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使心室泵血量和(或)充盈功能低下,以至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在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及静脉压升高等静脉淤血和心排血量减少的综合征,又称为心力衰竭。以往强调心功能不全包括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后由完全代偿直至失代偿的全过程,而心力衰竭是指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阶段,但随着对心功能不全早期预防的重视,两者已无明显差别,可以通用。小儿心功能不全与成人相比,症状无明显不同,仅是病因及诊断标准存在差异。
小儿心功能不全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导致小儿心功能不全的最常见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但在不同的年龄段,可有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病。除先天性心脏病外,其他的心脏疾病也会引起小儿心功能不全的出现。
早产儿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见于液体过量、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肺源性心脏病,如支气管发育不全、高血压。
足月儿的心功能不全主要原因见于特发性心肌病、动静脉瘘、主动脉狭窄、左心先天性发育不全等左心功能障碍的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主动脉共干等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
婴儿的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动静脉瘘、左冠状动脉异常、代谢性心肌病、急性高血压、室上性心动过速、川崎病。
儿童心功能不全主要见于青春期风湿热、急性高血压、病毒性心肌炎、心内膜炎、肺源性心脏病、扩张性及肥厚性心肌病、严重贫血、甲亢等。
小儿心功能不全以一岁以内发病率最高,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引起者最多,男女之间无差异。
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小儿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导致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均存在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可能。
新生儿高血压也是导致小儿心功能不全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急性高血压,新生儿高血压的发生多数继发于先天肾脏发育不全及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感染后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导致小儿心功能不全最为常见,除此之外,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及风湿也可引起小儿心功能不全。
高原地区因氧分压较低,心脏负荷会增加,容易诱发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出现。
小儿心功能不全根据所处年龄段不同,症状会有所差异,多数小儿由于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在疾病初期即表现出全心衰竭的症状。
年长儿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缺乏、活动后气急和咳嗽、安静时心率增快、呼吸浅表、增速,颈静脉怒张,肝大、有压痛,肝颈反流试验阳性。病情较重者尚有端坐呼吸,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并出现水肿,尿量明显减少。
婴幼儿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常见症状为呼吸快速、表浅、频率可达50次/分,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烦躁多汗,哭声低弱,肺部可闻及干啰音或哮鸣音。水肿首先见于颜面、眼睑等部位,严重时鼻唇三角区呈现青紫。
见于心功能不全或者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周围各组织及脏器的供血或者供氧不足,进而出现小儿活动耐量减低、发育较同龄儿迟缓的表现。
导致小儿心功能不全的疾病及小儿心功能不全本身,会引起心脏的电生理活动紊乱,导致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出现。
与小儿心功能不全导致的肺淤血有关,可表现为小儿频发呼吸道感染,且相较于其他同龄儿,感染不容易治愈。
与小儿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下肢静脉淤血有关,在此基础上小儿可因活动耐量减低,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导致下肢静脉内血栓形成。
患者可因心脏泵功能减弱,导致肝脏淤血,长期淤血引起淤血性肝硬化的发生。患者表现可为轻度右上腹不适、黄疸、肝大。
本病需要尽早就医,因为其为较为严重的疾病,如不及时就医,最严重者甚至危及小儿生命。
出现活动后气促、不能平卧、喘息、乏力、食欲差,同时下肢、足部出现水肿,需要及时就医。
小儿出现呼吸困难、全身青紫、水肿,需要立即就医。
优先前往小儿心内科就医。在完善相关检查,确定患者病因后,如病因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则联合小儿心外科治疗。
倘若小儿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全身青紫、全身水肿,则及时前往急诊科就医。
都有什么症状?
孩子年龄?
母孕期间有没有药物服用、病毒感染、放射物质接触?
患儿近期食欲如何?
患儿首次出现症状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包括血常规检查和心肌酶检查。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的情况。心肌酶检查可以了解患者心肌炎及心肌损伤的情况。
超声心动图为检查患儿心功能不全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对于评价患儿的心功能,确定导致患儿心功能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具有重要意义。典型心功能不全的超声表现为心室和心房腔扩大,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收缩时间延长,射血分数降低。
心电图可以用于检查患者目前存在的心肌缺血情况和确定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对于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心脏核磁共振为评价患者心室容积及室壁运动情况的金标准。
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心影变化及患者的肺淤血情况,患者可表现为心影多呈普遍性扩大,搏动减弱,肺纹理增多,肺门或肺门附近阴影增加,肺部淤血。
临床诊断依据: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呼吸困难,青紫突然加重,安静时呼吸达60次/分以上;肝大,达肋下3cm以上,或在密切观察下短时间内较前增大,而不能以横膈下移等原因解释;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尿少、下肢水肿,已经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缺乏等原因。
在临床诊断的依据基础上,再结合患者X线、超声心动图等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对患者心功能不全作出诊断。
小儿心功能不全导致的呼吸困难需与支气管哮喘相鉴别,支气管哮喘患者常有过敏史,且心脏功能经影像学检查未有异常改变。小儿心功能不全一般无过敏史,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室和心房腔扩大。
小儿心功能不全导致的下肢水肿需与肝硬化导致的下肢水肿相鉴别,肝硬化患者常存在肝炎病毒感染,且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脾脏的增大,并不伴有心功能不全的颈静脉怒张表现。小儿心功能不全无肝炎病毒感染史,有肝大、颈静脉怒张,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功能不全特有的心室和心房腔扩大。
心包疾病可限制心脏的舒张功能,导致出现心衰的症状,心脏本身的功能并不存在不全,通过超声心动图可发现患者心包增厚、粘连。小儿心功能不全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功能不全特有的心室和心房腔扩大,无心包异常表现。
小儿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患者的症状,提高心输出量。
充分休息、平卧或取半卧位,避免患儿烦躁哭闹,必要时可适当应用镇静剂苯巴比妥、吗啡皮下或肌内注射常能取得满意效果,但需警惕呼吸抑制。适当限制液体摄入量,给予容易消化及富有营养的食品,饮食中应减少钠盐,但很少需要严格的极度低钠饮食。
有助于缓解组织缺氧状态。
心力衰竭时易发生水钠潴留、酸中毒、低血糖和低血钙,新生儿时期更是如此,应予及时纠正。
小儿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也应重视病因治疗,如心功能不全由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贫血或维生素B1缺乏、病毒性或中毒性炎等引起,则需及时治疗原发疾病。
洋地黄类药物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小儿时期常用的洋地黄制剂为地高辛,可口服和静脉注射,作用时间较快,排泄亦较迅速,因此剂量容易调节,药物中毒时处理也比较容易。地高辛剂口服吸收率更高。早产儿对洋地黄比足月儿敏感,后者又比婴儿敏感。
钠水潴留为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病理生理改变,故合理应用利尿剂为治疗心力衰竭的一项重要措施。当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而心力衰竭仍未完全控制,或伴有显著水肿者,宜加用利尿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
近年来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取得一定疗效。小动脉的扩张使心脏后负荷降低,从而可能增加心排血量,同时静脉的扩张使前负荷降低,心室充盈压下降,肺充血的症状亦可能得到缓解,对左心室舒张压增高的患者更为适用。常用药物包括卡托普利、硝普钠等。
该类药物可以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情况,起到保护心脏的目的,如辅酶Q10等。
需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如开胸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经过治疗后,小儿心功能不全也会缓解。
小儿心功能不全的预后和导致小儿心功能不全的病因有密切关系,其预后情况应该根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本病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如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病因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则一般治愈效果不理想。
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寿命可以有效延长,但是通常不如常人。
小儿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过治疗后,需要按医生医嘱进行复查。复查项目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患者饮食上主要保障营养的摄入和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因钠盐摄入过度引起钠水潴留,增加心脏的负担。
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动物内脏等,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即可。
应以清淡为主,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粗粮、新鲜水果等。
适当限制患者钠盐摄入,避免钠水潴留的情况发生。
小儿心功能不全患者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护理方式和病情监测对于患儿心功能不全症状的控制,早日发现并发症的存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适当的锻体身体,提高整体身体素质。
发病时充分休息,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小儿可抱起,使下肢自然下垂。
按医生医嘱定期服药,家长应了解药物相关使用及副作用,以便帮助患儿正确用药。
观察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的症状及呼吸、心率、心功能等指标,同时注意患儿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了新症状和症状加重,及时和患儿的医生取得联系。
家属及医护人员需耐心的安抚患儿,帮助患儿消除因疾病带来的恐慌和不安情绪,使患儿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小儿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剂量和成人是不同的,家长要严格按照医生所开医嘱的剂量帮助小儿进行服药,避免按照说明书服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小儿心功能不全的预防主要是以预防病因为主,父母在怀孕前即需要做好产前及孕中检查,母亲也需要尽量避免外部因素对胎儿影响,以免胎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出现。
注意保暖,避免感染的发生。
母孕期间要做好产检和自身防护,防止胎儿出现先天性心脏病。
对于家族中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病史的情况,要定期带小儿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4792点赞
[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著.儿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90-293.
[2]王建枝,钱睿哲著.病理生理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94-196.
[3]王华,梁延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