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红斑,又称为接触性布氏菌病或布氏杆菌皮炎,是一种急性红斑样损害性皮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感染布氏杆菌动物的分泌物以后,短时间内在接触部位发生瘙痒性红斑点、丘疹或风团,继而在48小时内出现毛囊性丘疹,部分变成水疱或脓疱,经10~14天皮损消退,留下微小瘢痕。
布氏杆菌红斑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接触布氏杆菌引起的超敏反应所致。本病的传播途径是接触到病畜的分泌物、饮用未经消毒的病畜乳品,方式是接触传播。故本病好发于兽医、牧区牧民以及饮用未经消毒的病畜乳品的人群,无特殊诱发因素。
布氏杆菌红斑全世界均有发生,国内主要见于内蒙古、东北和西北牧区,主要以羊型为主。该病主要传染源为病羊、病牛,兽医或牧民接触其分泌物即可导致本病发生;饮用未经消毒的羊奶、牛奶也可以感染本病。但是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暂缺乏。
本病的传播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播。传播途径是接触到病畜的分泌物或者饮用未经消毒的病畜乳品。
当兽医给感染的羊、牛治疗期间,接触其分泌物的机会比较大,容易感染本病。
接触病畜的机会较多,所以感染几率较大。
未经消毒的病畜乳品可能含有布氏杆菌,饮用后可能感染布氏杆菌,进而导致布氏杆菌红斑发生。
布氏杆菌红斑主要临床表现为接触病畜的分泌物处皮肤出现红斑点伴有瘙痒感、丘疹,部分变成水疱或脓疱,水疱或脓疱破裂后可能会引起结痂,可能会留下微小瘢痕,严重者还会并发皮肤感染、无痛性溃疡。
此为布氏杆菌红斑的主要症状,接触病畜的分泌物后短时间内即可在接触处皮肤出现。
接触分泌物后患处皮肤出现瘙痒感,患者不自觉搔抓,症状较轻者,一般可自行消失。
也是布氏杆菌红斑的常见症状。皮肤表面隆起的局限性、直径小于1cm的圆点,表面可呈扁平、圆形脐凹状、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淡黄色或皮色。
病情较重者,丘疹可以逐渐演变水疱或者脓疱。
水疱或脓疱破裂后,可能会引起结痂。
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
皮肤感染,本病有瘙痒感,患者会不自觉的搔抓,破坏皮肤屏障,易引起皮肤感染。
无痛性溃疡,若皮肤擦伤后感染布氏杆菌,亦可引起无痛性溃疡。
若近期接触病畜的高危人群出现瘙痒性红斑点、丘疹、脓疱及结痂等症状,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通过病史询问、实验室检查、布氏杆菌抗原检查可以对本病进行明确诊断,要注意需与多形红斑、荨麻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近期接触病畜的高危人群,如接触的皮肤出现瘙痒性红斑点、丘疹、脓疱时应及时就医。
若丘疹演变成水疱,在水疱内可以看到液体,表明情况较严重,应立即就医。
本病的患者大多数就诊于皮肤性病科。
目前皮损都有什么症状?(如红斑点、丘疹、风团、脓疱、结痂等)
有无病畜接触史?有没有养殖牛、羊、猪?
有无生食肉类或饮用病畜乳品?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瘙痒、疼痛等)瘙痒是否会不自觉的抓挠?
有无过敏史及过敏反应?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症状、是否有过敏史、生活习惯,以及是不是养牛、羊的牧民等,以便对该病做出初步判断。
此检查是布氏杆菌红斑的最重要检查手段,通过以布氏杆菌抗原做皮试,如果皮试呈强阳性,则能确诊该疾病。
根据易发病人群特点(兽医或与布氏杆菌感染动物接触的人)及临床表现(出现瘙痒性红斑点、丘疹、风团、脓疱及结痂等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布氏杆菌抗原做皮试,为强阳性)可以诊断。
布氏杆菌红斑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有黏膜损害,易复发。多累及儿童和青年女性。多由感染引起,如病毒、细菌感染等。皮损呈多形性,可有红斑、丘疹、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和风团等。而布氏杆菌红斑主要的症状是在接触的皮肤出现出现红色斑点,伴有瘙痒等症状,患者多有病畜的接触史,布氏杆菌抗原阳性。根据病因、接触史及临床表现可鉴别二者。
荨麻疹为过敏原或其他因素引发的以肥大细胞为核心的多种炎症细胞活化,其病因包括食用某些事物、各种病毒感染、接触花粉刺激物、物理及精神因素等。典型症状包括皮肤自觉瘙痒,瘙痒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形状不规则,可融合成片,表面凹凸不平,类似橘皮样外观,周围多伴有红晕。布氏杆菌红斑主要是在接触患布氏杆菌的动物,引起过敏反应。接触的皮肤出现出现红色斑点、丘疹、水疱或脓疱等,布氏杆菌抗原阳性。根据临床表现及抗原检查可鉴别二者。
布氏杆菌红斑一般为人畜共患病,一旦确诊应人畜共同治疗。治疗以口服脱敏止痒药为主,辅以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协助治疗。治疗周期一般为10~14天,还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治疗。
主要包括马来酸氯苯那敏等,通过止痒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
使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氯苯那敏等,进行脱敏治疗。目的是减轻人体的过敏反应,使症状减轻。
对于重症患者,可以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通过抑制人体全身异常免疫反应,即能抑制超常的过敏反应而起到治疗作用。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当局部皮肤的水疱没有出现破裂时,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清洗。起到收敛和保护皮肤的作用。
布氏杆菌红斑一般经规范化治疗,能及时缓解症状,一般可以治愈。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药,按时复诊,预后较好,能够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本病经规范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布氏杆菌红斑治疗及时,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布氏杆菌红斑治疗期间要遵循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面诊观察皮损恢复情况,同时会复查布氏杆菌抗原检查,具体复诊时间以医生为准。
布氏杆菌红斑的治疗和饮食的关系不大,治疗期间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膳食均衡、补充营养。无需特殊饮食注意。
布氏杆菌红斑患者在发病期间应注意皮肤防护以防止抓破及感染,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及适当的运动锻炼,做好个人卫生清洁,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患者皮损处有瘙痒感,应避免用手挤压或搔抓,以免造成皮肤感染。
适当运动锻炼,如慢跑、快走、爬山等,增强免疫力。
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加量或减量,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布氏杆菌红斑的传播途径是接触到病畜的分泌物或者饮用未经消毒的病畜乳品,其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故需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病畜、不喝未经消毒的奶制品,本病高危职业人群定期体检,可有效预防本病发生。
对于从事本病高危职业的人群,如兽医、牧羊人等,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防止无意间接触患本病的牛、羊等病畜。
对于高危人群,如兽医或牧区牧民,接触牲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等。
对于牧区居民,如果发现病畜,应及时处置。
长期接触牲畜的有关人员应定期进行布氏菌苗预防接种。
健康人尤其是牧区牧民,不能饮用未经消毒处理的奶制品,也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注意个人卫生,如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4418点赞
[1]温杰,杜三军,吴远慧.结节性红斑合并布氏杆菌病感染二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06).364-365.
[2]王栋才,赵新芳,白贺霞.人布氏杆菌病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1).147-149.
[3]赵丽丽,朱洪权,李爱丽,韩英博.布氏杆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06).1029-10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