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阻塞是指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特别是声门处)发生狭窄或阻塞,引起呼吸困难,亦称喉梗阻。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症状。病情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可发生窒息死亡。而幼儿因其喉部生理特征,较成人更易发生喉阻塞。可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安静时无呼吸困难表现。活动或哭闹时,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
安静时也有轻度吸气期呼吸困难,吸气期喉鸣和吸气期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活动时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亦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脉搏尚正常。
吸气期呼吸困难明显,喉鸣声甚响,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上腹部、肋间等处软组织吸气或四陷显著。并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不易人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症状。
呼吸极度困难。由于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增多,患者坐卧不安、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定向力丧失、心律失常、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因窒息、昏迷及心力衰竭而死亡。
喉阻塞多因喉部外伤、喉水肿、喉痉挛以及喉肿瘤所引起。先天性喉畸形、炎症、外伤为本病的危险因素。好发于先天性喉畸形的患者、炎症患者、外伤患者。
小儿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会厌炎是引起喉阻塞的常见原因。成人喉脓肿、喉软骨膜炎及邻近组织的急性炎症如咽后脓肿、口底蜂窝组织炎、颌下淋巴结炎及脓肿向下蔓延可致喉阻塞。喉部特异性感染如喉结核、梅毒等,如发生肉芽肿或并发感染也可引起喉阻塞。
早期喉部黏膜肿胀,可合并喉部软骨损伤、骨折移位等致喉腔狭窄;后期瘢痕挛缩或粘连致瘢痕性喉狭窄,均可引起喉阻塞。而药物过敏性反应、喉血管神经性水肿及气管插管时间过长、操作粗暴或支气管镜检查等可导致喉部黏膜水肿、声门狭窄。
喉、气管异物不仅导致机械性梗阻,而且引起喉痉挛。破伤风感染可引起阵发性喉痉挛。刺激性气体及化学药品接触到喉黏膜也能引起喉痉挛。
喉癌、乳头状瘤常见。邻近组织较大的肿瘤如咽侧隙肿瘤、甲状腺肿瘤等压迫气管可致喉阻塞。
如喉软骨畸形等先天性畸形、各种原因引起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引起声带固定于中线,声门裂变小,导致喉阻塞。
喉阻塞暂无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由于喉部存在狭窄畸形,导致喉阻塞。
炎症感染,导致喉部黏膜充血肿胀,导致喉阻塞。
喉部外伤导致术后部瘢痕挛缩狭窄,导致喉阻塞。
吸气性呼吸困难症状是喉阻塞的主要症状,严重的呼吸困难还会导致窒息。此外,还会发生喘鸣音、声音嘶哑、周围软组织凹陷、缺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以吸气期呼吸困难为主的呼吸困难是喉阻塞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吸气运动加强,时间延长,吸气深而慢。
吸气性喉鸣是喉阻塞的一个重要症状。吸入的气流,挤过狭窄的声门裂,形成气流旋涡反击声带,声带颤动而发出一种尖锐的喉鸣声。
因吸气时空气不易通过声门进入肺部,胸腹辅助呼吸肌均代偿性加强运动,将胸部扩张,以助呼吸进行,但肺叶不能相应膨胀,造成胸腔内负压增加,将胸壁及其周围的软组织吸入,使颈、胸和腹部出现吸气性凹陷,称为三凹征。凹陷的程度常随呼吸困难的程度而异,儿童的肌张力较弱,凹陷征象更为明显。
常有声音嘶哑,甚至失声,病变发生于室带或声门下腔,声嘶出现较晚或不出现。
初期机体尚可耐受,无明显缺氧症状。随着阻塞时间的延长,程度加重,开始出现呼吸快而深、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若阻塞进一步加重,则开始出现缺氧而坐卧不安、烦躁、发绀。终末期则有大汗淋漓、脉搏微弱且快速或不规则、呼吸快而浅表、惊厥、昏迷、甚至心骤停。缺氧程度可通过经皮血氧检测仪来判断。
患者梗阻严重,导致缺氧,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患者呼吸频率变慢,表现为口唇发绀、口鼻附近呈青紫色。
当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及周围软组织发生凹陷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诊于耳鼻喉科,做喉镜检查、X线检查、血常规检查等确诊。与肺源性呼吸困难、中枢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相鉴别。
患者出现由于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鸣、声音嘶哑时,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呼吸困难及周围软组织发生凹陷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时,可至急诊科就诊。
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出现的时间?
还有其他症状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自行服用过什么药物?
是否到过其他医院医治?
医生一般可询问患者病史、症状,查看患者颈胸部周围软组织有无凹陷,以及是否有喉鸣音,可快速诊断疾病。
对于轻型喉梗塞患者,可行喉镜检查,明确喉部病变情况及声门受累情况。
喉部侧位X线摄片可以帮助了解声门受累情况,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主要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判定有无感染因素。
查看患者有无心脏方面的异常,排除心源性呼吸困难,还可查看是否有心力衰竭的情况。
患者可出现典型症状,如喉鸣音、呼吸困难、声嘶等;喉镜检査发现喉部病变。
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和呼气均困难,支气管哮喘时出现明显的呼气性困难,无声嘶。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如为肺部炎症,则肺部听诊可有湿啰音。而喉梗塞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X线检查可协助诊断。
中枢性呼吸困难由于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引起。呼吸次数慢或不规则,如潮式呼吸、间歇性呼吸,点头呼吸等,多有原发病史。而喉阻塞主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出现喉鸣,这与中枢性呼吸困难很容易鉴别,也可行喉镜检查鉴别诊断。
喉阻塞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是选择治疗方法的主要依据。同时要结合病因和患者一般情况、耐受缺氧的能力等全面考虑,进行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如大环内酯类,具有杀菌及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作用。
如甲泼尼龙,可增强患者免疫力,控制炎性反应,消除感染症状。
如布地奈德,不仅可以控制炎性反应,也可以降低支气管收缩能力,并且增强细胞的稳定性。
气管切开手术可改善呼吸困难,保持呼吸道顺畅。三度呼吸困难患者,1~4小时内症状仍未解除,则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四度呼吸困难患者,需立即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并通过机械通气进行辅助呼吸。
经过正规的治疗,喉阻塞一般能治愈,症状能够缓解和消除,不影响寿命,预后较好,患者可恢复日常生活。
喉阻塞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喉阻塞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如果延误治疗,发生窒息,可导致死亡。
患者根据医嘱定期复诊,通过喉镜检查观察喉部黏膜恢复情况。
喉阻塞急性期应当严格禁食水,给予鼻饲。恢复期可给予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保证水分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术后1~2天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等,逐步增加牛奶、肉汤等,以清谈、易消化饮食为宜。1周后可将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进食肉末粥、蒸蛋、面条等。
餐前餐后辅以水果,以刺激食欲,帮助消化,补充多种维生素。
喉阻塞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保护喉部,同时需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喉部黏膜出现水肿充血,呼吸困难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休息,减少喉部刺激。
注意保暖,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保护喉部及声带,低声少语。
清洁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及咽喉部的分泌物,保持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特别注意有无血性分泌物吐出及有否频繁吞咽动作。
注意自身恢复过程中声音的变化。
饭后漱口,防止食物残渣存留,引起感染发炎。
对于喉阻塞的预防,主要是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感染、及时治疗原发疾病等。出现咽喉部不适,及时到医院做喉镜检查,确诊后尽早治疗,可以避免喉梗塞的发生。
平时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避免感染及炎症发生,如发现有相关疾病时,应尽早治疗。
避免接触过敏原,从而避免变态反应的发生。
4168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14-516.
[2]黄兆选.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席淑新,陶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周平,李爱,谢家儒,谢和新,何文清.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教材·眼耳鼻咽喉口腔科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9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