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白内障是由于体内代谢障碍,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引起的白内障,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会出现视力减退的现象,其临床分型主要包括糖尿病性白内障、半乳糖性白内障、低钙性白内障,该疾病容易并发葡萄膜炎、青光眼等疾病,本病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多数预后较好。
根据疾病原发病的不同,可将代谢性白内障分为三种类型。
患者缺乏半乳糖激酶或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体内半乳糖和半乳糖-1-磷酸蓄积在房水及晶体内,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白内障发生时间较正常的人为早,但症状、体征与老年性白内障相似。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人,若血糖控制不好,晶体可在数周或数月内完全混浊,其特征是晶体后囊下点状或雪片状混浊。糖尿病性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临床治疗白内障多以手术为主。
系由于血钙过低引起的白内障。因常表现为手足搐搦,又称为手足搐搦症性白内障,发生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或手术损伤甲状旁腺后,孕期、哺乳期的母体亦可发病。
代谢性白内障的主要发病原因包括糖尿病、半乳糖血症、低钙血症等,发病患者多存在机体代谢障碍问题,继而导致晶状体渗透性增加,晶状体混浊,造成代谢性白内障。本病好发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可由机体代谢异常诱发。
糖代谢异常导致晶状体渗透压增高继而引起代谢性白内障。
属于显性遗传疾病,常引起半乳糖醛酸增加,导致晶状体渗透性增加,晶状体吸水增多,囊膜破裂引起浑浊。
由甲状旁腺误切或先天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常引起晶状体渗透压改变、电解质紊乱,造成浑浊。
代谢性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相似,但发病更早,进展速度更快。代谢性白内障以糖尿病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此类型发病率为10%左右,在白内障总数中占1%~2%。
通常老年人多存在代谢性障碍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再加上人类老化过程中,人体的营养、消化吸收功能与机体的代谢机能均逐渐减退,从而导致晶状体营养不佳,引起晶状体组织变性,诱发代谢性白内障。
糖尿病时血糖升高,晶状体内葡萄糖增多,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不能透过晶状体囊膜,在晶状体内大量积聚,使晶状体内渗透压增加,吸收水分,肿胀变性,导致混浊,诱发代谢性白内障。
此类人群容易患低钙性白内障,影响晶体正常代谢。
代谢性白内障常见症状包括视力减退、屈光改变、眩光、单眼复视或多视等视力障碍,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并发葡萄膜炎、青光眼等症。
代谢性白内障患者发病初期,会出现视力减退的症状。
晶状体的混浊,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可以看到物体的重影。
如果患者是老年人,原本就有老花眼,那么患上代谢性白内障后,常会出现原有老花减轻,但近视增加。
代谢性白内障患者通常在强光下对比敏感度下降,夜间车灯照射下产生眩光。
新生儿可能还会出现黄疸、呕吐、腹泻以及发育迟缓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伴有手足抽搐、肌张力增高、四肢震颤等情况。
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症渗出形成的后粘连可形成限局性晶状体前囊下混浊。
可见于膨胀的晶状体使房角狭窄,诱发青光眼的发生;也见于过熟期,液化的皮质从前房渗出以后,有可能堵塞房角从而引起眼压升高,表现为眼部胀痛、头痛、恶心等。
如果眼睛突然出现视力模糊、近视、眩晕等情况,建议及时到眼科就诊,通过做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视野检查、眼部B超检查。代谢性白内障需要注意与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等病症鉴别诊断。
出现视力模糊、近视、眩晕等情况,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如果总感觉眼前朦胧、雾蒙蒙的感觉一定要引起重视,应及时就医。
如果有强光下视力变弱、晶体严重浑浊、视力下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此病多与糖尿病、半乳糖血症、低钙血症等疾病相关,相关基础病需到内分泌科就诊,只有控制好基础病,才能预防代谢性白内障进一步发展。
是否出现视力下降、复视或多视、眩光、飞蚊症等情况?
发现眼部不适多久了?
有无糖尿病、半乳糖血症、低钙血症等相关疾病病史?
有无甲状旁腺疾病史或手术史?
新生儿患者是否出生后数天发现眼部异常?
主要区分患者原发病,如检测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定量,可以明确糖尿病的病情。
判断是否满足手术指征,如果角膜内皮低于1000/mm2时,应慎重考虑以避免术后出现角膜失代偿,影响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通过评价黄斑功能,进行术前评估,判断患者手术后可能达到的最佳视力。
查看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的疾病。如中心暗点要警惕黄斑病变的存在,生理盲点的扩大及视野特征性的缺损要警惕青光眼及其他眼底病变的存在等等,主要用于疾病鉴别诊断。
利用超声波穿透组织后,遇到不同组织会产生不同的回波,被收集之后就可以转化为图像,显示深层组织结构以及病变。
根据以下情况可以对该疾病进行诊断。
患者有糖尿病史、或半乳糖血症、低钙血症史。
出现视力下降,出现复视或多视,眩光等情况。
眼部出现明显病变,晶状体混浊,雪片状混浊为其特点,有时混浊迅速扩散。
是指眼部炎症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白内障。在裂隙灯下能见到后囊膜皮质有点状或条纹状混浊,可带有红、蓝、绿色颗粒。患者可没有典型的糖尿病史、或半乳糖血症、低钙血症史,这一点与代谢性白内障不同以此可以进行鉴别。
多见于儿童,有家族遗传病史。发病时间一般早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可能伴发眼部其他异常。代谢性白内障通常由于原发病引起,通过检查患儿甲状旁腺功能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可以进行鉴别。
有明确外伤史(钝挫伤、爆炸伤、电击伤),可通过病史进行鉴别。
代谢性白内障早期,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如控制血糖、纠正低血钙等。如果晶状体混浊明显,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时,需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1~3天出院。
病因治疗,严格控制原发病,包括糖尿病、半乳糖血症、低钙血症等疾病,减缓代谢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本病无针对性药物治疗。
当代谢性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患者视力时,就需采取手术治疗。
采用超声乳化仪,通过3~5mm大小的角巩膜切口进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此类手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等诸多优点。
代谢性白内障积极手术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患者需要在术后6周内每1~2周复查一次。
采用药物治疗原发病,只能延缓病情,如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治愈。
代谢性白内障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原发病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代谢性白内障手术后第二天应由医生检查,正常情况下在术后6周内每1~2周复查一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决定复查的时间。
代谢性白内障患者应以摄入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食物为总原则。如果是糖尿病引发,需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果是血清钙过低而引起,需注意钙质的补充,不同的原发病,需针对性采取不同的饮食策略。
宜多食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低钙血症者需多吃钙质含量高的食物。
血糖高者忌高盐、高糖、高油、高脂类食物。
半乳糖血症者不要吃乳汁类食物。
代谢性白内障患者需注意用眼卫生,防止感染,同时避免强光照射,避免用眼过度。如出现眼疼、怕光、流泪等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复诊,尽早处理。
注意保护术眼,不要碰撞术眼,避免剧烈咳嗽,以及用力大便,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术后第一天去除敷料,要按照医嘱点滴抗生素消炎的眼水,防止感染。
有些患者在术后去除敷料之后,眼睛会有点怕光,可以佩戴墨镜防止光线照射。
术后一个月避免看电视以及打牌等用眼比较频繁的活动。
部分病人在术后5~7天开始眼红加重并眼疼、怕光、流泪等,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早期处理。
眼病术后2周内不要让脏水或皂水进入术眼,4周内不要对术眼施加压力(揉眼),避免外伤。
术后3个月左右视力基本稳定,一般3个月时作屈光检查,必要时戴一副低度数的眼镜调整看远或看近的视力,以达到最佳效果。
部分眼病病人手术后后囊混浊产生后发障,须做激光治疗。
要严格遵守点眼用药流程,正确掌握滴眼液的方法,点眼前洗手,动作轻、稳,不可触及眼睑或睫毛,防止污染。
预防代谢性白内障的关键,就是控制原发病,如存在糖尿病、半乳糖血症、低钙血症等病症,除了积极控制原发病外,还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做好早期筛查,才能预防代谢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存在糖尿病、半乳糖血症、低钙血症等情况的患者,需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尽早采取防范措施。
加强用眼卫生,平时不用手揉眼,不用不洁手帕、毛巾擦眼、洗眼。
避免过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出门最好配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
积极防治慢性病,包括糖尿病、半乳糖血症、低钙血症及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4883点赞
[1]裴晓娜,王丹华,冯文利.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1(1):70-71.
[2]胡瑜.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2):19-21.
[3]张晋涛,雷瑞娟,惠玲等.代谢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护理[J].中国临床研究,2014,30(8):1233-123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