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溢症是非哺乳期成年女性双侧或单侧乳头分泌乳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分泌物,并可随原发疾病的不同出现头痛等伴随症状,多见于非产褥期或停止哺乳半年后女性,也可见于少数男性,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可以确诊,使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本病。
乳溢症的病因包括疾病性因素和非疾病性因素,好发于非哺乳期女性,过度刺激乳头、长期使用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药物、患有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疾病都是乳溢症的常见诱发因素。
下丘脑浸润和变性疾病,如垂体瘤等。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瘤、肾癌、未分化支气管癌、淋巴瘤等。
如性活动和哺乳时,乳头受到刺激,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溢乳。
精氨酸、二氢麦角胺、异烟肼、法莫替丁、口服避孕药等。
无任何药物和疾病因素,无血清泌乳素升高,自发性出现溢乳现象。
过度刺激乳头、长期使用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药物、患有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疾病都是乳溢症的常见诱发因素。
目前临床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各个年龄段均可见患此病。但由于各种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较难展开,目前无确切数据。
非哺乳期的女性为乳溢症的常见发病群体。
乳溢症的典型症状为非哺乳期双侧乳头或单侧乳头出现乳白色分泌物,因为引起溢乳的原发病不同,还可出现闭经、头痛、多毛、月经稀发、月经量少等其它症状。
非哺乳期双侧乳头或单侧乳头出现乳白色分泌物,以双侧乳头同时溢乳的情况常见,分泌物为自然溢出或挤压后溢出,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分泌。
一般乳房大小正常,少部分患者可有增大或萎缩,男性溢乳多伴有乳房肥大。
多为继发性闭经,表现为月经稀少或长期闭经。闭经时间长者,外阴萎缩、子宫明显缩小。闭经时间短者,子宫正常或缩小。
主要出现雌激素缺乏体征,表现为心悸、潮红、出汗、性交痛、阴道干涩等。
乳溢症除了主要症状外,还可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出现多毛、头痛、闭经、月经量少、月经稀发等症状。男性患者多伴有阳痿、性欲减退等情况。
非哺乳期和非孕出现泌乳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妇科或乳腺专科等科室就诊。做病史、体格、实验室和影像学等检查,确定病因。
非哺乳期和孕期出现泌乳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妇科或乳腺专科就诊。
乳溢症一般到妇科或乳腺专科进行诊疗;如果怀疑为垂体瘤,也可以请肿瘤科医生会诊。
出现溢乳多长时间了?
溢乳的数量和颜色、质地都是什么情况?
有没有头痛的症状?
月经是否正常?
近期都使用过什么药物?
近期有没有情绪上的特殊变化?
询问既往史、现病史、生活史,重点了解患者的经产史、溢乳的特点和色态量、用药情况、患病情况等信息。
重点对乳房进行体检,了解乳腺有无病变。观察乳房的对称性和大小、硬度和弹性、乳房皮肤、乳头及乳晕的情况,有无压痛和包块,有无乳头溢出乳汁或乳样分泌物。
属于必查项目,检测最好在上午9~12时,检测前避免剧烈运动和乳头刺激大于30分钟。基础状态下,血清催乳素>1.14nmol/L(25μg/L),为高催乳素血症,血清泌乳素水平越高,提示患有垂体瘤的可能性越大。
如血清促黄体生成素、血清卵泡刺激素、血清(浆)孕酮、雌二醇、睾酮等,乳溢症患者可出现血清促黄体生成素等上述激素的水平降低。
乳溢症患者伴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出现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伴肾功能不全时可出现血肌酐水平升高。
出现无法判断分泌的液体是否为乳汁、是否有感染等情况时,可进行此项检查。
可以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并可确定病变的性质。
主要用于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当血清催乳素>4.55nmol/L(100μg/L),应行垂体影像学检查(CT或MRI),明确是否存在垂体微腺瘤或腺瘤。
当血清催乳素>4.55nmol/L(100μg/L),可做垂体影像学检查(CT或MRI),明确是否存在垂体微腺瘤或腺瘤。
垂体瘤可侵犯或压迫视交叉,引起视乳头水肿,也可导致视野缺损;眼底、视野检查有助于确定垂体腺瘤的大小及部位。
在非哺乳期分泌乳汁或乳样分泌物,同时还可表现出闭经、头痛、月经紊乱、多毛等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清泌乳素增高等,即可确诊本病。
两者均可出现溢乳、子宫萎缩的表现,但哺乳性子宫萎缩多由于哺乳因素引起,停止哺乳后子宫可恢复正常,而溢乳症常发生于非产褥期或停止哺乳半年后的妇女,可一直持续到更年期。
乳溢症主要由内分泌紊乱引起。某些症状轻微的患者可先进行观察而不需要治疗,情况复杂患者可根据临床表现使用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方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常用治疗药物有溴隐亭等。
主要是抑制催乳素合成和分泌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溴隐亭、左旋多巴、克罗米酚、卡麦角林等;在使用溴隐亭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6,有药效协同作用。用药期间要检测催乳素水平和用药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多采用经蝶骨切除肿瘤法。乳溢症患者合并垂体腺瘤时,同时出现药物治疗后没有显著效果、出现垂体卒中、不能耐受多巴胺激动剂垂体肿瘤压迫神经产生明显症状等情况时,可以进行手术切除瘤体。
乳溢症经合理、规范的治疗以后可以治愈,因此乳溢症大多数预后良好,不会影响生命周期,需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血泌乳素测定等激素水平、、头部CT等项目。
乳溢症经合理、规范的治疗以后可以治愈。
乳溢症不影响生命周期。
需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血泌乳素测定等激素水平检的头部CT等项目。每3~6个月检测一次血清催乳素浓度,每6个月检测一次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每3个月检测一次肾功能,至少每2~3年对头部进行一次CT或MRI检查。
护理乳溢症与饮食相关性较小,无特殊饮食调理注意事项,维持正常均衡饮食即可。
乳溢症日常护理要注意穿衣、清洁、用药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定期监测血清催乳素浓度、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肾功能。
避免穿过紧的衣服以防压迫乳头;减少其他方式对乳头的刺激。
控制情绪,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情绪抑郁。
避免乱用具补益作用或激素含量高的中药。
平时注意观察乳房的对称性和轮廓,观察乳房皮肤颜色有无改变,观察溢液的颜色、性状变化,还应注意记录月经情况,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部分出现溢乳症状的患者常有长期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的历史,女性尤其显著,另外患病期间情绪抑郁也时也可能加重溢乳的程度,因此要对该病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心情长时间不舒畅、情绪长时间压抑。
乳溢症没有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但是减少服用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的药物,如抗抑郁症药、抗精神病药等,减少对乳头的过度刺激、避免情绪抑郁都是降低溢乳发生概率的有效措施。
4521点赞
[1]郭敏,文宁.闭经溢乳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J].临床合理,2015,(8)6A:154-155.
[2]郜水菊.闭经溢乳综合症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3:673-67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