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疟疾病为少见的慢性病之一,主要致病原因是疟原虫菌感染导致,容易致使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症状以典型的肺部疾病症状为主,如咳嗽咳痰、气喘、胸闷、胸痛、咯血、发热等,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主要危害是对于肺部和呼吸道造成长期的、不可逆的损害,严重影响心肺功能。治疗方法以抗疟、平喘、镇咳、降温为主,一方面控疟疾;另一方面要控制发热症状。预后尚可,一般在及时科学的治疗下可治愈,少部分患者会有一些后遗症,需长期持续性治疗。
本病分为哮喘型、支气管炎型、肺炎型、肺水肿型:
哮喘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汗、咳嗽、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支气管炎型会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的临床表现。
肺炎型则会出现交叉高热、气急、腹胀、腹痛等症状。
肺水肿型仅见于恶性的疟疾,主要症状可出现胸闷、呼吸急促、轻微的咳嗽,严重者可出现剧烈的咳嗽,泡沫样的痰,皮肤苍白湿冷、发绀,两肺听诊有弥漫性的湿啰音。
肺疟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疟原虫感染导致,其次有蚊虫传播及输血传播、母婴传播病原体导致感染等,感染后致病菌在肺部进行反应和繁殖,进而导致发病,同时也可通过微小血管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多器官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感染疟原虫是肺疟疾病的主要病因,大部分患者都有相关的感染史,有在疟疾流行区域生活或旅行的经历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有疟疾流行区的旅行经历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由于本病可通过蚊虫传播,因此一部分人有过疟疾流行区的旅行经历,但在没有输血等情况下被感染,大部分是因为蚊虫叮咬传播了疾病,疟原虫进入人体后逐渐发展繁殖,最终导致发病。
该病暂无准确的流行病学数据,肺疟疾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高发人群以儿童和孕妇为主。
蚊虫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肺疟疾病的传播途径。
主要以疟疾流行区的人群为主,如非洲国家的人群。
儿童、孕妇易感。
肺疟疾病的症状相对不典型,无明显的特征性症状,大部分为典型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表现,如寒战、高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也可以出现在别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当中,因此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实验室检查和病史询问,避免误诊。本病同时也容易导致肺水肿、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多器官衰竭等相关并发症,需及时的治疗和控制。
寒战、高热是肺疟疾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典型的感染性疾病症状,感染疟原虫后通常出现突发的高热,是疾病活动期的主要表现。
疟原虫在肺部的侵蚀和感染,使得气管和支气管发生堵塞,产生大量的痰液,进而导致出现咳嗽、咳痰。
致病菌进入肺部后进行剧烈反应,导致的相关气管或微小血管的出血,通过咳嗽排出肺部,即表现为痰中带血甚至咯血。
肺疟疾病的部分患者可有此类症状表现,疟原虫在肺部的密集性活动导致局部发生侵蚀,表现为疼痛症状,如不加以及时的控制,胸痛症状会一直持续。
呼吸困难、唇甲发绀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致病菌在肺部进行频繁的反应和繁殖,进而堵塞气管和支气管,造成吸气性的呼吸困难,进而导致缺氧,嘴唇、指甲表现为缺氧症状,呈现紫绀。
疟原虫感染后导致肺液组织的生成和回流出现障碍,使得大量组织液在短时间内不能被肺组织吸收,进而产生水肿。
疟原虫在肺部的大量反应和繁殖,堵塞了气管和支气管,造成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持续时间较长时则导致呼吸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就医。
疟原虫感染后经循环系统达到肾脏,导致肾脏突然停止工作,从而使得代谢废物、体液和电解质等在体内聚集,引发急性肾衰竭。
多器官衰竭是肺疟疾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究其原因也是疟原虫感染后通过血液循环流动全身而导致,积极治疗疟原虫感染是控制该并发症的重要方式。
肺疟疾病的总体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关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胸痛等,即使没有明确的感染史,也应该及时就医,出现寒颤、高热等症状时应马上就医,及时行血常规检查、痰液培养、胸部X线片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出现轻微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即使出现症状较轻,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感染的可能。
如果出现严重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并发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避免病情继续恶化,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优先考虑就诊于呼吸内科,因为本病的大部分症状表现属于呼吸内科的诊疗范围,因此本科室在对这些症状的治疗上有着充足的经验和把握,是治疗该疾病的首选科室。
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如呼吸困难、唇甲紫绀等,应立即就诊于急诊科,以抢救生命体征为主要治疗目标,肺疟疾病的相关治疗在之后进行。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从发现咳嗽咳痰症状到来医院就诊隔了多长时间?
目前主要以什么症状为主?
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有没有吃过一些药物?有没有相关的非洲国家旅行史?
血液检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项,对于本病的诊断中,一些相关炎症性反应的情况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血象的高低决定了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和数量,因此对于炎症性疾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如可在标本中找到疟原虫,即可诊断为老年人阳性杆菌肺炎,需要及时行此项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方向,避免耽误病情。
检测疟原虫抗原和抗体,是确定有没有感染或曾经感染的重要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本病最为直接的检查手段,可定量和估算疟原虫血症的水平。
是肺部疾病常用的检查,可初步判断感染情况,如肺部X线检查无法明确判断,可及时行肺部CT检查以明确病情。
肺疟疾病的诊断较为明确,一方面症状表现上出现寒颤、高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等典型的肺部感染性疾病表现,同时也可有明确的疟疾流行区旅行史;另一方面,实验室检查如外周血液、骨髓及痰涂片、血常规、疟疾抗原及抗体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检查有明显的疾病征象,特别是疟疾抗原及抗体检查、外周血液、骨髓及痰涂片检查结果为阳性,是诊断肺疟疾病的金标准。两方面相结合,即可明确诊断。
其它类型的肺炎与肺疟疾病在影像学上有着类似的表现,即成片的磨玻璃样阴影,也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等类似症状,因此需及时行外周血、骨髓及痰涂片检查、疟原虫抗原及抗体检查等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鉴别诊断。
肺结核在急性发病期也可出现高热、寒战症状,同时也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典型的肺部疾病征象,与本病的疾病表现相类似,同时免疫力低下人群也是肺结核的高发人群。但是行影像学检查,肺疟疾表现为成片的磨玻璃状阴影,而肺结核表现为边缘清晰的高密度阴影,同时疟原虫抗原及抗体检查为阳性,可明确鉴别。
肺疟疾病的总体治疗为长期持续性治疗,控制症状后也需要一年以上的康复期。一般治疗以吸氧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以抗疟疾药物结合抗生素对症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以吸氧为主,对症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主要作用是杀灭疟原虫,是对抗疟原虫感染的首选药物,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可以明显控制感染的发展进程。
是支气管扩张剂的典型代表,可在疾病发作期表现出的严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时,有效进行控制和缓解,明显改善症状。
由于部分患者表现为剧烈的咳嗽、咳痰,严重影响正常进食和休息,因此需要强效的镇咳药物进行控制,避免进一步损伤肺部功能。
阿奇霉素是杀灭和抑制病原体增殖的主要药物,适用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与抗疟剂药物联合使用。
肺疟疾病通常无手术治疗。
针对患者出现的高热症状,可通过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进行降温。
肺疟疾病的总体预后尚可,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痊愈,严重并发症患者如急性肾衰、多器官衰竭等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肺疟疾病患者经科学治疗基本可以痊愈。
肺疟疾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肺疟疾病容易导致疟疾性肾病、慢性咳嗽等相关后遗症。
由于未能完全医治,恶性疟反复发作,患者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性少尿和尿闭,可给予抗疟治疗以及血液透析治疗。
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干咳、喘息、咽部瘙痒、异物感、痰多等。
患者服用抗疟药物的第一周、第二周和第六周需及时复诊,便于医生观察病情进展情况,行相关检查,同时也为药物的调整和应用提供指导。
肺疟疾病患者的饮食控制较为重要,需增加维生素和蛋白质的摄入,以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痊愈。
患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蔬菜粥、水果泥、稀饭等。
宜进食润肺固涩、养气健脾、高维生素食物,如百合、山药、西瓜、青菜、胡萝卜等。
避免进食海鲜、油炸、腌制、辛辣、刺激性食物。
肺疟疾病的护理以观察病情,控制烟酒,避免过度劳累为主。一方面要严格的进行戒烟、戒酒管理,避免不良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督促患者适当锻炼,避免劳累,提高免疫力。
患者应认真明确所有药物的剂量及用法,按时、按量用药。
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吸入二手烟,多去户外散步和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患者应密切注意治疗过程中有没有病情继续恶化,如寒颤、高热、咯血等症状持续加重的情况,并及时复查实验室检查等相关指标,有效进行病情掌握。
预防肺疟疾病主要是避免出入疟疾高发地区,或做好个人防护,以避免感染。另外,孕妇要定期产检,避免母婴传播。
有疟疾流行区的旅行史或相关人员接触史时,及时行外周血液、骨髓或痰涂片检查以及疟原虫抗体、抗原检查。
如果因病需抽血、输血,建议患者到有资质的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怀疑感染疟疾的孕妇,要做外周血液、骨髓或痰涂片检查以及免疫学相关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不要到疟疾流行区旅游或居住,如必须前往,需积极灭蚊,使用蚊帐或穿长衣、长裤,避免叮咬,还可预防性服用伯氨喹等抗疟药。
4789点赞
[1]夏志贵,冯欣雨.2011年全国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03):31-3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