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分支阻滞属心律失常的一种,指的是右束支、左束支的左前束支和左后束支中的两支出现传导延迟或阻滞。双分支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而右束支阻滞伴左后分支阻滞比较少见。双分支阻滞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常见继发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预后不良。
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是双分支阻滞中最常见的一种。
右束支伴左后分支阻滞,是一种少见的双分支阻滞,但病因与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相同
左前分支与左后分子均阻滞,最为少见。
双分支阻滞的主要病因为各类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生。双分支阻滞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有各类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人,无确切诱发因素。
右束支及左前分支近端的供血都来自冠状动脉前将支的室间隔第一穿支,因此心肌的慢性损害和急性缺血,它们都容易同时遭到损害。冠心病时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的发生率为40%~60%,急性心肌梗死时,此种双分支阻滞发生率为5%~7%,部位以前壁、前间壁最多。
是双分支阻滞的次常见病因。约有20%~25%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
也是双分支阻滞常见病因,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纤维钙化可扩展到此双分支。
原发性心肌病和继发性心肌病均可出现右束支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
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双分支阻滞。
束支阻滞这种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双分支传导阻滞临床较少见,尚无具体的流行病学发病率相关的数据统计。
老年人的心脏功能本就有所退化,再加上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各类器质性心脏病,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更高。
双分支阻滞患者可有乏力、胸闷、心悸等心律失常的表现,还可伴有各类原发的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重症患者可并发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三分支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
双分支阻滞通常无明显症状,待其发展至高度房室阻滞可出现乏力、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且可伴有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
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脏泵血功能异常,出现脑供血不足,尤其是站立时,患者可有眩晕甚至发展成晕厥。
双分支阻滞继发于各类心脏病,患者还可出现各类心脏病表现,如冠心病的心前区绞痛,高血压引发的水肿、头痛,甚至在出现心衰时可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等表现。
双分支阻滞患者可出现心脏射血功能障碍,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阿-斯综合征的出现。
重症双分支阻滞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射血功能障碍,引发周围循环血量不足,形成周围循环衰竭,出现休克。
若患者的原发性心脏病持续加重,可出现双分支阻滞进展至三分支阻滞的情况。
随着患者的器质性心脏病病情的加重,在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上,可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波形。
双分支阻滞患者常可因乏力、胸闷、气短等情况而就诊于心血管内科。患者需要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并结合患者的心脏病史及其临床表现进行确诊,注意与单束支阻滞进行鉴别。
如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出现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如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出现晕厥、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常因出现心悸发作、乏力、晕厥而就诊于急诊科。
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心血管内科。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心悸、乏力、晕厥、头晕)
症状持续多久?
既往有什么心脏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
有无家族遗传心脏病史?
在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
双分支诊断的主要依据。
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时限≥0.12s,Ⅰ导联宽S波和小Q波,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上和QRS电轴左偏≥-40°。
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的阻滞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时限≥0.12s,Ⅰ导联出现S波及V1导联QRS波主波向上,QRS电轴左偏≥+120°和导联出现小Q波。
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的心脏的射血功能以及有无室壁、心内膜的增厚。
可以判断心脏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心影的增大及心包积液。
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患者有无冠状动脉的狭窄、堵塞及其狭窄的程度。
双分支阻滞的确诊主要依赖患者的心脏病史(如冠心病、高血压等),以及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心电图的波形可见两束支阻滞合并或交替出现)。
如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正常人,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主要根据心电图波形提示的心律失常类型来鉴别。累及右束支的单分支阻滞并不产生额面QRS中轴的偏移,但可形成RBBB波形伴有宽QRS波。单纯的左束支(LBB)分支阻滞一般不会使QRS时程延长超过0.12s,但可使额面QRS中轴发生偏移。
双分支阻滞患者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通过植入起搏器进行治疗,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植入临时起搏器或永久起搏器,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来控制病情。
双分支阻滞患者无特效药物治疗。
视患者病情及患者个人意愿,可选择植入临时起搏器或永久起搏器。其主要是通过植入的心脏起搏器发动脉冲信号,使心脏发生激动和收缩,模拟正常的心动传导,维持正常心脏功能。临时起搏器可在轻症患者恢复正常的心脏搏动后取出,症状较重患者适用于植入永久起搏器。
双分支阻滞患者难以治愈,但可通过对原发性心脏病的治疗,控制其病情发展;未经正规治疗的患者有因严重并发症致命的风险,且可有完全传导阻滞的后遗症,建议患者定期复查。
双分支阻滞患者经过及时的原发性心脏病的正规治疗,病情可有缓解,但难以治愈。
未经正规治疗的双分支阻滞患者,可出现急性的阿-斯综合征发作或心源性休克而致命,经过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患者复诊的频次主要取决于原发心脏病的病情,通常建议患者每三个月至半年复诊一次,复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等心脏功能和形态的检查。
有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的患者应注意日常的饮食需要低脂、低糖,忌食各类高热量、油炸食品,同时还应注意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
双分支阻滞患者日常生活需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家属应监测患者日常有无心绞痛的发作,也要注意安抚患者情绪,行起搏器治疗的患者需遵医嘱定期随访。
患者日常可适当进行锻炼,如打太极等运动,但不可剧烈运动,也不可重体力劳动。
患者日常需要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减少熬夜。
双分支阻滞患者常有原发性的心脏器质性疾病,最常见的即为冠心病,家属应注意监测患者有无心绞痛的发生及其发作次数,及时带患者就医。
双分支阻滞患者可因患有心脏病而自觉忧虑,家属和患者应共同学习双分支阻滞的相关预后知识,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患者日常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尽量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
术后保持良好的情绪,保证有规律的生活及作息制度,避免不良因素影响阈值。
拆线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不穿过紧的内衣。术后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的重复甩手动作,手臂不要高举。
注意遵医嘱定期随访,并注意在其电池电量耗尽前进行更换。
双分支阻滞的预防重点在于预防各类器质性心脏病,其中冠心病的高脂血症因素可以通过控制饮食、适当锻炼来预防,同时有家族遗传心脏病史的群体应重视体检来进行早期筛查。
有家族遗传心脏病史的群体应重视至少每年一次的体检,如进行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在早期无症状时及时发现双分支阻滞。
日常应注意低脂、低糖饮食,控制体重、体脂在健康范围内,以避免冠心病的发生。
有器质性的心脏病应当及早治疗并定期复诊。
日常应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脂质的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
戒烟戒酒,避免情绪激动及剧烈的运动。
4115点赞
[1]赵航.双分支阻滞53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011).69-70.
[2]PodridPJ,KoweyPR,郭继鸿,刘元生主译.心律失常机制诊断与治疗[M].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663.
[3]SurawiczB,KIlilansTK,郭继鸿,洪江主译.周氏实用心电图学[M].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112-11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