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很少为原发性,多继发于原发疾病长期应用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也可因摄入含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的食物所致。
健康人10%~15%肠道内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正常情况下受其他菌群拮抗,不能大量繁殖,不引起肠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肠道手术后可引发肠道菌群失调,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增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易发病,本病可经粪-口途径,以及接触患者体液或排泄物引发人-人途径传播。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肠道手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抗生素敏感菌株受到抑制,原先寄生于肠道内或经口引入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株乘机繁殖。
机体抵抗力下降和原发疾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的发生也起重要作用,例如恶性肿瘤、慢性消耗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喜食生冷饮食、饮生水者易出现腹泻,引发肠道菌群失调,金黄色葡萄球菌异常增殖而致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水、空气、物品上,也存在于正常人皮肤、鼻咽部及肠道等部位。人鼻咽部带菌率为20%~50%,医务人员的带菌率可高达70%。
患者的呕吐物、粪便均有大量病原菌,为重要传染源,经粪-口及人-人接触传播,亦可通过空气播散。
较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及慢性病患者为易感人群,婴儿和新生儿缺乏分泌型IgA,肠道抗感染能力低下,也为易感者。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散发,也可在新生儿病房呈暴发流行。
经粪-口及人与人接触传播,亦可通过空气播散。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致肠道菌群失调,可出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引发本病。
免疫低下的群体,身体内的细菌易趁机引发感染。
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以腹泻为主,呈水样便或稀便。腹泻多于抗菌药物治疗后或手术后3~6天发生,并伴有呕吐、发热和腹痛。婴儿、新生儿大便带有奶瓣,腹痛一般不著,重者可有循环衰竭、休克,大量血便。
起病急,潜伏期短,中毒症状严重,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热、腹泻。呕吐较显著,常在发热前出现。腹泻初期黄绿色糊状便,3~4天后多变为有腥臭味、黏液较多的暗绿色水样便(海水样便),每天可达数十次,有时可排出片状伪膜。剧烈呕吐和腹泻可导致体液丢失多、产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重,甚至发生休克。
婴儿、新生儿大便带有奶瓣,腹痛一般不著,常有脱水征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患者皮肤弹性差,小儿前囟凹陷。重者可有循环衰竭、休克,大量血便。
本病重症患者可致肠黏膜糜烂、出血,出现血便,出血量大者或长期出血未及时治疗者均可出现贫血。
本病患者腹泻严重,蛋白质无法消化吸收且常有合并急性期进食不足,可引发低蛋白血症。
本病重症患者可有肠道黏膜的糜烂,可进展为肠穿孔。
本病患者常因腹泻而就诊于消化内科,通过行便常规、粪便细菌培养等检查寻找病原体,与其他细菌或病毒、真菌引发的肠炎鉴别。部分患者直到腹泻至脱水才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此时需急诊补液治疗。
出现频繁腹泻、排水样便、伴腹痛者应及时就医。
出现口渴、口干、皮肤弹性下降、眼眶凹陷等脱水貌者应立即就医。
患者因腹泻、排水样便而就诊于消化内科。
重症患者可因腹泻次数过多出现脱水而就诊于急诊科。
为何来诊?
有什么症状?症状持续多久?
既往有什么病史?
有无家族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部分婴幼儿白细胞总数可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镜检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少数可见片状伪膜。新鲜粪便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比例改变,前者渐占优势,以至布满视野。
大便培养可得大量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以PCR法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的meca基因进行扩增检测,阳性率高,较药敏方法直接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准确、可靠、灵敏。
根据有应用广谱抗生素史,临床有腹泻、海水样便、发热等表现,大便镜检有革兰阳性球菌,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可做出诊断。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肠炎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之后,腹泻、水样或黏液样便,常有伪膜排出,伴发热、腹痛。病变部位大多限于结肠,肠镜检查典型者有斑片状伪膜性病变。大便厌氧培养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阳性,毒素检测阳性。
真菌性肠炎常为白色念珠菌引起,多发生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者。大便呈稀便,多带泡沫,有时呈豆腐渣样细块,可有黏液,可伴口腔真菌感染。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和菌丝,真菌培养阳性可与本病鉴别。
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多见,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大便为稀水佯,无腥臭味。大便镜检无或偶见白细胞,培养细菌阴性,粪便、血液的病毒学检查有助鉴别。
立即停用原有的抗菌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轻症者停药后迅速恢复,可口服益生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症者需补液,并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红霉素和万古霉素等。
使用抗生素诱发者停用抗生素,给予清淡饮食,口服ORS液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症状轻微者停用原来的抗生素后,正常菌群可恢复,症状可很快消失,病情较重者需予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目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株很多,故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适当抗菌药。对产青霉素酶而耐青霉素菌株,可选用耐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以及头孢菌素类。如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对各种青霉素以及头孢菌素类耐药,应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以调整肠道菌群,如培菲康、整肠生、促菌生。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轻症患者以及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好,但重者可因感染中毒或脱水致休克,甚至死亡。诊治及时的患者治愈后可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一般无后遗症,患者出院后需遵医嘱定期复诊。
本病可以治愈,自然病程为1周左右。
诊治及时的本病患者不会出现影响寿命的情况,重症患者可因腹泻次数过多引发脱水而休克。
患者出院后的第一个月需到医院复诊1~2次,行血常规、便常规等检查。之后患者如有不适应当及时就医,一年行一次全身体检。
急性期患者只能进流食,如米汤、稀粥、菜汤等清淡流食,不可饮牛奶、豆浆等易使肠道胀气的饮品。症状重的患者,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软质普食,出院后宜继续保持饮食清淡、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
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忌食生冷食物、忌饮生水。
宜保持饮食清淡,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急性期患者只能进米汤类流食。
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维生素的摄入。
本病患者治疗期间忌食牛奶、豆浆等易使肠道胀气的食物。
本病患者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治疗期间家属需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下患者的排便次数、排便性状等病情变化信息,密切注意患者有无出现肠穿孔的表现。
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适当恢复正常的生理活动。
出院后患者可加强营养补充,同时加强日常身体锻炼,增强免疫力。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需遵医嘱,不得私自用药。
患者注意观察并记录排便形状、次数。
家属应注意患者有无口干及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减低、眼眶凹陷等脱水貌。
本病患者可因反复的腹泻而焦虑、烦躁,患者可和家属共同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以免除焦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部分重症患者可因肠炎致使肠道黏膜糜烂、穿孔,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突然加剧的体征,及时告知医生。
本病的预防关键在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避免滥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菌大量繁殖,同时注意增强免疫力,也要注意自身防护及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本病尚无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建议有腹泻、腹部不适的群体及时就医。
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
注意医院环境及医疗用品的消毒,医护人员要注意洗手,避免通过接触传播本病。
及时隔离治疗患者。
4015点赞
[1]虞爱华主编,腹泻的诊断与治疗,[M]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2,第235页.
[2]莫剑忠,江石湖,萧树东著,江绍基胃肠病学.第2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1,第587页.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