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良性肿瘤指发生于外阴部的良性肿瘤,在外阴部位可触及肿块,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性好,一般无触痛,通过病理检查可确诊。女性外阴部良性肿瘤比较少见,根据肿块的性质可分为囊性或实质性,根据肿块的来源可分为四大类,即上皮来源的肿瘤、皮肤附属器来源的肿瘤、中胚叶来源的肿瘤、神经源性肿瘤。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还可进行冷冻疗法、电灼、激光等治疗,一般预后良好,部分患者需定期复查。
囊性或实质性。
上皮来源的肿瘤:如外阴乳头状瘤、色素痣
皮肤附属器来源的肿瘤:如汗腺瘤、皮脂腺腺瘤
中胚叶来源的肿瘤:如粒细胞成肌细胞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淋巴管瘤
神经源性肿瘤:如神经鞘瘤等。
外阴良性肿瘤常由外阴感染、机械刺激、过敏性外阴炎、全身性疾病以及染色体核型突变等引起,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有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人群等。
外阴部炎性刺激会引起外阴良性肿瘤的出现。
外阴处长期机械刺激、摩擦可能会导致外阴部肿瘤。
全身性疾病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为肿瘤生长提供机会,同时也易引起外阴感染,加速了肿瘤出现。
外阴良性肿瘤较少见,目前无权威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外阴感染易造成炎症刺激,引发肿瘤发生。
长期机械刺激摩擦外阴,从而引起肿物。
全身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受到肿瘤攻击。
育龄期女性激素分泌旺盛,好发淋巴管瘤等激素相关良性肿瘤。
具有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人群易有相应染色体改变,好发神经纤维瘤病。
如46, XX,t(7;8) (p13;q11.2),该染色体核型者发生外阴平滑肌瘤的风险升高。
外阴良性肿瘤在外阴部位可触及一肿块,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性好,一般无触痛,症状多样,根据肿瘤病理类型不同而不同,部分患者可因肿瘤破溃而出血、感染、疼痛,伴有性生活困难。
常见于围绝经起及绝经后妇女,多发生于大阴唇,呈乳头状突出皮肤表面。常无明显的症状,某些患者可表现有外阴瘙痒;如肿瘤较大,由于反复摩擦,使得肿瘤表面出现溃破、出血和感染。
痣可生长在全身任何部位,生长于外阴部位的痣由于其特殊位置长期受到刺激,对于其发生和发展都有影响,甚至个别的病例有可能会发生恶变。
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大阴唇多见,初起为皮下硬结,继而增大,形成有蒂实质肿块、大小不一,表面可有溃疡和坏死。
生长部位主要在大阴唇,多见于成年后。肿瘤界限清楚,隆起周围皮肤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1cm。偶可囊性变,达鸡蛋大小。瘤与覆盖表面的薄层上皮黏着,但瘤体可被推动,结节质地软硬不一,生长缓慢,无症状。有时囊内的乳头状生长可突出溃破囊壁之外,有少量出血症状,亦可发痒。
皮脂腺腺瘤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发生于外阴者较少,一般不大,单发或多发,稍隆起于皮肤。
一般从大阴唇或者是阴阜部位的脂肪长出,位于皮下组织内,呈分叶状,瘤体大小不等,大的直径可达十几厘米,也可形成带蒂肿物。这种肿瘤不容易恶变,但可因其体积较大而有行动不便或性交困难等。
常发生于大阴唇,外阴部的肿块多为患者偶然发现,一般无特异的症状,并且生长缓慢,无压痛。
多见于育龄妇女,主要发生于外阴的平滑肌、毛囊的立毛肌或血管的平滑肌组织中。一般呈哑铃形,质硬,呈分叶状,表面光滑,有蒂或突出皮肤表面。
老年性血管瘤多发生于40~60岁妇女,肿瘤位于大阴唇,质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微凸起于皮肤之小结节,表面光滑,压之可褪色。直径通常仅2~3mm。一般无症状,不会恶变,表面损伤后易出血。
呈单个或多个浅红或灰白色囊性结节,是由淋巴管扩张增生而成。肿瘤为单个或多个,灰红色,质软,边界不清晰,一般无症状。肿瘤表面可有大疱,破裂后流出淋巴液。海绵状淋巴管瘤较少见于外阴,此瘤可使整个外阴患侧肿胀,范围广泛者可扩展至会阴部。甚至阴道。
发生于外阴部的神经鞘瘤常常为圆形,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多为患者自己无意中发现包块而就诊。有时它是全身性神经纤维瘤病在外阴的表现,皮肤常伴有咖啡牛奶斑。
部分患者可因肿瘤破溃而出血、感染、疼痛,伴有同房困难。
有的肿瘤表面较薄或肿瘤较大,由于反复摩擦,导致肿瘤表面破溃、出血、疼痛,严重者会继发感染。
虽然该类型肿瘤为良性,但也可能存在恶变风险。特别是多次切除后复发者,或肿瘤短时间内增大明显者。
外阴良性肿瘤起病缓慢,当女性当发现外阴部有块状突或伴有出血、疼痛、感染时,需要及时就医。通过相应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注意与外阴癌、外阴尖锐湿疣、皮赘相鉴别。
女性当发现外阴部有块状突起时,需要及时就医。
女性当发现外阴部出血、疼痛、感染时,需要及时就医。
外阴良性肿瘤患者多至妇科就诊,也可至肿瘤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发现外阴部肿物多长时间了?
刚发现时肿物有多大?
有没有一下症状?(如疼痛、出血、瘙痒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凝血功能、术前八项检查,为手术做准备。
必要时可进行妇科检查,包括白带常规、TCT检查、HPV筛查等。
盆腔B超、腹股沟淋巴结超声等。
确诊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外阴良性肿瘤分类较多,可根据具体疾病的症状表现及病理检查确诊,如:
病理活检发现炎性浸润,复层鳞状上皮中的棘细胞层增生、肥厚,伴随上皮乳头状突起。
病理切片表现为成熟痣细胞并无有丝分裂,即可诊断。
可见镜下脂肪瘤是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常无明显的结缔组织包膜,瘤细胞间散布有纤维结缔组织条索,切面呈黄色,与一般脂肪组织相同,间质有多少不等的纤维组织和血管。当纤维组织占优势时,则称之为纤维脂肪瘤;若肿瘤内有毛细血管增生,则称为血管脂肪瘤。
镜下可见瘤细胞为梭形,常有波浪状核,呈束状或旋涡状排列,间质可见胶原纤维。
外阴癌呈浸润性生长,有痒痛感,易破溃,需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此病与典型乳头状瘤极为相似,组织学上也难以区分。尖锐湿疣呈多发性,系病毒感染引起,可以消退。
皮赘应与带蒂软纤维瘤鉴别,前者体积较小,可复发,后者为单发,体积稍大。
外阴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外阴肿物,在明确诊断后以手术切除为主,治疗周期一般为2~3周,具体时间依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标本送病理检查,必要时做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术中应完整剔除肿瘤,如果术中囊壁破损,则应尽量将囊壁剔除干净,以免复发。
此类肿瘤2%~3%有恶变倾向,故应手术切除为宜。手术当时作冰冻切片检查,如标本内有恶变证据考,则应作广泛的女阴切除。
痣容易导致恶变,宜行预防性切除术,但隆起或带毛的色素痣恶变几率较低,可不急于切除。如伴疼痛、出血则应切除。对于平坦的周边活跃的外阴交界痣、复合痣,尤其青春期性激素活跃,其恶变机会增加,应在妊娠前进行彻底切除。
需手术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局部切除后一般无复发。
一般的治疗方式先作活组织检查,肯定诊断后再作局部切除。
一般不需治疗,若肿瘤较大可采取手术切除。
小的脂肪瘤一般无症状,也无多大危害,可不处理,如果肿瘤较大,则可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浅表或有蒂肌瘤,局部切除。若肌瘤在较深部位,则可切开包膜将肌瘤剜出,这样出血较少,可以不动包膜。但如包膜不清,周边浸润,或冰冻切片细胞分裂活跃,应作稍广泛的女阴切除。此外,平滑肌细胞有上皮细胞样变化者,不论是局部性还是广泛性变化,也不论肌瘤的大小,都要有足够的切除,不能作肌瘤剜出,因为此肌瘤极易复发。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应完整切除、结扎深部供养血管,以防复发。
此瘤极少恶变,如无症状,不一定手术,若影响生理功能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血管瘤、淋巴管瘤可用冷冻疗法,面积不大者也可用硬化剂,也可用电灼、电解、电凝固、X线、激光等治疗,面积小者亦可手术切除。
外阴良性肿瘤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治疗后需要定期复诊。
通常外阴良性肿瘤患者经过治疗可以被治愈。
外阴良性肿瘤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外阴良性肿瘤患者术后3个月左右复查,若TCT和HPV检查结果正常,可以每3~5年复查一次。如果结果不正常,则需要做阴道镜等检查,排除宫颈病变。
外阴良性肿瘤患者饮食无特殊禁忌,正常饮食即可,平时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补充优质蛋白,增强个人体质。
多食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的食物,如海参、香菇、银耳、薏米等。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胡椒、辣椒、花椒、芥菜、茴香。
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
补充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肉等。
外阴良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主要以保持外阴清洁为主,同时需要注意肿块是否有迅速增大的趋势,是否有表面破溃等情况,若肿块增大明显,或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应警惕恶变的可能。
饮食规律、适量运动,增加抵抗力。
每日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
平时尽量少穿或者不穿紧身裤,以减少机械性刺激。
外阴良性肿瘤患者的手术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后进行。
患者需要注意肿瘤是否迅速增大,是否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以防恶变。
外阴良性肿瘤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对预防疾病发生有益处。女性无论是否有性生活,都应定期进行妇科方面的检查。对于有染色体异常和肿瘤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自查或筛查肿瘤。
对于无性生活女性也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但可以不接受内诊检查,以免破坏处女膜。
对于有性生活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最长不能超过2~3年。如果需要检查子宫腔,最好在月经干净后3~7天,且无性生活才能进行。检查项目包括妇科体格检查、阴道检查、白带分泌物检查、TCT检查、HPV筛查、盆腔超声或经阴超声等。若TCT和HPV检查结果正常,可以每3~5年复查一次,如果结果不正常,则需要做阴道镜等检查,排除宫颈病变。
对于有染色体异常和肿瘤家族史者,应注意定期自查或筛查肿瘤。
外阴良性肿瘤没有明确的可预防因素,因此无明确预防措施,建议定期查体。
4061点赞
[1]韩晓云等.使用临床妇产科疾病诊疗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72.
[2]刘志辉,王娜,王晓爽等.外阴良性肿瘤的诊治[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9,026(002):23-24.
[3]倪璟鑫.外阴良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20):140-141.
[4]赵丽.外阴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J].师姐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9):110-11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