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憩室在小肠憩室中最常见,主要是先天性发育不全,造成十二指肠肠壁局限性向外呈囊状突出(原发性憩室)或由胃十二指肠溃疡所形成的瘢痕牵拉引起(继发性憩室),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多数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可单发也可多发。75%的憩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cm范围之内,故有乳头旁憩室之称。
少部分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即存在,又称为真性憩室。
因部分肠壁有先天性解剖上的缺陷,当肠内压增高时,可使肠壁缺陷处的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向外脱出,形成憩室。
多是因为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收缩或慢性胆囊炎粘连牵拉所致,又称为假性憩室。
十二指肠憩室产生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数是认为先天性肠壁局限性肌层发育不全。当肠内压突然增高或持续增高时,可使肠壁缺陷薄弱处的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向外脱出而形成憩室,或是由于肠壁外炎症组织所形成的粘连、瘢痕牵拉而导致憩室的发生。憩室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原因也不同。
先天性肠壁局限性肌层发育不全或薄弱,如先天性憩室或原发性憩室,便是由于部分肠壁先天发育不良或障碍时,局部肠内压力增高时发生的憩室。
肠壁外组织所形成的粘连瘢痕的牵拉,如继发性憩室,便是由于肠外炎症或瘢痕牵拉导致的局部肠壁膨隆形成的憩室。
嗜辛辣、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易导致十二指肠憩室。
十二指肠周围器官、组织发生炎症或手术后处理不当,产生粘连、瘢痕。
因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绝大多数无症状,故其患病率难以精确估计,十二指肠憩室为相对多发病,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2%,尸检中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率可高达22%,上消化道钡剂检查发现率为6%,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检出率为9%~23%。其发生率仅次于结肠憩室,男女发病率无差异,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多见于年龄50~60岁或以上者。
多发生于50~60岁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
暴饮暴食者,可增加十二指肠负担。
十二指肠憩室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仅10%患者主诉上腹胀痛不适,伴恶心、嗳气,饱食后加重。并发炎症或溃疡时症状较持久,憩室部位可有压痛。肠内压增高,憩室膨胀,也可产生压痛,还可并发炎症、肠梗阻等。
先天性憩室或原发性憩室是由于肠壁先天发育不良或障碍,在肠内压增高时向外膨隆引起。可出现对周围组织脏器的压迫症状,可有压痛。
继发性憩室是由于肠外组织的炎症或创伤后的瘢痕牵拉肠壁引起,可有原发病。如发生炎症时,可出现疼痛、发热、腹膜炎等症状。
当十二指肠憩室内充满食物而呈膨胀时,可压迫十二指肠出现部分梗阻症状。
十二指肠憩室的并发症较多,如十二指肠部分梗阻、憩室炎、憩室周围炎、憩室内结石、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恶变、大出血、穿孔、胆管炎、憩室胆总管接、十二指肠结肠痿、梗阻性黄疽等。
由于十二指肠憩室内容物潴留,细菌繁殖,发生感染,引起憩室炎。继之憩室黏膜糜烂、出血,亦有憩室内为异位胰腺组织,并发胰腺炎引起出血,或憩室炎症侵蚀穿破附近血管发生大出血。尚有少见的憩室内黏膜恶变出血。
由于憩室内容物潴留,黏膜炎性糜烂并发溃疡,最终穿孔。穿孔多位于腹膜后,穿孔后症状不典型,甚至剖腹探查仍不能发现。通常出现腹膜后脓肿、胰腺坏死、胰瘘。若剖腹探查时发现十二指肠旁蜂窝织炎,或有胆汁、胰液渗出,应考虑憩室穿孔可能,需切开侧腹膜仔细探查。
多见于腔内型憩室,形成息肉样囊袋堵塞肠腔。也可因较大的腔外型憩室内容物潴留,压迫十二指肠导致梗阻,但大多数是不全性梗阻。
多见于PAD(外周血管疾病),腔内型或腔外型均可发生。因胆总管、胰管开口于憩室下方或两侧,甚至于憩室边缘或憩室内,致使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发生梗阻。憩室机械性压迫胆总管和胰管,可致胆汁、胰液潴留,腔内压力增高,十二指肠乳头水肿,胆总管末端水肿,增加逆行感染机会,并发胆管感染或急慢性胰腺炎。十二指肠憩室合并肝胆、胰腺疾病时所表现的症状群可称为Lemmel综合征,亦有人称之为十二指肠憩室综合征。
十二指肠憩室常伴有胆道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结石、寄生虫等,之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两者同时存在的可能性为10%~50%。其中伴发胆道疾病者应属首位,常是"胆道术后综合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处理十二指肠憩室的同时,要注意不要遗漏这些伴发病,反之亦然。
十二指肠憩室无症状时不予以治疗,一旦发现相应临床症状应积极就医明确诊断,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或癌变的患者,应采取相应手术治疗。
出现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症状,如上腹胀痛不适,伴恶心、嗳气,饱食后加重,并发炎症或溃疡时需及时就医。
优先考虑消化内科就诊。
如出现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或癌变,可考虑普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
不适症状存在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上腹部胀痛、恶心、嗳气等症状)
是否之前行过胃十二指肠镜检查?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发现十二指肠憩室,表现为突出肠壁的袋状龛影,轮廓整齐、清晰,边缘光滑,加压后可见龛影中有黏膜纹理延续到十二指肠。有的龛影在钡剂排空后,显示为腔内残留顿剂阴影的较大憩室,颈部较宽,在憩室内有时可见气液平面。如憩室周围肠黏膜皱装增粗,轮廓不整齐,局部有激惹征象,或憩室排空延长,或有限局性压痛,为憩室炎表现,如憩室固定不能移动,为憩室周围炎表现。继发性十二指肠憩室常伴有十二指肠球部不规则变形,并有肠管增宽阴影。当憩室较小或颈部狭窄,其开口部常被肠黏膜皱装掩盖,或因憩室内充满大量食物残渣,而不易发现其存在。如有少量钡剂进入憩室,或可见一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影。用低张十二指肠X线钡剂造影可增加憩室的发现率。
除可发现憩室的开口外,尚可了解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为决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有静脉胆道造影、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或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等方法。可了解憩室与胆管胰管之间的关系,对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参考意义。
十二指肠憩室可通过相关的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压痛等,以及X钡餐检查、电子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憩室开口时来明确诊断。
十二指肠溃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饥饿时隐痛不适,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用X线钡餐检查和电子十二指肠镜检查做出鉴别。
胃炎是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X线钡餐检查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做出鉴别。
发作前多有暴饮暴食或胆道疾病病史,常出现休克症状,如苍白、冷汗、中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X线钡餐检查及电子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做出鉴别。
常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胀痛,或呈绞痛发作,进食油腻食物后可加重上腹疼痛,很少有发热和黄疸,X线钡餐检查和电子十二指肠镜检查可做出相应鉴别诊断。
无症状的十二指肠憩室无须治疗,有症状者又与腹部其他疾患伴发时,先治疗后者。如果症状确系憩室所致,则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包括调节饮食、抑酸、解痉、抗炎和胃肠减压等。除非有难以控制的并发症或癌变,一般不考虑手术。
如果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一般首选保守治疗,其包括抗酸、解痉、抗炎和利用体位引流排出残留在憩室内的食物。
对于特殊的Lemmel综合征,多可用药物治疗和内镜治疗,内镜治疗包括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支架植入等。
如奥美拉唑、山莨菪碱,通常有较好的效果。
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治疗菌血症和败血症,常用抗生素有克拉霉素、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容易分离或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升部的憩室,以切除为好。找到憩室后将其与周围粘连组织剥离干净,在憩室颈部钳夹切除。钳夹部位需离开十二指肠约1cm,做纵行(或斜行)切除,切除时避免用力牵拉,以防切除黏膜过多,导致肠腔狭窄。切除后做全层间断内翻缝合,外加浆肌层间断缝合。憩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时,可在十二指肠降段前壁中段做一小切口,将憩室内翻入十二指肠腔切除,再缝合十二指肠切口。若憩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或胆总管、胰管的开口处,切除憩室后须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置T形管引流及十二指肠乳头成形术。也可考虑将憩室纳入十二指肠腔,在十二指肠内施行切除,然后做十二指肠乳头成形术。
切除憩室会损伤胆总管开口时,不宜强行切除,可做憩室内翻缝闭术,此种手术只适用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较小憩室。方法是于憩室颈部做一荷包缝合,用血管钳将憩室内翻人肠腔内,然后结扎荷包缝线,或使憩室内翻后以细丝线缝合颈部,使其不再脱出即可。
适用于无法切除或不宜内翻或缝闭的憩室,可行胃部分切除B-Ⅱ式吻合术,使食物改道,将憩室旷置,以避免炎症出血等并发症。
通常可采用侧卧位或变换各种不同的姿势,以利于帮助憩室内积食的排空。
十二指肠憩室的治疗预后较好,一般经内科治疗即可达到临床治愈。仅有少数患者,如有严重并发症或癌变,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必要时可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亦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十二指肠憩室一般通过内科治疗即可获得治愈,少数可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治愈。
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后,一般不影响寿命。
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反复发作,应每年复查。复诊项目有胃镜和十二指肠X线,复诊前清淡饮食,不要吃油腻食物和辛辣食物。
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暴饮暴食,进食辛辣刺激、过热、过冷饮食等会加重疾病的发生,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癌变,因此应尽量调整饮食习惯。
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进食过于粗糙、辛辣和过热、过冷的饮食。
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的食物。
十二指肠憩室的护理以调整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避免熬夜劳累等。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及时缓解不良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劳累,三餐定时定量。
改善饮食结构,不要过度摄入辛辣食物,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
避免过量饮酒。
保持良好的情绪,尤其是进餐时。
采取侧卧位或变换各种不同的姿势,以帮助憩室的恢复。
平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用餐习惯,切忌暴饮暴食,进食油腻、辛辣食物,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十二指肠憩室的预防。
十二指肠憩室通常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一旦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调整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运动。
保持规律、良好的用餐习惯和心情,切忌暴饮暴食。
4331点赞
[1]黄圣旺,廖彩仙.十二指肠憩室与胆道结石[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003):79-80.
[2]黄志强.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92-793.
[3]许政文,吴建平.十二指肠憩室手术体会[J].现代医学杂志,2004:85-87.
[4]李海靖主编,实用普通外科疾病治疗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06:14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