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副中肾管中间的隔膜不消失或消失不完全,可形成程度不同的子宫纵隔。子宫纵隔是一种子宫畸形,可导致流产、早产、臀位、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产后异常出血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在适孕期前,可能导致白带增多及月经不调等症状。
根据纵隔末端在子宫腔内的位置不同,将纵隔子宫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子宫外观为一个子宫体,可在子宫腔内形成纵隔,从子宫底至子宫内口或以下(可至子宫外口)将子宫体腔完全隔为左右两部分者,为完全纵隔子宫。
子宫腔内纵隔从子宫底至子宫内口以上,仅将子宫体腔部分隔开者为不全纵隔子宫。
子宫纵隔是先天发育中,双副中肾管融合中受阻所致,目前影响纵隔子宫的发病机制尚不肯定。
子宫纵隔是自身发育异常引起的子宫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是人体胚胎在其发育过程中两侧的副中肾管间纵隔,没有被吸收而形成的腔化不全的表现,表现为宫底有一个结缔组织为主的脊突向宫腔,双宫角深邃,宫腔容积比较小。
女性生殖器官在胚胎期发育形成过程中,受到某些内在或外来因素干扰,如服用雌激素、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均可导致发育异常。
子宫纵隔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畸形,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1%~12%,占子宫发育异常的80%~90%。纵隔子宫可引起不孕与不育,在不孕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7.9%。
本病主要好发于生殖器官异常患者。
子宫纵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现象,但这些症状多见于病情过重时。多数患者较起病隐匿,症状相对较轻,半数以上无任何症状。不少患者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仅于健康检查时发现。
纵膈内膜发育不良,会造成胎盘缺血,影响胎儿正常的发育,造成胎停,出现反复流产。
纵膈组织进入到子宫腔内,造成宫内的节育器,阻止着床,受精卵会回流到输卵管着床,导致宫外孕的发生。
子宫纵隔畸形的患者,纵膈在子宫腔内会形成突起,受精卵进入到宫腔之后无法进行着床,造成不孕症的发生。
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仅于体检或产检时发现子宫纵隔,或因并发症就诊时才诊断为子宫纵隔。还有患者由于长期大量月经,易造成继发性的贫血,一般这类患者脸色比较苍白,会有心慌、全身无力等症状。
子宫纵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尤其对于备孕的患者来说,要进行全面的孕前检查。此外,若生育期妇女出现反复流产、 长期不孕等情况,应提高警惕,尽早就医诊治。
对于备孕的人群,孕前检查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各项指标,尤其是子宫的状况。若有任何指标出现异常,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治疗后再做怀孕的准备。
在育龄前,如果出现月经不调或者白带异常的情况,需去医院进行B超检查。
育龄期出现反复流产、长期不孕的情况,应尽早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或者产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严重贫血、脸色发白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血液科或者内分泌科等。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月经量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月经量过多、不孕、多次流产、贫血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胎儿胎位不正、子宫收缩功能失调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这种方式是较简便的检查方法,可见纵隔呈Y型。B超检出子宫纵隔的确诊率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70%左右,但B超检查图像显示不清晰,极易误诊,不能区分子宫完全纵隔和不完全纵隔。
通过造影可以显示完全纵隔有两个宫腔的情况,却不能与双子宫、双角子宫区分鉴别。
此方法可以直观的看到宫腔内的情况,能准确地判断纵隔的类型,并于每侧宫腔观察输卵管开口,并且在B超的联合下,可利用膀胱、宫腔内膨宫液形成的对比声窗清晰显示子宫轮廓、纵隔长度、宽度、宫底形态等,使子宫纵隔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
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的检查手段,可对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提供确切的信息,可对先天纵隔子宫早、中、晚期妊娠及异位妊娠分型做出准确判断,为剖宫产不完全纵隔切除术和异位妊娠提供有力证据,并有利于帮助选择分娩方式。另外,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好、操作简便、无创、花费少,因此在先天性纵隔子宫妊娠检测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摸出患者的子宫中间有凹陷,视诊时完全纵隔患者宫颈处可见隔膜,不完全纵隔则看不到。
是判断是否为子宫纵隔的金标准,可以了解子宫外部的形态。
在无创的形态下,可以直接显示子宫的内外部形态。
子宫纵隔的诊断采用综合方法,对临床可疑患者做B超检查,必要时做宫腔镜结合腹腔镜可明确诊断。
妇科检查宫颈外口可见一隔膜,纵隔终止于宫颈口处,宫颈外观正常,子宫大小正常,宫底较宽有凹陷,但妇科检査不能做诊断依据。
阴道B超显示子宫轮廓清晰,并可见两个宫腔。
输卵管造影可见两个宫腔常误诊为双角子宫。
宫腔镜检有猫眼图像,每侧宫腔可见一输卵管入口。腹腔镜检,一个宫体有纵形凹陷或较深的纵沟。
双角子宫是由于副中肾管的尾端已大部融合,纵隔已退化,形成单宫颈、单阴道,子宫底部会合不全,临床症状与子宫纵隔患者相似,但双角子宫患者子宫外形呈双角形,双角子宫的宫底呈马鞍形,两角较凸起。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MRI可对二者进行鉴别。
由于子宫纵隔属于先天性疾病,不能很好的预防。治疗措施应个体化,对子宫纵隔患者进行疾病教育、手术治疗以及及时医学观测。
目前子宫纵隔以手术治疗为主,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
宫腔镜子宫纵隔分离术避免了传统手术出血多的缺点,采用特殊技术,术中及术后出血少、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并且不易形成粘连。尤其是冷剪刀最大程度保护了子宫,保护了生育能力,不影响术后自然受孕,宫腔形态恢复正常达90%以上,再孕成功分娩率85%以上。子宫纵隔切除术手术后采取有效防粘连法,能很好的防止术后粘连的发生。
建议行宫腔镜下冷器械和等离子电针切开纵隔,而不要用电切环切除纵隔,那样会导致瘢痕挛缩,无益于扩大宫腔,在腹腔镜监护下做更安全和准确,术后放入生物防黏膜或放入宫内节育环以防止宫腔粘连,较大纵隔不要求一次到位,可以多次手术,切忌“矫枉过正”,会造成宫底瘢痕过大,反而影响受孕。术后三个月再次宫腔镜检查,观察宫腔情况,如恢复好,可取出宫内节育环,准备备孕。
此时处理子宫纵隔,流产与早产率高,应加强监护,严格观察有无宫颈功能不全,如有无痛性宫颈展平或开大,应行宫颈环扎术。孕期检查胎盘附着部位,早期发现前置胎盘。
对于分娩期的子宫纵隔患者,可进行阴道分娩,如继发宫缩无力、第二产程延长,应做阴道检查,观察是否有阴道纵隔、子宫纵隔达宫外口,阻碍产程进展后分娩。产式或胎位不正时,按孕妇年龄、产次、骨盆及胎儿大小,决定分娩方式。但对高龄初产妇、不良妊娠史、胎位不正等,可酌情放宽剖宫产指征。开腹后发现宫体有纵行凹陷,最好做子宫下段纵切口,可将纵隔一并切除。
子宫纵隔需要手术治疗,通常于手术后3个月即可妊娠,妊娠结局良好。
子宫纵隔为先天性疾病,目前通过手术可以治愈。
子宫纵隔通过手术治愈后,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子宫纵隔通过手术治疗后,需要遵医嘱进行复查。达到治疗目标后,半年后可以备孕,怀孕后定期产检。
子宫纵隔无特殊饮食禁忌,目前也无临床数据表明其发生与饮食有关,因此患者日常注意均衡饮食即可。
子宫纵隔未影响患者生育时,注意胎心监测、多卧床休息等即可。影响患者生育时,多需手术治疗,而患者的术后护理也较为重要,良好的术后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有积极作用。
对于怀孕初期检查出来疾病的患者来说,子宫纵隔很容易造成流产,因此要多卧床、少运动,也要留意孕酮指数,如果黄体酮过低则很容易造成流产或者胎停的情况,到了医院检查若发现孕酮过低,需要及时注射黄体酮。
一般在怀孕七周以上,就可以通过B超来检查胎心,患者可以通过B超看到胎儿的发育情况。
患者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减少阴道感染的可能性,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率。
育龄期女性要定期进行B超检查,可能会早期发现子宫纵隔,尽早治疗,可减少流产的发生几率。
子宫纵隔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预防方法,通过日常的产检或者孕前检查中可以检查出来。
4102点赞
[1]刘玉环,夏恩兰,张书巧.子宫纵隔107例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09):49-50.
[2]甘晓卫,施永鹏,李莉等.宫腔镜子宫纵隔剪开术41例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3,012(005):382-383.
[3]韩旭,李萌,邹丽红等.腹腔镜、宫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纵隔48例及妊娠结局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9,043(002):203-204.
[4]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74-27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