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囊肿属于硬脊膜囊肿,起源于脊髓被膜,多数为先天性,部分是后天获得,随着核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率越来越高,临床多表现慢性下腰部、骶尾部、会阴部疼痛为主,还可伴有坐骨神经痛等,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治疗,有上述症状是可行手术治疗,选择适宜的时机手术,预后较佳。
骶管囊肿属于硬脊膜囊肿,根据是否含有脊神经根纤维,将骶管囊肿分为两型。
不含有脊神经根纤维,为先天性硬膜憩室或先天性硬膜缺陷所致蛛网膜疝。
含有神经根纤维的硬脊膜囊肿,为脊髓神经根远端的异常扩张形成囊肿。
骶管囊肿多数被认为是先天性的,由于先天发育不全引起,主要好发于婴幼儿和部分成年人。炎症因素和外部的创伤也可以促进本病的发生。
骶管囊肿多数是先天性形成的,囊肿由于初期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在其中流动,后期由于脑脊液流出不畅,或因为压力的改变,而导致囊肿形成,随之压迫其中一些神经纤维,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腰部、骶尾部、会阴部疼痛等。
骶管囊肿的形成与骶管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炎症有关。另外,如果遭受外伤或医源性损伤,可导致硬脊膜缺损而形成囊肿。
骶管囊肿常多位于骶管第一骶椎到第三骶椎(S1~S3)水平,暂无流行病学数据。
胚胎在发育时先天发育不全。
多与骶管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炎症有关,或者受到外伤,导致硬脊膜缺损形成囊肿。
大多数骶管囊肿没有明显的症状,下腰部及骶尾部放射性疼痛是典型症状,小儿骶管囊肿多伴有脊柱先天性发育畸形,少数人单侧或双下肢无力,感觉减弱,走路不便。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合并出现骨质破坏、脂肪栓塞。
下腰部疼痛、骶尾部放射性疼痛,慢性会阴部疼痛。
排便困难,小便减少。
患者单侧或双下肢无力、感觉减弱。
小儿骶管囊肿多伴脊柱先天发育畸形,如脊柱侧凸等,出生时有脑室出血、脑积水等的婴儿,日后应警惕。
部分患者有排便困难、打喷嚏或咳嗽时腰骶部疼痛加重。
骶管囊肿过大的患者严重者可引起骨质破坏。
骶管囊肿破裂可引起脑脂肪栓塞,使得患者焦虑、烦躁、血压升高等。
骶管囊肿的患者若出现疼痛症状应立即去医院检查,大多数就诊于神经外科,进行一些辅助检查,例如CT、MRI等确诊。本病需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内肿瘤进行鉴别。
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患者,需定期复查,一旦出现骶尾部疼痛或不适需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发现骶尾部疼痛、下腰部不适,出现腿部麻木等不适,需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骶管囊肿的患者,压迫症状明显,骶尾部疼痛加剧,引起一系列感觉功能的障碍,需及时外科手术治疗。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神经外科。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脊柱畸形、骨质破坏等,可到脊柱骨科就诊。
疼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个症状对你有什么影响?
哪个位置出现疼痛?(如下腰部、骶尾部等)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有什么家族病史?
可以观察患者骶尾部有无骨质破坏,观察其形态是否正常,还可以观察到破坏后的骶骨。
可以清楚显示骶管骨性形态,直观观察到骶椎管内是否有囊肿,一般儿童不提倡此检查。
诊断骶管囊肿最有效的检查办法,清晰显示骶管囊肿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出生后3~4个月的小婴儿,可以进行该项检查。
典型骶管囊肿症状,即慢性下腰部疼痛、骶尾部、会阴部疼痛。
X线显示骶管扩大,椎体后缘骨质侵蚀呈扇状花边样改变,亦可见同时伴发的隐性脊柱裂、脊柱滑脱和脊柱后凸等腰骶部先天性畸形。
CT可见腰骶部骨质破坏和椎管内低密度占位或脊髓造影后CT扫描可见延迟显像。
MRI可见椎管内囊袋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的囊肿。
结合患者的典型症状以及X线、CT、MRI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骶管囊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是因腰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症状,MRI可以明确进行鉴别。
肿瘤多为实性肿瘤,MRI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强化,骶管囊肿位于骶部硬脊膜外,呈大小不等多发囊性肿物,MRI增强扫描囊肿无强化。
骶管囊肿的病程一般较长,需要通过激素类药物或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止痛药物长期持续性改善症状。本病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通过脑脊液分流术、开放手术切除囊肿等手术治疗方式改善。
本病通常无有效针对性药品,激素及布洛芬等药物仅可改善症状。
可局部注射激素类药物使囊肿皱缩变小,缓解囊肿对神经根的刺激,减轻压迫。
可口服止痛药及非甾体类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缓解囊肿引起的疼痛。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改善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脑脊液分流术或转流术,对于穿刺有禁忌症的患者,可行开放性手术摘除囊肿。
腰池-腹腔分流术适用于多发囊肿且合并脑积水时优先选择该术式;囊肿-蛛网膜下腔分流术适用于单发囊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该术式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率。但由于术前症状轻重不同,疗效尚不明确,且手术创口大,易出现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等风险。
骶管囊肿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基本不影响自然寿命,但患者需要在手术后前三个月每月复诊一次。
本病患者积极配合进行治疗,大多都能治愈。
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骶管囊肿的患者术后前三个月每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年复查一次。
骶管囊肿的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和海鲜类食物,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可帮助伤口快速康复。
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而影响术后伤口的恢复,不宜食用。
带鱼、虾、蟹等腥膻,不利于伤口的恢复,故应忌食。
例如芹菜、苹果、西兰花等,有效帮助患者术后的恢复,以及切口的恢复。
骶管囊肿患者术后应首先避免感染,同时注意保暖以及避免对腰骶部的刺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手术患者需多做皮肤和肌肉的按摩。
骶管囊肿患者术后要注意避免感染,保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避免肺部的感染。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腰骶部可以热敷,尽量避免腰骶部的刺激。
骶管囊肿患者术后多做皮肤和肌肉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生褥疮。
术后患者应尽可能采取头低臀高俯卧位,伤口用沙袋压迫,下地活动应在1周以后,术后戴围腰,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
目前尚未发现可以有效预防骶管囊肿的方法。
5015点赞
[1]王璨,喻军华,袁学刚.骶管囊肿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23(12):804-805.
[2]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骶管囊肿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9(04):325-329.
[3]程诚,尚爱加,唐红,赵水强,杜长生,王建祯.显微切除并脂肪填塞治疗骶管囊肿的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23(05):350-351.
[4]唐文华,陈世平,黄晓明.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03):98-9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