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结核是指结核杆菌及毒素侵犯淋巴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淋巴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多发现于浅表颈部淋巴结、腋窝部淋巴结、腹股沟部淋巴结。易患人群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可表现为发热、盗汗、消瘦等结核病中毒症状,可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早期治疗效果极佳。
如浅表颈部淋巴结、腋窝部淋巴结、腹股沟部淋巴结。
如腹部淋巴结结核、肺门淋巴结结核。由于深部淋巴结结核在外表现不明显,临床容易被忽视,一旦出现症状可能比较严重。
起病急,常伴有发热症状,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通过及时抗感染治疗后红肿可消退。
通常淋巴结核肿大缓慢、无痛,一般是有一个大淋巴结,附近有几个小的,称母子灶。淋巴结摸着有滑动感,但坚实,皮肤未粘连,可存在很长时间,变化不大,故称慢性,最终淋巴结可缩小或是消退。
淋巴结结核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发病,多继发于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发于儿童和青壮年,以15~35岁青壮年多见。
淋巴结结核多继发于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亦可由邻近脏器的原发结核病灶经淋巴管播散或直接蔓延。
颈部淋巴结结核也可由饮食或呼吸时,从外界侵入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口腔、鼻腔黏膜下形成病灶,继而通过输入淋巴管到达淋巴结而引起。
腋窝淋巴结结核发生于婴幼儿时,多为卡介苗接种导致。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淋巴结结核在中国的发病率高居全球第二位。但近几年由于国民生活的改善、身体素质的改善,该病的发病率降低了许多,但死亡率未下降。该病一般有三个阶段,1岁内、青春期、老年期,我国目前多发病于青年人。
单纯的淋巴结结核不具传染性,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传染。
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壮年,以15~35岁青壮年多见。
淋巴结结核全身各区域淋巴结均可受累发病,其中尤以颈部区域发病居首位,常表现为局部肿块或组织压迫症状。
浅表淋巴结结核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区域大小不一的肿块,常为多发。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压迫导致的不适感。
触诊时可触及质硬结节,有时活动度差,发生液化形成脓肿时则有波动感。
部分患者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体质量减轻等。
可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形成窦道时,可在皮肤表面见窦道口,挤压可有淡黄色脓液溢出,愈合后常形成瘢痕,并伴有色素沉着。
当全身出现低热盗汗、肿块、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检查、CT检查等,可以对淋巴结结核进行诊断。但该病需要注意与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炎、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疾病相鉴别。
出现单侧或双侧区域大小不一的肿块,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压迫导致的不适感,触诊时可触及质硬结节,有时活动度差,发生液化形成脓肿时则有波动感,或有低热、盗汗、乏力、体重质量减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患者可去感染科就诊。
什么时候发现症状的?持续多久了?
肿块是否疼痛?大小是否有变化?
是否与结核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
是否有肿瘤疾病?
是否有发热,最高体温为多少?
通过视诊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通过触诊查看肿块是否有压痛感,是否可以推动。
通过超声检查,查看淋巴结大小、部位、结构以及血流情况等。
通过CT检查查看淋巴结是否钙化,同时查看肺部及其他部位是否有结核病。
在B超引导下用一个细针穿刺,行淋巴结穿刺活检镜下观察是否出现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阳性,或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
观察病灶处是否出现淋巴结融合粘连、肿大的情况,周围是否可见炎性浸润,查看脂肪间隙情况。
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侧区域大小不一的肿块,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压迫导致的不适感,触诊时可触及质硬结节,有时活动度差,发生液化形成脓肿时则有波动感,或有低热、盗汗、乏力、体质量减轻等症状。
因为淋巴结在普通X线片上无法显示,所以X线一般不能发现孤立的非钙化性淋巴结。当淋巴结明显增大,融合成块时,CT上可表现为局部软组织密度增高,或呈现稍高密度结节影,可进行诊断。
鼻咽癌及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为无痛性,短期内进行性增大,淋巴结质硬,难推动。同时伴有原发肿瘤的相关症状如鼻咽癌出现回缩性血涕、舌癌及口腔癌等出现相应部位经久不愈的溃疡或肿物、喉癌出现声嘶等。淋巴结结核与之不同,其细胞为正常身体内细胞,不属于癌变细胞,可鉴别。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黏膜或感染性病灶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并进而累及所属淋巴结,导致的淋巴结非特异性炎症。淋巴结炎属于炎症,是由于球状菌感染,而淋巴结结核是由于杆菌感染所致。
为Ducreyi嗜血杆菌引起的局灶性传染病。阴部疼痛性小丘疹迅速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边缘不齐,周边发红,常相互融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并粘连在一起而形成脓肿、有波动感。脓肿上方皮肤红亮,可破溃形成窦道。诊断主要由临床表现及性生活史确立,与淋巴结结核鉴别时,淋巴结结核患者往往红肿,很少发生溃烂且若发生则是在长时间后,可鉴别。
本病由沙眼衣菌属的免疫型所引起,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初的症状为单侧有压痛的腹股淋巴结肿大,发展形成巨大而有压痛和波动的肿块,与深部组织粘连、上方皮肤有炎症,可形成瘘管。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及补体结合试验,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镜检。淋巴结结核感染杆菌,二者感染细菌种类不同。
淋巴结结核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以抗结核治疗为主,当病情发展严重时,也可采取手术治疗方法。
异烟肼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适用于各型结核病的治疗,包括结核性脑膜炎以及其他分枝杆菌感染。异烟肼单用适用于各型结核病的预防。肝功能不正常者,精神病患者和癫痫病人禁用。
利福平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本品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本药品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胆道阻塞患者禁用。3个月以内孕妇禁用。
主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所致各种结核病的初治病例,或其他敏感分枝杆菌感染。可单用于治疗土拉菌病,或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鼠疫、腹股沟肉芽肿、布鲁菌病、鼠咬热等的治疗。亦可与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联合治疗草绿色链球菌或肠球菌所致的心内膜炎。
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经一线抗结核药治疗无效的结核病。本品仅对分枝杆菌有效。常用于其他抗结核药物治疗失败的复治患者。
本品用于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治疗结核杆菌所致的肺结核。亦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及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增生型可以切除病灶,若是坏死型的或者化脓型,可进行清创。对结节型及浸润型直接采取病灶清除术,即将受累淋巴结全部切除。
对脓肿型及窦道型,先行脓肿切开引流及窦道换药,促使感染区皮肤修复,基底部肉芽组织生长,择期行病灶清除术,即切除受侵蚀的皮肤及脓腔壁,彻底清除脓液、干酪样坏死物、周围受侵蚀的软组织及窦道深处病变淋巴结。
淋巴结结核越早发现越容易治愈。患者早期治疗效果极佳,积极治疗后复发率低,遗留后遗症少。该病治愈后一般不影响患者寿命。
淋巴结结核病经过长期治疗后,患者可以痊愈,及时正规的进行治疗,预后良好。
若发现时处于晚期,则患者预后较差,并发症较多,且病情容易复发。
本病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根据医嘱定期复诊,应检查淋巴结结核处是否病情逐渐好转,复诊时需要做CT等检查。
淋巴结结核患者应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宜吃清淡可口、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当患者食欲恢复后,应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忌烟酒。
忌烟酒,饮酒将严重损害人体脏腑功能。结核病患者需要服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嗪酰胺等,对人体肝脏本身有不小的刺激性,饮酒将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加重。
宜进食高蛋白饮食,如鸡蛋、奶类、瘦肉等。
忌食过度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可能导致其病情加重。
淋巴结结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适当运动,遵医嘱用药并时刻关注用药的不良反应。患者应每月前往医院复诊检查,如病情稳定,可2个月复查一次。
患者需了解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针对自身情况妥善用药,禁止擅自增加或减少医嘱的用药量。
患者应该保持每天适当的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同时生活中注意身体状况,避免劳累。
术后患者应注意定时观察记录引流液体的量,避免引流管的压折,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患者应每1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如果病情稳定,一般2个月进行一次CT检查。
抗结核药物对肝有着很大的损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护肝,如果肝功能出现异常,要根据医生建议加用护肝药物。
淋巴结结核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导致,因此避免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可有效预防淋巴结结核,有效的方式是接种卡介苗,避免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身心愉快,改善机体的免疫力。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结核病人直接接触。
按照免疫计划接种卡介苗。
4156点赞
[1]刘鑫,郭乐.颈部淋巴结核的外科手术治疗[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01):36-37.
[2]谢静茹,臧福波,刘群.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1):56-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