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膀胱炎是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壁黏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为泌尿系常见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表现为膀胱区轻度压痛伴严重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常见终末血尿,有时为全程血尿,全身反应轻微,单纯急性膀胱炎无发热。致病菌以大肠杆菌多见,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因女性尿道短而直,感染途径以上行感染为主。急性膀胱炎的病程较短,如及时治疗,症状多在一周左右消失。
根据感染的因素不同,可以分为细菌性膀胱炎和非细菌性膀胱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常见的感染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细菌进行抗生素治疗。
指非细菌感染因素导致的膀胱炎症,如药物因素、放射治疗等。这种类型的膀胱炎要对因治疗,把引起膀胱炎症的原因解决,炎症就可以得到控制。
急性膀胱炎多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膀胱炎还有其他一些致病因素,如膀胱内有结石、异物、肿瘤和留置导尿管等,破坏了膀胱黏膜防御能力,还有膀胱颈部以下的尿路梗阻或神经系统损害支配膀胱的神经,造成排尿困难而引起感染。
膀胱内有结石、异物、肿瘤或留置导尿管等,破坏了膀胱黏膜的防御机制。
下尿路梗阻或神经源性膀胱,排尿不畅,残余尿增多,有利于细菌繁殖。
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的感染。
性交容易导致细菌经尿道进入膀胱,从而引起急性膀胱炎。
怀孕期间或更年期时激素变化,容易导致阴道、尿道黏膜防御机制障碍,易导致急性膀胱炎。
使用杀精剂会改变阴道内的环境导致细菌滋生,增加患急性膀胱炎的风险。
细菌潜伏在外阴处会增加患急性膀胱炎的风险。
膀胱或输尿管结石,男性的前列腺肥大、增生,会引起尿流梗阻,容易让细菌增殖,从而诱发急性膀胱炎。
机体抵御细菌能力下降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会导致细菌感染和膀胱组织受损。
膀胱炎总体发病率较高,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目前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急性膀胱炎以女性多见,且25%~30%的患者年龄在20~40岁,超过一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膀胱炎。
女性因尿道短且直,接近阴道、肛门有较多微生物聚集处,性交时细菌容易经尿道进入膀胱。
前列腺增生的男性因尿道受阻,尿液流出不畅容易滋生细菌,从而诱发急性膀胱炎。
老年人的免疫力低下,机体抵御细菌的能力较弱,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防御能力下降,会增加细菌感染和膀胱组织受损的风险。
急性膀胱炎的典型症状是起病急,伴随有尿频、尿急、尿痛和下腹膀胱区的轻度压痛、尿浑浊。单纯的急性膀胱炎一般不会有全身症状,无发热,有时候可能伴有血尿,在排尿终末时明显。
排尿时有尿频、尿急、尿痛的感觉,排尿次数多但尿量不多,伴随尿急,排尿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能尿液因此而断断续续,患者多会因排尿感觉异常而对排尿十分抵触。
出现血尿,在排尿终末时明显。
下腹疼痛或压痛。
少数患急性膀胱炎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感染可上行导致急性肾盂肾炎,成年人中比较少见,除了有膀胱炎相同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外,患者全身症状明显,有寒战、高热和肾区叩痛,需要抗生素治疗。
出现排尿伴随疼痛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急性膀胱炎要对因治疗,需卧床休息、多喝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可改善会阴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症状。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降低尿液的酸性,缓解膀胱痉挛,根据致病菌属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
持续数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尿频、尿急、尿痛,或者出现血尿、下腹剧烈疼痛或曾有膀胱炎病史,再次出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建议患者优先至泌尿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膀胱炎、前列腺增生、阴道炎、慢性膀胱炎)
性生活情况?
取中段尿进行尿常规、尿沉渣等检查,用来明确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白细胞。
对尿液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明确感染细菌的类型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多次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应考虑与泌尿系结核相鉴别。
可见白细胞升高。
超声、CT扫描、磁共振等检查了解有无尿路畸形、肿瘤、肾结石或其它病因。
根据临床症状、相关检查即可诊断,典型膀胱刺激征,如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检查中有脓细胞、红细胞和细菌。
尿道炎是尿道部位的炎症病变,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不如膀胱炎严重,根据症状可鉴别。尿道炎有不洁性交史,尿道多脓性分泌物,常见致病菌为淋病奈瑟菌、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等。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及肾实质的急性细菌性炎症,与膀胱炎相比除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外,患者全身症状比较明显,有寒战、高热和肾区叩痛症状,以此可鉴别。
除了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症状外,并有耻骨上疼痛伴随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伴肿大、伴压痛,可以鉴别。
泌尿系结核发展缓慢,对抗菌药物治疗的反应不佳,尿液中可发现抗酸杆菌,尿路造影显示患侧肾有结核改变,可以以此鉴别。
不同类型的膀胱炎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细菌性膀胱炎,抗生素治疗是首选方法;对于非细菌性膀胱炎,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根据实验室检查的致病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单纯性急性膀胱炎首选三日短程疗法,对于症状持续一周以上和可能具有复杂因素的患者可选用七日疗法。
常用碳酸氢钠、枸橼酸钾等,碱性药物可降低尿液酸性,减少尿液对尿路的刺激。
作为广谱抗菌药,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有效,耐药菌株低,常作为治疗急性膀胱炎的首选药,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必须遵医嘱使用,避免产生耐药细菌和更多的副作用。
黄酮哌酯盐、托特罗定、阿托品、地西泮等,可解除膀胱痉挛,减轻排尿刺激症状。
热水坐浴5~20分钟,可改善会阴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急性膀胱炎经及时、恰当的治疗,通常在一周左右症状多会消失,多数患可以能够治愈,但中老年女性易反复感染。
急性膀胱炎可治愈,中老年女性反复感染的几率较大。
急性膀胱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可以在治疗一周后复诊,通过检查尿液分析以及血常规评估治疗效果。
急性膀胱炎患者要多喝水,稀释尿液的同时可多冲洗尿路,减轻尿痛的症状。还需要戒酒,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利于炎症的消退。
多喝水,但要避免咖啡、酒和柑橘类果汁的饮料。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忌海鲜等发物,像带鱼、虾、蟹等腥膻之品会助长湿热,不利于炎症的消退。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可酸化尿液,干扰细菌生长。
急性膀胱炎患者需卧床休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规范、足量、足疗程治疗,同时进行尿液检查。加强个人卫生,尤其是泌尿生殖部位的卫生。
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避免因不必要的长期服药而产生耐药细菌和增加副作用。
急性膀胱炎患者要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熬夜或剧烈活动。
日常生活中避免憋尿,及时小便。每天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勤换洗贴身衣物。女性如厕后擦拭应由前向后,防止阴道、肛门区域的细菌扩散到尿道。性生活结束后及时排尿,尿液可帮助冲洗可能滋生的细菌,避免在会阴部使用含香精、消毒液的沐浴露、肥皂等。
预防急性膀胱炎的发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
多饮水、勤排尿,可以预防急性膀胱炎。
女性上厕所后应由前向后擦拭会阴处,避免细菌感染。
性交前、后进行排尿,可避免细菌停留在会阴处,同时冲刷尿路减少感染发生。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穿棉质内衣裤,保持会阴处干爽、清洁,但不要清洁过度,少用私处护理液、肥皂等。
4453点赞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上卷[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刘志宇.泌尿外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
[3]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路潜,韩斌如.外科护理学(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