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唇炎比较少见,下唇多发,偶为上唇或上下唇同时发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常因风吹日晒和沙尘多的环境,以及吸烟为刺激因素。唇部肿胀并伴有细菌感染,有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两种可能。本病在临床上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以唇黏液腺增生为主,临床最常见。其唾液腺增生,导管扩张而无炎症反应。
由单纯型继发感染而成,又称脓肿性腺性唇炎。此类型只侵及导管而唾液腺本身不受影响。
由单纯型和浅表化脓型继发感染而成。可累及唾液腺及腺管,脓肿反复发作与瘢痕交互存在,经过缓慢。
腺性唇炎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与局部因素、长期慢性刺激有关。该病好发于中年男性,使用有致敏物质的牙膏、漱口水、吸烟、长期日晒等因素均可能诱发该病。
腺性唇炎起源于上皮,是唇部组织对日光照射、变应原或人为因素刺激的一种反应。
有遗传性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部分患者可发生癌变。
可与牙龈炎、牙周炎、梅毒等口腔病灶或局部因素、长期慢性刺激有关,如牙膏、漱口水、吸烟、辛辣刺激及某些局部药物等,口腔卫生不良也能引起发病,日照和精神因素也可致本病。
使用有致敏物质的牙膏、漱口水。
吸烟、口腔卫生不清洁健康。
长时间的日光暴露下紫外线照射过度。
腺性唇炎临床上少见,目前无具体相关研究统计描述。
成年男性,多见于中年。
有吸烟习惯或长期日光暴露环境下工作的人。
腺性唇炎多发病于下唇,也可见于上唇及颊部黏膜。表现为唇部肿胀增厚,睡眠过后上唇和下唇常粘到一起。唇红缘及唇内黏膜可见针头大小的紫色斑点,有黏液腺导管口,可触及结节。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即单纯型、浅表化脓型和深部化脓型,部分患者也有并发症。
本病好发于下唇,有时累计上唇及颊部黏膜。可同时伴肥厚黏液腺。表现为唇部肿胀,上覆一层黏液薄膜,每当晨起时上屏和下唇常粘到一起。在下唇唇红缘及齿面部有多数界限清楚的黏液腺管口,像筛孔散布在黏膜表面。用拇指和示指触摸唇部时,这些肿大的黏液腺有沙粒感。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3型。
即普恩特(Puente)型,最常见,特征性病变为唇部有数个到数十个2~4mm的黄色小结节,中央下凹,管口扩张,从两侧挤压唇部时,有黏液样物质从管口排出。黏膜潮湿、结痂、浸润肥厚。增大的唇部可达正常人的2~3倍。以唇黏液腺增生为主,若伴继发感染,可发展成化脓性病变。
即鲍尔茨-翁纳(Balz-Unna)型,又称鲍尔茨(Balz)病。特点为唇部肿胀疼痛,质较硬,伴有浅表性溃疡,表面结痴,痴下有脓性分泌物聚积,除去痂皮后,露出红色潮湿基底部。挤压时可从腺的开口处排出微混或脓性液体。进入慢性阶段后,黏膜表面有时可呈白斑病样改变。
即弗尔克曼(Valkmann)型,为唇部深在感染伴有脓肿和瘘管形成。脓肿反复发作,与瘢痕交互存在,经过缓慢。挤压唇部可排出脓性液体。黏膜表面溃疡、结痂、唇部增大。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轻度全身症状。曾有报道称腺性唇炎可形成鳞状细胞癌,但这些病例可能归因于腺性唇炎之前的慢性日晒所致。
感染表浅时局部形成浅溃疡,表面结痂,痂下有脓液,且疼痛明显。感染较深时,可有脓肿和窦道形成。挤压唇部,有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排出。病程持久时可形成巨唇。
为最严重的腺性唇炎,唇红表面糜烂、结痂、瘢痕形成,呈慢性病程。深部黏液腺化脓并发生痿管,长期不愈可癌变。
细菌感染伴随着发热、皮肤肿胀、破溃、脓性分泌物流出。
患者有使用含有致敏物质的漱口水、牙膏或有吸烟习惯的,当出现唇部肥厚肿胀、有浅白色结痂或溃烂化脓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口腔科或口腔医院就诊,做唇部活检明确诊断,并与肉芽肿性唇炎、黏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等疾病相鉴别。
唇部肿胀、不断增厚,甚至出现结痂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唇部有浅表溃烂、化脓情况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综合医院口腔科。
出现结痂、溃烂化脓症状去口腔科或口腔医院的口腔黏膜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唇部肿胀化脓出现时间?持续多久了?是否加重?
做什么工作?有无吸烟史?用什么进行口腔清洁?
有什么症状?(如唇部肿胀、增厚、唇部浅表溃疡、结痂等)
之前是否就诊过?接受过什么治疗?
口腔检查,通过触诊找到肿胀或结节部位,判断其大小以及发展程度。
取患者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查看是否发生恶变。
唇部肿胀、增厚、肥大,可见结痂,严重者有唇红,表面糜烂、瘢痕形成。
唇部活检出结果即可确诊。
两种病均出现肿胀、结痂等类似症状,肉芽肿性唇炎发病特征多从唇的一侧发病,逐渐另一侧也被侵犯,形成巨唇。唇皮肤潮红肿胀、有硬结感,触压时不产生压痕。触诊有的可触及颗粒状结节。唇肿时轻时重,但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因此二者可通过医生的临床经验和触诊来进行鉴别。
可发生于唇、颊、颚等部位黏膜,以下唇多见。与慢性唇炎类似,反复发作、唇肿发红、干裂出血,也可糜烂脱皮、渗出结痂,局部可有痒感。也有表现为潮红充血,上有多发结节状突起,触之软,无破溃。病理表现为滤泡样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网状细胞增生。因此二者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相鉴别。
多为先天性,是淋巴发育异常产生组织畸形的结果。好发于唇、舌、颊、颈部。黏膜表面不平,常呈结节状,有白或浅黄色、柔软有光泽的颗粒小球状突起。可形成巨唇。可作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将二者鉴别。
腺性唇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局部治疗的方法,如口服10%碘化钾溶液,给予患者金银花溶液湿敷、糖皮质激素涂擦等,或进行外科整形手术治疗。
口服10%碘化钾溶液,1~2个月即可有效。有化脓感染时,可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消除感染控制炎症。感染控制后再进行局部治疗。局部用和缓消炎软膏或油剂,如皮质类固醇软膏、松柄碘擦剂,清凉软膏或用10%金银花溶液湿敷。有皲裂者亦可涂2%硝酸银溶液,鳞屑多时外用蛋黄油、甘草油等。
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类乳膏涂擦,或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注射泼尼松龙混悬液治疗,或用放射性同位素32P贴敷。
对于顽固性病损,经久不愈者、上述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外科整形手术治疗。疑似有癌变患者应尽早切除活检。
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蕴结、脾失健运、肺气失宣,皮肤腠理失密,邪热蕴郁而发之。治宜健脾除湿,活血散结,清热消肿,化瘀散结。可用方药如清胃散、白虎汤、桃红四物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
腺性唇炎大部分未经癌变患者可以治愈,也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部分患者有癌变的风险,所以应尽早活检,定期复查。
腺性唇炎没有恶变的情况下可以治愈,经久不愈的可发生癌变。
腺性唇炎无癌变情况一般对寿命没有影响。
腺性唇炎患者在进行1~2个月药物治疗后复诊,口腔检查病情有无加重。
腺性唇炎患者应合理饮食、饮食清淡,避免辛辣等重口味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姜、蒜等。更要忌酒,避免酒精刺激伤口。
主要避免辛辣食物的刺激,重口味的食物也不要吃,不能多吃醋、椒、姜、蒜等食物。烧烤、煎炸食品、烧烤等也要远离。
忌酒,避免酒精对口腔的刺激。
腺性唇炎患者的护理应注意面部、口腔卫生,不用致敏性牙膏。还需要充足的休息,规律生活,进行一定量的运动。放松心态,积极治疗。
合理饮食,营养要充足,帮助口腔愈合。
做好口腔尤其是感染部位的清洁,避免细菌、真菌寄生感染。
戒烟、酒很重要,避免对口腔的进一步刺激。
平时患者自主观察症状减轻或加重,若加重或出现其他症状应立即就医。无症状加重正常复诊复查即可。
该病患者不必紧张,若因感染导致面部容貌有改变造成心理焦虑可以去看心理医生,也可自我调节,最终还能进行整形外科手术改善。
切记忌烟酒和辛辣食物。
抗生素药品要谨遵医嘱,切勿多服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一定去正规整形外科医院进行红唇切除术和美容修复。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
腺性唇炎的预防应以合理饮食,注意口腔和肠胃的日常护理,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为主。此外,还应规律生活,多进行体育锻炼。
出现口腔不适时,若机体抵抗力弱,如有口腔创伤、感染等情况,应注意早期防护。可以每年定期做体检、口腔检查,应多关注,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不抽烟、喝酒。减少刺激性物质对口腔造成损伤的可能性。
少吃辛辣食物。尤其是出现口腔溃疡、创伤等情况时。
不使用含有致敏物质的牙膏、漱口水等口腔护理物品。
可以定期体检,关注自身的口腔健康状况,提前做出预防。
4415点赞
[1]张震康.实用口腔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73.
[2]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44-155.
[3]于世凤.口腔组织学与病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82.
[4]吴志华,史建强,李定等主编;张锡宝,王建琴,郑敏等副主编.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1.653-654.
[5]王宝玺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01.3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