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脑炎是由抗原性相关的加利福尼亚脑炎病毒群引起的,经蚊虫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本病多发生在疫区被蚊虫叮咬后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及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出现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嗜睡、癫痫、昏迷、呼吸衰竭等。本病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死率<1%,一般无神经和精神后遗症。
加利福尼亚脑炎病毒通过蚊虫叮咬进入人体内,在人体皮肤局部进行复制,再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或脉络丛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脑炎。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加利福尼亚脑炎病毒感染,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脑炎,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及胃肠道症状等。在流行地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群是高危人群,因为这些人被携带病毒蚊虫叮咬的可能性大。
本病流行于美国的中西部和大西洋岸的中部洲,以及加拿大南部,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秋季、7~9月高发。
加利福尼亚脑炎是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
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蚊虫防护不到位,且该地区人群容易身体免疫力低下,因此被带毒蚊虫叮咬后容易诱发本病。
15岁以下的儿童易感染此病,成人抵抗力较高,而小于6个月的婴儿体内有母亲抗体,也不易得传染病。
在流行地区从事野外工作和生活者,如农民,容易被蚊虫叮咬而发病。
加利福尼亚脑炎的潜伏期为3~7天,起病急,轻者以发热、头痛、咽痛及胃肠道症状起病,两周内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嗜睡、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警觉性和定向力障碍等。
症状轻者出现发热、疼痛、咽痛以及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
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比如发热、头痛、呕吐、定向障碍、呼吸衰竭、颈项强直、惊厥或抽搐、昏迷。
加利福尼亚脑炎可并发呼吸衰竭、视神经盘水肿、颅内压升高,其中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因患者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从而导致支气管肺炎和肺不张。
加利福尼亚脑炎有特定的感染接触史,若患者曾在疫区从事相关野外工作,且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等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若患者有相应的流行病史,且出现发热、头痛、咽痛或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若患者病情严重,出现惊厥、昏迷、呼吸衰竭等,应立即就医。
当患者有流行病史且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咽痛等,建议就诊神经内科或感染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
有服用过什么药吗?
近期是否到过流行病高发区?(如美国的中西部和大西洋岸的中部洲,以及加拿大南部)
家里其他人有相似症状吗?
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是细菌或病毒。本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中度升高。
采用对流电泳、电凝抑制试验,检测其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高,具有诊断价值,也可用抗体捕获ELISA法检测。
白细胞计数常在(50~500)x10^6/L,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定量高于正常,糖和氯化物正常,一般无红细胞。帮助诊断疾病。
根据病史,患者有相应的流行病学史,即有来自农村或曾有到郊外旅游史。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
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即起病急、头痛、呕吐、发热、惊厥或抽搐、定向障碍、瘫痪、昏迷以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若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试验阳性,即可确诊。若仅有血清学试验阳性可作为疑诊。
散发性脑炎最常见的一种,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临床表现多样,多由单纯疱疹病毒l型引起。约25%的患者伴有唇疱疹,可呈急性脑炎或局灶性肿块性损害,病情重,病死率较高,约2/3病人在2周内死亡。存活者亦多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轻度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如有大量红细胞诊断意义更大。可通过脑脊液中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查IgM抗体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ER)鉴别诊断。
临床上表现为无菌性脑炎和脑膜炎,一般起病急,病情一般并不严重,病程约1周左右,无后遗症。由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引起,临床症状除脑膜炎外,柯萨奇病毒感染尚有心肌炎、流行性胸痛、手足口病等表现;埃可病毒感染常有腹痛、腹泻、咽痛、皮疹等表现。多发生于夏秋季,脑脊液改变与加利福尼亚脑炎相似,有赖于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检查鉴别。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剌激征为特征。由乙脑病毒引起,发病主要为10岁以下儿童,流行于夏秋季。病死率较高,部分重症患者可留有后遗症。通过血清学检查特异性IgM抗体可与加利福尼亚脑炎鉴别。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阳性,由脑膜炎球菌、流感杆苗、肺炎球菌、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多发生在冬春季,皮肤黏膜常出现瘀点;肺炎球菌脑膜炎常与急性中耳炎、肺炎等原发感染病灶有关;流感杆菌脑膜炎主要见于6~18月龄的婴儿和5岁以下的儿童,成人罕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在各种年龄均可发生,但以新生儿和儿童多见,常继于皮肤疖痈、金葡菌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呈细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液培养和涂片染色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
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以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为主要表现。常有肺或肺外结核,无季节性。脑脊液中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糖和氯化物均降低,蛋白增高较明显,可通过此鉴别诊断。
加利福尼亚脑炎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支持、对症治疗,多数可治愈,严重脑炎者抢救与乙脑相同。如果脑功能受到影响,则需要病后采用物理和言语治疗等干预措施。
常用的药物如甘露醇,可以降低颅内压高,使组织脱水,防止颅内高压造成的损害,还可以减轻因颅内压升高造成的痛苦。急性期要注意适当限制液体入量。
有惊厥发作时要及时止惊,可选地西泮或者氯硝西泮,还可选苯巴比妥等止惊。对于惊厥持续状态用上述药物难以控制者也可选咪达唑仑。对于急性期频繁发作的患者,应给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
采用物理降温退热的方法无效时,可加用退热药物。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关于激素在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大剂量、短疗程使用激素,可能有利于炎症和脑水肿的消除,从而降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激素可选用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
如出现呼吸衰竭,需要行呼吸机辅助通气,以维持生命。
加利福尼亚脑炎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病死率不到1%,一般无神经和精神后遗症。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加重,甚至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
加利福尼亚脑炎患者经及时治疗,大部分可以得到治愈,一般不遗留后遗症。
加利福尼亚脑炎患者经规范治疗后预后较好,病死率不到1%。
加利福尼亚脑炎患者经治疗后1~2个月,可到医院行血常规等检查。
加利福尼亚脑炎的患者正常饮食即可,但需均衡营养,少食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注意食品卫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日常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等。
限制油炸、烧烤食物。
补充含镁食物,如坚果类、荞麦、豆类等。
多食碱性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油菜、芹菜、葡萄、青椒、金桔、猕猴桃等。
加利福尼亚脑炎的患者注意基础护理以及康复训练,严重患者避免癫痫导致自伤或坠床跌伤。
患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在症状缓解后适度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神志、瞳孔及呼吸变化、精神状态,以便及时发现神经系统症状,尽早给予对症处理。
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加利福尼亚脑炎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现无相关疫苗应用,也没有特异性的抗病毒制剂,故做好预防工作是减少本病发生的主要措施。
在流行区旅行或需在野外宿营时,应使用驱蚊剂,同时在房间或帐篷内使用蚊帐。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啮齿动物接触。室内准备蚊帐、驱蚊灯等,室外可使用杀虫剂等。
4649点赞
[1]李兰娟,李刚.感染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宁桂军.201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实验人员感染致死性的脑膜炎球菌[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
[3]刘梦莹.拉克罗斯病毒和雪靴野兔病毒荧光RT-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中老边境重要虫媒传染病血清流行学调查[J].承德医学院,2016.
[4]吴慧,张云智.布尼亚病毒及所致主要人类疾病研究概况[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
[5]俞守义,邹飞,陈晓光,陈清,李明.现代热带医学:上[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40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