可转移质口腔黏膜等处引起嗜酸性肉芽肿和皮下包块,引起炎症。
幼虫深入黏膜下层,从而造成黏膜水肿出血,有大量出血点、糜烂和溃疡等,肠壁厚度可达正常的3~5倍,为此造成肠梗阻。
异尖线虫穿透肠管壁导致肠内容物溢出至腹膜腔的过程,是许多肠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引起严重的弥漫性腹膜炎,主要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等症状体征,严重可导致休克和死亡。
若虫体阻塞在回肠部位,可引起回肠狭窄。
在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后,出现剧烈疼痛、恶心、低热、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进一步恶化和并发症的出现。
如在食用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若出现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晕厥等请立即就医。
通常建议患者就诊于感染科,若情况较为紧急可就诊于急诊科。
何时食用过未熟海产品?
目前出现了哪些症状?
右下腹、脐部是否有压痛?
有没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皮疹或血管水肿)
可检测出患部是否出现短棒状或锯齿状阴影,患部上方的肠管是否有较强的扩张。
应用CT扫描可见是否出现异尖线虫幼虫寄生的小肠壁增厚。
乳胶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呈阳性反应均有一定参考价值。
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时在蜂窝织炎型、脓肿型、脓肿肉芽肿型和肉芽肿型的病变组织内能见虫体、虫体角皮或肌层的切面。
通过抽血化验血液中的相关特异性抗,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取患处一部分组织提取核酸,与异尖线虫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明确是否存在异尖线虫的感染。
患者发生生食海鱼或使用未完全烹调熟的海产品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低热、腹胀等相关症状。
X线钡剂检查出现短棒状或锯齿状阴影,CT扫描可见异尖线虫幼虫寄生的肠壁增厚,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虫体、虫体角皮等的存在即可明确诊断。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X线检查可见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而肠异尖线虫病多为突发性的下腹部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相关症状,X线钡餐检查可见短棒状或锯齿状阴影,可以此相鉴别。
典型症状为空腹时上腹痛,且其会呈现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特征。发作时,腹部有局限固定压痛点,胃镜可发现溃疡面的存在即可与肠异尖线虫病相鉴别。
由于肠异尖线虫病是由于异尖线虫寄生于肠道而引起的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手术治疗取出虫体,但若是虫体取出困难,可使用阿苯达唑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同时可使用抗酸药物、皮质类固醇抑制虫体活动从和减少炎症反应,若出现肠梗阻或肠坏死应立马采取手术治疗。
口服抗感染与抗过敏药
阿苯达唑是一种咪唑衍生物类广谱驱肠虫药物。临床可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鞭虫、钩虫、粪圆线虫等。
是一种广谱驱虫剂,适用于人类驱除蛔虫、蛲虫、勾虫、鞭虫;对畜禽大多数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都有驱虫效力。
具有麻痹蛔虫肌肉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哌嗪在虫体神经肌肉接头处,发挥抗胆碱作用,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使虫体肌肉麻痹而不能附着在宿主肠壁,随粪便排出。
手术治疗取出虫体,尽可能利用纤维内镜等辅助诊断检出全部虫体(包括死虫)并进行清除,避免虫体长期残留体内而引起炎症的过敏反应及机械刺激作用。
肠异尖线虫病一般能够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且治疗时间不长,在治疗期间主张禁食海味,以免再次感染复发。
肠异尖线虫能在一周内治愈且能有良好恢复。
肠异尖线虫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其自然寿命。
患者需要在一周疗程后复查一次,检查体内炎症有没有完全消退,异尖线虫是否完全清除。
应清淡饮食,可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来减轻肠胃负担。
忌吃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禁食海鲜避免再次感染。
忌喝酒,少吃牛、羊肉,鸡蛋等高蛋白食物。
禁食生的或是未煮熟的鱼类或其他海产品等。
肠异尖线虫患者的护理要使患者炎症消退,避免过敏症的出现以及服用抗感染与抗过敏药物,在治疗期间要禁食海鲜,避免再次感染。
患者要了解各类抗感染、抗过敏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保持大小便的通畅,若发生便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相关药物予以处理。
由于肠异尖线虫病主要是因为食材处理不当而导致被异尖线虫寄生感染,引起腹痛、恶心、过敏等症状,可通过病因进行有效预防此病。
合理处理食材,将海产品烹熟再食用,或低温冷冻24h以上杀死虫体。
减少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的频率,尽量避免生食淡水鱼与养殖海鱼。
4625点赞
[1]程梓钰,施远妮,张誓育等.食源性寄生虫病之异尖线虫病[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 (22):297.
[2]段义农,王中全,方强,郑葵阳.现代寄生虫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451-457.
[3]胡亚美,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02-120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