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functions hypo-thalamic amenorrhea,FHA)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的最常见的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以精神性闭经最多见。各种异常刺激如突然的精神刺激、剧烈的运动、过度的恐慌、忧郁,通过大脑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多种渠道,直接或间接的引起下丘脑的GnRH脉冲式分泌异常导致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FSH与LH水平下降,LH峰消失。可分为精神性、营养不良性、运动性、避孕药性四大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如不接受正规治疗会引发女性患者不孕,主要的治疗方式为病因治疗及雌激素替代治疗。
多由精神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引起,对患者进行妥善的心理疏导后月经多可恢复正常。
常见于减肥期间过度节食的患者。临床表现为不愿进食(甚至出现神经性厌食症)、闭经、便秘、体重低于健康范围,甚至伴有低血压、低血糖的出现。
发生在减肥期间过度运动的女性群体或者运动员,过度运动也可形成对下丘脑的刺激,引发本病
某些女性在服用某些避孕药后出现闭经,可能与其的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尚不成熟有关。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主要病因为精神因素、营养不良、运动,以及某些避孕药的应用。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从事脑力劳动者、长跑运动员、芭蕾舞演员或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者、减肥期间过度节食、运动的群体。
精神过度紧张、精神压力过大、妊娠愿望过于强烈等均可使下丘脑功能失调导致闭经。
严重的营养不良可导致体重低于健康范围,闭经与下丘脑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出现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反应不敏感。神经性厌食症病因是精神心理性的,使下丘脑功能受影响。
减肥期间过度运动也会引起下丘脑性闭经,且此类因素在运动员中较常见,以跑步、自行车等项目的运动员发生最多,可能与训练强度过高、体脂较低等因素有关。
避孕药作用于下丘脑会抑制其释放激素,进而减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导致闭经,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不成熟有关。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属临床常见的一种女性月经紊乱,尚无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统计其发病率等相关数据。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
下丘脑功能性闭经多发生在从事脑力劳动者、长跑运动员、芭蕾舞演员或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者,可发生在极度劳累或剧烈运动后,年轻未婚女性多见,青春期前后好发。
过度减肥的群体可有营养不良甚至神经性厌食症,同时又有过度运动,此类群体因闭经而就诊于妇产科门诊的人数越来越多。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闭经、消瘦、畏寒、烦躁等,部分患者还可有性生活异常、更年期表现等其他症状,重症患者可并发子宫萎缩、不孕、骨质疏松等病。
原本月经规律的患者表现为6个月以上未来月经。
营养不良性的下丘脑性闭经患者常有营养不良导致的消瘦。
雌激素参与女性基础体温的维持,雌激素过低可引发患者自觉畏寒。
因出现内分泌失调,患者常可出现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
部分患病的年轻女性还可出现类似更年期的表现,时而突然自觉很热,可伴有失眠和骨关节的疼痛。部分患者还可有性欲减退、阴道干涩等异常。
生长发育过程中足量雌激素的存在是促进子宫发育的必要条件,雌激素的长期不足无法维持正常子宫的大小,引发子宫萎缩。
育龄女性的闭经会引发子宫萎缩、难以受孕,出现性生活正常且无避孕措施但始终不孕。
雌激素的存在有助于维持骨量,持续的雌激素减少会引发骨质疏松。
患者常因出现月经紊乱而就诊于妇产科,通过行性激素六项、腹部彩超、甲功三项、颅脑CT等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确诊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并与垂体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相鉴别。
原本月经规律的女性出现超过两月不来月经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有易怒、烦躁、畏寒者应及时就医。
患者可因月经紊乱而就诊于妇产科。
结合患者病史考虑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引发的闭经需要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经过检查出现激素水平异常的群体还应到内分泌科就诊。
现在都有什么症状呢?(月经紊乱、不孕)
症状持续多久了?
既往有什么病史?
发病前有无过度节食与大量运动?
发病前有无服用避孕药的经历?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有无生育需求?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通过抽血检查患者的性激素含量,可以判断患者有无性激素的失衡,是否存在雌激素的减低,为之后用药提供依据。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以辅助诊断闭经是否为下丘脑性并排除甲减引发的闭经。
通过对子宫及其附件进行彩超检查,排除妇科疾病引发的闭经,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并可以判断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子宫内膜薄而无法达到月经形成条件。部分患者可因长期的雌激素减低已经出现彩超可见的子宫萎缩。
可以通过颅脑CT和核磁共振检查排除是因脑内器质性病变如肿瘤占位而引发的闭经。
通过检测血、尿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排除患者是因为怀孕而出现闭经。
通过此两类试验结束患者有无出现阴道流血来判断是否为子宫病变导致的闭经。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确诊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如过度减肥、精神压力大、使用避孕药等,以及上述各项检查的结果,如腹部彩超排除妇科病、性激素六项出现雌孕激素的明显减低、腹部彩超见子宫内膜过薄,甚至有子宫的萎缩等。
营养不良性闭经应与垂体功能减退引起的恶病质鉴别,后者常有产后大出血病史,以此鉴别。
可以通过腹部彩超检查卵巢内卵泡的数量以鉴别,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卵巢大小可正常,卵巢内卵泡的数量小于十个,而多囊则大于十个。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以及雌激素替代治疗等药物治疗,患者通常经过短期的病因治疗及药物治疗症状得以缓解
饮食治疗:营养不良的低体重患者应注意加强营养,尤其注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患者体重增加到健康范围,月经常可恢复正常。
其他:大部分避孕药引发的闭经病患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可自然恢复正常月经。
精神因素性闭经:随着患者精神紧张的消除和精神压力的减轻,常可出现一段时间后的月经自然恢复。
避孕药引发的闭经:应当注意以后避免使用那类避孕药,改用其他方法避孕。
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群体,雌、孕激素的周期疗法一般以3个周期为一疗程,调节被抑制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一般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己烯雌酚(或炔雌醇每天),连服20天,第16天加安宫黄体酮,共服4~6个周期,也可应用倍美力代替己烯雌酚。
适用于有生育要求者,氯米芬具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又有抗雌激素作用,它可使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减退,增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延长氯米芬用药时间可有助于常规用量无排卵的病人的恢复排卵。
能对中枢神经介质起效的的药物是乙酰-1-肉毒碱,可每日口服治疗。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患者应注意到心理科进行心理治疗,通常在患者获得心理疏导、精神压力减轻不久后月经可自然恢复正常。
某些中医治疗如针灸等,可辅助西药治疗,如有需求建议患者到正规中医院进行诊治。
功能性下丘脑闭经可以通过治疗后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如有治疗无效者,可出现子宫萎缩、不孕、骨质疏松等后遗症,建议患者遵医嘱定期复诊。
功能性下丘脑闭经可以通过病因治疗及雌激素治疗治愈。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一般不会危及生命。
子宫萎缩、不孕、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及病因治疗均无用的患者可出现机体因为雌激素的长期减少而出现的子宫萎缩、不孕,以及骨质疏松等后遗症。
建议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视病情遵医嘱每1~2月到医院行一次腹部彩超及性激素六项的检查,以判断用药治疗的疗效。
已经出现闭经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富含异黄酮的大豆类食物和富含硼的水果和坚果,以提高雌激素的水平,注意每日一定要保证营养和热量的充足摄入。
女性在月经前的一周内通常易出现易怒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研究表明钙可抑制月经前后的情绪波动。建议每天1杯牛奶,因为牛奶中富含钙,有助于防治月经前或月经期出现的情绪波动。
硼可提高血类固醇激素的水平,高含量的硼见于水果(尤其是苹果梨、葡萄、葡萄干和桃子)、豆类(尤其是豆)、坚果(包括杏仁、花生和榛子)和蜂蜜中。
大豆中含有的异黄酮属于植物雌激素,食用后可有助于提高女性的雌激素水平及其活性,日常可适当摄入豆腐、豆浆等豆制品。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暖,以及适量运动。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要特别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家属应注意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安抚患者的情绪。
有功能性下丘脑闭经的患者常有雌激素水平较低,雌激素可参与维持体温,季患者应注意做好保暖。
存在过量运动的群体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运动计划,适当减量,1周3-4次有氧运动即可,并注意保证在运动的同时有足量的营养摄入。
在患者遵医嘱用药期间应注意通过每月一次的激素水平检查来监测药物疗效,及机体的激素水平的恢复情况。
患者可因月经紊乱而倍感焦虑,担心自己不孕等,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本病的预后等相关知识,以减轻焦虑。家属应多开导患者,注意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长期使用雌激素、孕激素制剂等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体重增加、下腹不适、失眠、乳房肿痛等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功能性下丘脑的预防重点在于女性不得过度减肥,要保持一定的体脂含量,避免减肥期间的过度节食。同时精神压力大的女性需要学会自我放松,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尚无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
不要过度减肥,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即可。女性需要一定的体脂保护内脏,及维持雌激素的正常产生和释放。减肥期间注意避免过度节食和过量运动,注意保证足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日常学会自我放松,可以通过闲暇时间听听音乐、看看书来调节自己的精神压力,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一旦发现较之前规律的月经已经出现了月经稀发等月经紊乱,要及时就医。
4792点赞
[1]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办.第四届实用妇科内分泌学习班[M].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2007:90-93.
[2]郝瑞著.实用妇产科 内分泌诊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70.
[3]刘新民,陆召麟,滕卫平等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外科学第2卷[M].辽宁:沈阳出版社,2005.07:119.
[4]李美芝.妇科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54-256.
[5]刘新民,齐今吾,杨晓凤等.内分泌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84-28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