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患,目前认为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男女均可患病,出生时就可以有异样表现,典型症状有小身材、低体重、上下肢或躯干左右不对称以及性发育异常。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可能与宫内窘迫、生长激素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无明显诱发因素,好发于有家族史的人群。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妊娠第6~7周因胎盘异常、羊水过多、理化因素影响等所致的宫内窘迫、发育障碍有关。
目前认为可能是由于胎儿对正常量的生长激素反应降低或生长激素生化结构异常所致。
临床诊断该病患者中60%可以检测出阳性分子学异常,病因研究显示主要为印记基因异常,以11p15区甲基化异常(30%~60%)和7号染色体母源单亲二倍体(5%~10%)最为常见。此外部分为IGF2、HMGA2、PLAG1突变。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是一组罕见的先天性遗传异质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报道病例约400例,国内多为个案报告。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家族遗传史者致病风险上升。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严重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及出生后发育迟缓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智力障碍表现,可并发低血糖、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心血管畸形。
胎儿体重比平均值低2个标准差,或低于其月龄应有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数。
患者具有典型的成比例矮身材,有异常的脸部特征(出生后前额突出明显,同时出现小颌畸形,可表现出典型倒三角脸),头围正常。可有躯体不对称,主要为上肢、下肢或躯干左右不对称,也可为躯干局部不对称,而两下肢长短之差若>3cm可导致脊柱侧弯。
女性如月经提前来潮,阴毛早现,性器官发育成熟,但无躯体发育成熟之表现,男性可出现隐睾。
约1/3的患者可出现智力障碍,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差,IQ低于正常的同龄儿童。
婴幼儿期患儿由于进食困难,易发生低血糖,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患者可合并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表现为尿道下裂和隐睾,肾脏的异常包括肾积水、肾小管性酸中毒和马蹄肾。
约10~20%的病例会出现心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房或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等。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属于先天性遗传异质性疾病,当患者出现严重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及出生后发育迟缓时要及时到小儿内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激素检测、基因检查等检查,结合相应表现可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与3-M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相鉴别。
婴儿有生长发育受限需要进一步检查。
婴儿出现生后发育迟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的患儿,若出现语言表达能力差,IQ低于正常,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小儿内科、儿童保健科就诊。
若患儿出生时为低体重儿,可考虑到新生儿科。
如合并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发生,可到小儿外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症状表现的?
目前有什么症状?(如发育迟缓,上肢、下肢或躯干左右不对称等)
除了生长发育落后正常人外,智力有问题吗?
家里有无相类似的患者?
用于初步判断病情,患者身高体重低于正常儿,肢体可有不对称表现,四肢可有异常,脸小,呈三角形,高腭弓。
通常反映出激素水平,从而确定患者的健康状态。患者尿中促性腺激素增高,TSH及GH激发试验正常。
常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MS-MLPA),当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H19-DMR低甲基化或UPD7(mat)可确诊。
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骨龄与年龄发育不符,骨龄落后,第5指短小弯曲、并趾,半侧颅骨、脊柱或肢体骨骼大于、长于对侧等。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造影检查等可明确是否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异常改变。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诊断标准如下:
出生时体重比平均值低2个标准差。
出生后身高及体重比平均值低2个标准差。
成比例的身材矮小,X线检查骨龄发育延迟。
典型的脸部特征如宽阔的前额、小三角型脸和小而窄下巴。
头围正常,由于患者常有宽阔突出的前额,常有假性脑积水现象。
肢体不对称。
其它有助于诊断的特征,如第五手指弯斜、并指、咖啡牛奶斑、二手臂长度较身高短。
如存在以上特征中的3点即可诊断。
3-M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严重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其临床特征易与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混淆。但3-M综合征患者没有三角脸,X线可见的脊椎改变,由此区别,最终可进行基因检测鉴别。
18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染色体三体征,常表现为发育迟缓、摄食困难、呼吸困难、后部头颅突出、小型头颅畸形、耳朵下垂、变形、异常的小颚畸形、小型口腔等表现。与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有相似特征,可通过染色体检查鉴别。
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目前无特效治疗手段,主要针对出现的症状进行处理,如身高落后可使用生长激素进行干预,当肢体有明显不对称时,可行手术矫正等。
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注射治疗,部分患者在给予生长激素治疗后,其生长速度加快,有利于身高增长,躯体不对称的程度减轻。如不伴心血管等内脏畸形,寿命多不受影响。
出现明显不对称者,影响功能和外观时可行矫形手术,重建肢体的形态与功能,通常不会产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合并心脏发育畸形、泌尿生殖发育畸形的患者,可根据具体情况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可填补患者室间隔的缺损,恢复心脏正常功能。
本病预后不佳,目前无法达到治愈,但是规范治疗,患者寿命多不受影响,需定期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
本病无法达到治愈,但是积极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患者若不伴心血管等内脏畸形,寿命多不受影响,一般可生存至自然寿命。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诊,至少每1个月到儿保科进行体格检查和激素检查,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饮食应保证患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安排餐次,补充足量蛋白质。
宜吃比较清淡爽口、易消化的食品,同时应注意食品的新鲜、色香味以及新颖性,以促进患儿食欲。
灵活掌握喂食次数,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减少零食,不过分强迫进食,并注意食品保温,进食时间不宜太长,食后可喂少许白开水。
经常改变烹调方法,同时减少油腻饮食、甜食,想办法增加患儿进食量。
在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注意患儿的心理状态,保证良好休息,避免过度学习劳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家长应定期测量患儿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明确是否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一旦出现应尽早就医。
对于婴幼儿患者,应适时添加玉米淀粉等辅食,避免发生低血糖。
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避免强迫患儿运动。
注意观察患者生长发育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检查。
患儿由于具有四肢不对称的畸形,心理健康可受到严重影响,家长应多关注患儿,多和患儿玩耍和交流,必要时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医生。
存在小儿不对称身材矮小性发育异常综合征家族史的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等早期筛查,以产前诊断为主要预防措施。
对于有阳性家族史的父母,应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在孕期进行羊水穿刺进一步行基因分析,实现优生优育。
若怀疑是母源第七号染色体的单亲双体(maternalUPD7),可通过羊膜腔穿刺术获得胎儿细胞,进行PCR分子检测可以诊断,确诊胎儿需及时终止妊娠。
4975点赞
[1]张贝贝,巩纯秀.Silver-Russell综合征临床特征及最新指南解读[J].中华医学杂志,2019,099(048):3836-3840.
[2]郝丽君,崔英霞.Silver-Russell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04):122-123.
[3]桑艳梅.小儿内分泌典型病例荟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511.
[4]李卫平,裴生太.新编小儿骨科学[M].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81.
[5]肖传实,张开滋,刘权章.临床心血管综合征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