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雅司病是由于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病变,无遗传性,也不侵犯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累及骨及关节。本病是因为雅司螺旋体感染,通过表皮的破口侵入体内而发病。
骨雅司病的病因为雅司螺旋体感染,通过表皮的破口侵入体内而发病,虽然与梅毒同是螺旋体病毒,但传染性较梅毒弱,好发于生活在热带的人、免疫力低下的人、有皮损长期不愈合的人、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要通过密切的接触传播,皮肤破损、免疫力低下、热带气候等因素可以诱发。
雅司螺旋体通过表皮破口侵入体内而发病。雅司螺旋体形态与梅毒螺旋体相似,但传染力较弱,传染的主要途径是密切接触,通过擦破的皮肤传播。早期主要为皮肤损害,如丘疹、脓泡、肉芽肿性或树胶肿性破坏,而骨雅司则为其后期的表现。
为雅司螺旋体进入人体提供入口。
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伤口或溃疡久不痊愈,还不能抵御外邪,容易感染病毒。
热带气候高温潮湿的天气有助于疾病的传播。
骨雅司病为慢性热带传染病,是一种地方病,主要流行于热带,我国苏北、少数华南与华中地区、台湾省部分地区有流行,现已基本绝迹。本病为非性传染疾病,无遗传性。
本病是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可通过密切接触,经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内。
骨雅司病是一种地方传染病,生活在热带的人更容易被感染。
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雅司螺旋体。
增加接触感染雅司螺旋体的机会。
本病为传染病,与患者接触,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恰巧患有溃疡或有皮损,极容易被感染。
骨雅司病的主要症状为斑丘疹、关节酸痛、溃疡性丘疹。有时部分患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少数人的骨雅司病发展到晚期会出现骨质破坏;还有可能并发骨膜炎和溃疡。
雅司螺旋体感染后2~3周为骨雅司病的初期,不侵犯骨与关节,仅表现为皮肤损害,接触皮肤部位出现红色小斑丘疹,继而可发展成高于皮肤面约2~3cm,直径为1~10cm的数目不等的溃疡,其底部为杨梅状肉芽组织,触及硬似橡皮,但易出血,有大量血清渗出并可结痂,痂周有红晕,一般可自愈,约2~3个月。
早期皮疹出现后1~3个月为骨雅司病第二期,本期可侵犯骨骼,为骨膜炎及骨突改变,以骨增生为主,可侵犯整个骨干。骨膜下新骨形成,致骨干增粗,在第二期雅司病中多发生广泛性骨膜炎改变是典型的表现。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但不破坏关节,可出现全身关节的酸痛、发烧、头痛等症状。
皮肤病变多为溃疡性丘疹,直径可达10cm以上,愈合后形成疤痕。皮肤病变多位身体外露部分如面、四肢、小儿臀部等,会阴部少见,黏膜多不受损,皮损可持续数月至2~3年。
骨雅司病初期可以出现局部淋巴结的肿大,第二期为全身感染期,全身淋巴结肿大,但病人一般情况尚好。
在第三期发生骨关节病变的约为10%~20%。主要表现为皮肤溃疡增大变深及溃疡下骨质破坏,皮质骨外缘被破坏时,其边缘呈不规则的骨缺损,若在内缘破坏,则表现为多发的囊状骨密度减低的透明区,而骨破坏周围骨质增生,骨膜反应则较轻或无。
骨病变多见于胫腓骨,尺桡骨及肱骨等,骨局部有疼痛,肿胀和压痛。除骨膜增生外,亦可发生肉芽肿性或树胶肿性破坏。
关节病变以肘关节、髋关节及骶髂关节等为好发部位,皮肤可见多处结节。局部溃疡愈明显,则骨质破坏愈重。
在颅骨的病变多呈周围有骨硬化而中心呈囊状破坏区的表现。在胫骨则以骨质增生及骨膜增生为主,伴髓腔狭窄,外观呈“腰刀样”改变。
在骨雅司病的病变初期,可以累及骨膜骨骼形成局限性或弥漫性骨膜炎,以及骨膜下新生骨沉着钙化。在骨雅司病第二期,随着病情的发展,严重者可以侵及颜面、鼻骨、硬腭骨,但很少累及躯干骨。
骨雅司病晚期引起溃疡性肉芽肿结节,以及皮肤和骨骼树胶肿,皮肤多发深浅不一的溃疡。
当患者出现皮肤斑丘疹并发关节酸痛症状时,并且患者密切接触的大多数人也出现过相似症状要及时到传染科就诊,通过X线表现和血清学检查可对骨雅司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与骨梅毒和骨肿瘤的鉴别。
对于出现皮肤斑丘疹的情况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出现皮肤斑丘疹并发关节酸痛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出现溃疡性丘疹、关节剧烈疼痛的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数骨雅司病初期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第二期和晚期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关节剧烈疼痛到骨科。
如患者密切接触的大多数人也出现相似症状,如皮肤斑丘疹、关节酸痛等可到传染病科。
哪里不舒服?
不舒服多久了?
有没有其他症状?如关节酸痛、溃疡、淋巴结肿大等?
接触的人是否有过相似的症状?
最近有没有去热带旅游过?
X线主要用来观察骨的变化。
血清学检查主要是华康氏反应。华康氏反应呈阳性,则说明感染了螺旋体病毒。诊断时应详细了解病史,分析临床表现,在分泌物中找到雅司螺旋体即能确诊,应与梅毒区别。
涂片检查主要检查皮肤溃疡的渗出物,若在皮肤溃疡的渗出物中可在涂片上找到大量的雅司螺旋体,则可确诊。
有骨雅司病螺旋体接触史,例如密切接触过骨雅司病人或者去过骨雅司病高发地区等。
有骨雅司病的典型症状,初期有皮肤斑丘疹,后并发关节酸痛,晚期皮肤斑丘疹可发展为皮肤溃疡。
影像学诊断明确,如胫骨外形宛如佩刀状;华康氏检查阳性,并在皮肤溃疡的渗出物中找到大量雅司螺旋体。
骨梅毒和骨雅司病两者血清学反应相似,皮损及骨质改变相近,临床方面梅毒初期下疳常位于外生殖器,雅司感染则少发生于外生殖器,且黏膜通常不受损害。梅毒的骨病变,以骨膜增生为主,骨破坏较少,由此可以鉴别。
骨肿瘤一般以疼痛、局部肿块、功能障碍以及病理性骨折为典型表现;骨雅司病会出现溃疡,关节酸痛症状。恶性骨肿瘤晚期可能会出现恶病质等消耗表现,骨雅司病晚期不会出现恶病质。恶性骨肿瘤的晚期可能出现贫血、消瘦、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低热等全身症状。X线检查良性骨肿瘤具有界限清楚、密度均匀的特点。多为膨胀性病损或者外生性生长。病灶骨质破坏呈单房性或多房性,内有点状、环状、片状骨化影,周围可有硬化反应骨,通常无骨膜反应。恶性骨肿瘤病灶多不规则,呈虫蛀样或筛孔样,密度不均,界限不清。若出现"Codman三角”,多见于骨肉瘤;若出现"葱皮"现象,多见于尤因肉瘤。若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出现"日光射线"形态。骨雅司病X线表现在胫骨前缘层状骨膜增生最为特殊,骨外形轮廓呈梭形肿大,外观宛如佩刀状,由此进行鉴别。
骨雅司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治疗药物与梅毒治疗药物相同,苄星青霉素仍然是治疗本病最好的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脱敏再用青霉素治疗,也可酌情使用用阿奇霉素、头孢菌素、多西环素。
苄星青霉素是治疗各期骨雅司病的首选。病程一年内初期、二期或潜伏期的治疗可肌注长效苄星青霉素。肌注苄星青霉素治疗晚期骨雅司病需更长疗程。
作为大环内酯类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具有半衰期长,抗菌谱广,效价比良好,能口服给药等优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阻断梅毒螺旋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达到杀菌效果。阿奇霉素曾被认为是治疗早期梅毒有希望的药物,然而伴随临床治疗失败病例的出现和逐渐增多的耐药菌株的发现,使得该药物的使用大受限制。
头孢菌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衍生物,其杀菌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与菌体内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破坏细胞壁导致菌体崩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半衰期较长,生物利用度高,脂溶性高,能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杀菌效果持久。
四环素的衍生物,同四环素相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的优势。研究表明多西环素可有效治疗早期梅毒,其效果与苄星青霉素相当。只要依从性好,多西环素通常也有效,是治疗早期梅毒较好的替代方案。多西环素治疗早期梅毒有失败的病例,虽然尚未发现有耐多西环素的TP突变菌株,但除外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再感染等因素,不能排除梅毒螺旋体对多西环素耐药的可能。
本病无手术治疗。
骨雅司病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治疗后应定期去复诊,防止复发。
骨雅司病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骨雅司病早期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每隔4周复查1次,每次复查项目包括X线,血清学检查和涂片检查。X线主要观察骨的恢复情况,血清学检查和涂片检查主要用来监测雅司螺旋体的变化。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骨雅司病的日常护理以促进骨质和皮肤痊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病情监测包括医院检查的X线、涂片检查和在家自己肉眼观察溃疡面的变化。
用药应该持续规律治疗不能随意中断,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尽量保持其积极治疗的心理状态。
平常穿衣应着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衣服,不可太过修身,为病人日常生活中增加疼痛。
骨雅司病晚期患者应适当减少运动,避免骨折。
X线主要观察骨的恢复情况,血清学检查和涂片检查主要用来监测雅司螺旋体病毒的变化。
日常生活中可以肉眼观察溃疡面的恢复情况,以及病人自觉关节酸痛范围大小和程度,及时与主治大夫进行反馈。
首选药物苄星青霉素需要快速深部肌肉注射,会产生局部剧烈疼痛症状,患者在肌注药物时可能会出现晕厥的现象,医护人员要做好抢救措施,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治疗态度。
骨雅司病主要是由雅司螺旋体感染导致,因此预防雅司螺旋体的感染,可有效预防骨雅司病,主要是避免密切接触患病人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在热带的人,要定时体检,主要检查为血清学检查。
免疫力低下的人和有皮损长期不愈合的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皮肤斑丘疹并伴有关节酸痛,要及时检查。
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要及时去做血清学检查。
平时保证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摄入量,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抵御病毒入侵。
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创口久不愈合。
如果身边有雅司病患者,注意避免密切接触。
4211点赞
[1]夏玲娣,郝强,王飞.骨关节疾病影像诊断图谱[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144-145.
[2]王燕.慢性乙型肝炎传染病预防护理要点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24):1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