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损伤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浅层或全层破裂的疾病。本病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与创伤、医源性损伤、其他疾病有关。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咳血,可导致休克、肺动脉血栓的并发症。目前主要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及手术治疗,预后一般。
肺动脉损伤的主要病因与创伤、医源性损伤、其他疾病有关,好发于有家族史者、肺动脉手术者、心脏疾病患者等人群,不良生活习惯可能诱发肺动脉损伤。
如高处坠落、车祸挤压、刀刺伤、弹片或玻璃瓶爆炸等致伤力割裂血管。血管扭曲、撕裂。导致血管痉挛、内膜斑片、全层血管壁损伤等。
常见于肺动脉管腔内诊断和治疗,与选用器械不合适、操作粗暴等有关。损伤主要发生在操作部位。
常见于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等疾病,由于肺动脉血管长期受到压力高、血流快的血液冲击,对血管黏膜造成一定损伤。
长期大量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可能诱发肺动脉损伤。
肺动脉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尚无具体的流行病统计数字。
患有遗传性心肺疾病者发病率较高,有一定的家族聚集趋势。
医源性损伤是肺动脉损伤的主要病因之一,此类患者发病率较高。
部分心脏疾病可导致肺动脉损伤,此类患者属于高发人群。
肺动脉损伤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咳血,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疲乏等全身症状。肺动脉损伤可导致休克、肺动脉血栓的并发症。
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后的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即感到呼吸困难。
常与呼吸困难同时发生,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加重。胸痛为持续性闷痛,可放射至肩背部。
由于心排量减少,脑组织供血突然减少所致。常在活动时出现头晕和晕厥。
通常为小量咳血,表现为痰中带血,有时也可以出现大咳血而致死亡。
患者常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疲乏等全身症状。
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复合伤和疼痛加重休克。患者出现意识丧失、血液下降、脉搏细速、面色发绀、肢体发凉等症状。
肺动脉损伤易合并肺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出现整个心前区疼痛,持续而且不缓解。有明显的低氧血症,表现为明显的紫绀,明显的呼吸困难。患者可以出现明显的低血压,出现晕厥的症状。
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咳血的症状及时就诊心血管内科,行血液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检查明确诊断。注意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相鉴别。
当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咳血的情况下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胸痛、呼吸困难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心血管内科。
当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应去急诊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咳血)
疼痛与什么有关,有加重或缓解的因素吗?
近期有受过外伤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多数患者一般无异常,血红蛋白可增高,与长期缺氧代偿有关;脑钠肽可有不同程度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
不能直接反映肺动脉损伤,但所有患者均需行心电图初步排除有无心脏疾病,有助于明确病因,对下一步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首选胸部X线,明确胸部有无其他创伤,初步明确病因。进一步进行超声检查,可以看到肺动脉血管形状异常,有创检查进入血管内可看到有血管的不同程度损伤。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明确有无肺动脉高压,明确病因。
可有轻到中度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残气量增加及最大通气量降低。肺功能检测可以发现潜在的气道或肺实质疾病。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呼吸性碱中毒。早期血氧分压可以正常,随着病程延长多数患者有轻、中度低氧血症。
肺动脉损伤的诊断需要依据以下几点:
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咳血的典型症状。
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动脉破损表现。
有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病史或心电图表现,既往可有左心衰竭的发作史。体检、X线及心电图检查呈左心室肥厚为主的征象,可与肺动脉损伤相鉴别。
患者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心前区杂音的表现,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脏瓣膜损害,可与肺动脉损伤相鉴别。
肺动脉损伤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轻症患者多采用药物等保守治疗,损伤大、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手术修补肺动脉。多数患者需要治疗4~6个月。
低氧刺激可引起肺血管收缩、红细胞增多而血液黏稠、肺小动脉重构。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应给予氧疗以保持其动脉血氧饱和度持续大于90%,建议吸氧每日>15小时。
肺动脉损伤易合并远端小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心力衰竭和活动减少也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建议对无抗凝禁忌的患者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可延缓疾病的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心输出量(CO)低于4L/min或心指数低于2.5L/(min·m^2)是应用地高辛的首选指征;另外,右心室扩张、基础心率大于100次/分、心室率偏快的心房颤动等也均是应用地高辛指征。当出现右心衰竭、肝淤血及腹水时,可酌情使用利尿药治疗。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血钾和肾功能,防止低钾血症和肾前性肾衰的发生。
不仅能扩张血管降低肺动脉压,长期应用尚可逆转肺血管重构。常用的前列环素如依前列醇半衰期很短,须持续静脉滴注。现在已有半衰期长且能皮下注射的曲前列尼尔,口服的贝前列素和吸入的伊诺前列素。有低血压、心率加快、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
钙通道阻滞剂对于伴有肺血管痉挛患者有效,使用剂量通常较大,应用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有头痛、心悸、颜面潮 红、眩晕、低血压、乏力、踝部水肿、牙龈增生、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
NO吸入有一定的扩张肺动脉作用,促进动脉损伤愈合。但是由于NO的作用时间短,加上外源性NO的毒性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
可改善肺动脉损伤患者的胸痛、呼吸困难和血液流动力学指标,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常用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安立生坦。
肺动脉修补术适于肺动脉损伤程度重,经保守治疗不能缓解者,需通过手术修补肺动脉,手术修补有一定的根治作用,创伤较大,愈合时间长。
肺动脉损伤的预后尚可,一般可治愈且不影响自然寿命,但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没有后遗症。肺动脉损伤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每月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损伤部位恢复情况。
肺动脉损伤一般可以治愈。
肺动脉损伤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治疗不影响自然寿命,若病情重、治疗不及时可当场死亡。
肺动脉损伤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没有后遗症。
肺动脉损伤患者治疗期间需要每月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损伤部位恢复情况,治疗结束后每年复查影像学检查即可。
肺动脉损伤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清淡营养,注意补充新鲜蔬菜,减少盐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多吃对于控制病情有益的食物。
肺动脉损伤患者饮食一定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水果,绿色的蔬菜,多补充富含维生素。
选择低盐低脂的饮食。
肺动脉损伤患者的护理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血压,避免过度活动,注意休息。肺动脉损伤患者可通过观察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咳血症状有无好转进行病情监测,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
肺动脉损伤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呼吸方式、发绀情况,监测患者的血气情况,特别是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持续吸氧。氧疗,可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动脉损伤患者通常血压均偏低,晕厥是其常见并发症,嘱患者活动要适量,减少弯腰程度,避免长期站立,尽量坐位休息,及时发现晕厥先兆,如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出汗。一旦出现眩晕、黑蒙,应立即采用坐位或卧位休息。
肺动脉损伤患者可通过观察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咳血症状有无好转进行病情监测,以及治疗期间需要每月复查影像学检查监测损伤部位恢复情况。
家属注意在治疗期间陪伴患者,避免患者出现恐惧心理,告知患者治疗方式,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患者应用血管扩张剂时由于药物作用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易发生晕厥,特别是在服药后1~2小时最易发生。所以应嘱患者在服药2小时内卧床休息,服药2小时后起床时要先坐床上几分钟,无任何不适感觉再缓慢下床活动,必要时加用床档。服药前后注意监测患者血压。
肺动脉损伤主要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日常注意防护,及早治疗原发疾病进行预防。对于有家族史者、心脏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进行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对于有家族史者、心脏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需要每年进行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早期筛查作用。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忌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日常注意防护,避免出现意外伤害,肺动脉术后患者需要严格按医嘱复查。
及早治疗高血压、心脏瓣膜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避免出现进展。
4911点赞
[1]梅建东,蒲强,马林,等.胸腔镜肺手术中血管损伤出血及其防控策略[J].中华外科杂志,2017, 55(012):898-902.
[2]王健,王君,何帆.Clinical value of DIC scoring system combined with serum cystatin C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J]. 中国医刊,2019,054(008):851-854.
[3]王霞,赵冬莹,张永红,等.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或闭锁术后急性肺再灌注损伤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18,033(006):P.401-40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