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急症,由于脑部或全身性疾病导致脑细胞功能紊乱、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患儿主要表现为肌肉抽搐、口唇青紫、凝视等,短暂的抽搐一般不会对大脑产生明显的影响,应该对症治疗,同时需要服用抗癫痫药物,防止复发。
又称典型热性惊厥,多数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可伴有发作后短暂嗜睡。在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大多患儿只有一次发作,个别患儿有两次发作。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疾病表现外,一切恢复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异常,且预后好。约50%的患儿会在今后发热时再次或多次热性惊厥发作,大多数患儿再次发作发生在首次发作后1年内。
少数热性惊厥呈不典型经过,其主要特征为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24小时内反复发作2次以上;局灶性或不对称发作;反复频繁的发作,累计发作总数5次以上。
临床表现不典型,患儿通常有突然发软或强直,短暂窒息和发绀、奇怪的哭闹、眼球上窜、固定的眼球偏转、眨眼或动嘴、咀嚼,眼震、抽搐或阵挛样动作。
惊厥是婴幼儿常见的急症,致病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根据受累的部位可以分为颅内病变和颅外病变,好发于婴幼儿,诱发因素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低钙血症、癫痫等。
如脑膜炎、脑脓肿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霉菌感染也均可导致不同的疾病。
如急性胃肠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因小儿大脑发育的早期,神经调节不完善,常常由于发热会出现热性惊厥,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某些传染病初期。
如脑外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枢神经系统遗传病等,均会导致惊厥的发生。
如中毒、低钙血症、酸中毒、低钙血症、脑缺氧、维生素B6缺乏等,均会导致惊厥的发作。
小儿的防御、免疫功能较成人弱,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容易诱发惊厥。
血清钙低于1.75mmol/L时可出现典型发作,主要为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抽搐。
继发性癫痫患者可能有热性惊厥史,因此有一定的相关性。
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危重病,在任何季节均可发生,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另外,根据是否发热可以分为热性惊厥与无热性惊厥,63%的患儿为热性惊厥。
惊厥以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惊厥患者通常表现为肌肉抽搐、口唇青紫、凝视、神志不清,甚至呼吸暂停等,每次发作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不等。通常在5~10分钟内,伴随小便失禁、暂时性瘫痪、舌咬伤等。给予积极、及时的处理后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脑炎、脑膜炎所致的惊厥可能会出现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
惊厥发作时全身或局部的肌肉突然发生抽搐,多以面部、口唇多见。
因咽喉肌肉痉挛,呼吸不畅导致缺氧,从而引起口唇发紫。
两只眼睛的眼球常会出现凝视,观察瞳孔可以看到其扩大。
惊厥患者膀胱、直肠肌、腹肌抽搐,可以导致大小便失禁的症状。
有些惊厥患者还会伴有暂时性的瘫痪。
惊厥发作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舌咬伤、跌倒、外伤等。
惊厥如果给予积极、及时的处理一般不会出现并发症,脑炎、脑膜炎所导致的惊厥可能会出现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癫痫等并发症。具体如下:
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液常发生于一侧或两侧额颞部,以双侧额部为多见。
脑积水:脑积水多见于各种颅脑外伤后或颅内肿物,使得脑脊液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分泌过多而致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
癫痫:是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惊厥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状态。对于疑似有惊厥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治疗,并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脑脊液检查、影像学检查,以便明确诊断,要注意鉴别于晕厥、早产儿呼吸暂停、癔病性抽搐等疾病。
对于婴幼儿,家长要密切关注其状态,一旦发现抽搐、凝视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患者出现肌肉抽搐、口唇青紫、凝视、神志不清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大多数患者优先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是急性发作的惊厥所致,可以去急诊科就诊。
婴幼儿发生惊厥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有哪些异常的症状?
最近有没有感染或者发烧的情况?
有没有惊厥的家族史?
第一次出现这些症状是什么时候?
注意重点检查神经系统。
白细胞增高提示有感染,成人尿常规中发现有蛋白质、血尿等,可能是肾性高血压或高血压脑病导致。
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怀疑脑部有病变时,可以做磁共振以及CT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询问惊厥发作时间、临床表现、伴随症状、服药史、外伤史、感染史、家族史及是否伴有意识模糊等。
脑脊液是大脑和脊髓周围的液体,若诊断为惊厥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可提取脑脊液样本进行检测。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判断为本病:
出现惊厥的典型症状,如肌肉抽搐、口唇发紫、眼神凝视、呼吸肌抽搐等。
血常规结果中提示白细胞增高,尿常规中显示有蛋白、血尿。
做头颅磁共振以及CT可以看到明显的病灶。
脑血流暂时性减少可以引起晕厥,多于疲倦、精神紧张时发生,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脚发冷、大汗淋漓等症状,平卧后会迅速清醒,持续时间较短,晕厥发生时一般不伴或较少伴有抽搐。
这种呼吸暂停一般会伴有心率的减慢,而惊厥一般不伴有心率减慢。
导致其发生有情感因素,可以表现为惊厥。但与惊厥比较,大部分表现均较正常。
由于导致惊厥的原因很多,需要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够明确病因,应先对症治疗,找到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也要预防复发。如果患者为急性发作惊厥,要立即去往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静脉注射,起效时间快,但持续时间短。也可采用止痉作用强且持久的药物,如苯巴比妥类药物。如果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多会注射镇静药。若无法静脉给药,可采取灌肠。
对于高热患者,应该积极给予退热,如使用退热药物。
严重的惊厥或反复发作的患儿常会继发脑水肿,导致病情进一步家长,需遵医嘱使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
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惊厥,常常会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脑内有细菌感染者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其中维生素B6缺乏可以静脉注射或者口服维生素B6,低钙血症可以补充5%葡萄糖酸钙或者氯化钙。
破伤风毒素引起的惊厥,医生会给予破伤风抗毒素。
遵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停药,以免耽误疗效。患儿需及时复查,关注药物的毒副作用,由医生判断其减药量。减药过程一般为半年至2年,不可突然停药,以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为减少癫痫复发,药物治疗多为3~5年。
引起惊厥的原因很多,不同原因引起的其预后不一样,一般经过正规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治愈。少数因伴发脑炎、脑膜炎,造成患儿出现智力低下总之,惊厥若诊断正确、治疗得当,多数患者预后较良好。
惊厥是否能够治愈应该根据情况而定,如果原发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惊厥可以治愈。但是如果原发疾病情况严重,治疗效果不是特别好,则惊厥不可以治愈。
惊厥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症状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惊厥患者应该遵照医嘱,按时到医院复诊,由医生查看目前的恢复情况。
惊厥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尽量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合理控制总热量。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要合理饮食,以促进身体尽快恢复。
惊厥患者缓解后建议进食有营养、易消化、流质、半流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面条等。
惊厥患者发作时避免进食以及喝水,以免引起窒息。
惊厥患者的护理以促进身体恢复正常和维持理想水平为主,还需避免发生危险情况或在危险情况发生时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等。同时观察疾病的发展情况,以便急性发作时采取相应措施。
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照医嘱正确服用。
惊厥患者发作时应该将其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引起窒息。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惊厥患者及其家属应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典型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
惊厥患者发作时应该取半侧卧位,家属应该立即松开患者的衣领,对其加以保护,避免摔伤。抽搐时头部应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
若患者惊厥发作超过5分钟,应该尽快到医院就医。
惊厥患者频繁发作时,应该在嘴里塞纱布或者压舌板,避免发生舌咬伤。
如果患者惊厥反复发作,可以考虑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以预防其复发。还应该注意适当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惊厥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对于6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抽搐、口唇发紫等症状时,家属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遵照医生的医嘱做相应的检查以确定是不是惊厥。
平时应该尽量避免患者导致惊厥的原因,比如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等。
如果惊厥反复发作,可以考虑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抵抗一些疾病的感染。
5516点赞
[1]洪晓军主编.神经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
[2]李国华主编.小儿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