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梅毒又称之为胎传梅毒,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身心健康的疾病,危害极大。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中所致的感染,其发生受母亲梅毒病程及治疗情况所影响,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胎、流产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万的婴儿在出生时即感染先天性梅毒,多在新生儿期、婴儿期、儿童期发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的趋势,经治疗后多数预后尚好,少数预后较差。
梅毒是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染。先天性梅毒的主要病因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的发生。梅毒感染后可潜伏在体内,在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容易发病。
先天性梅毒是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胚胎感染的危险程度与循环在母血中螺旋体的数量有关。患梅毒的孕妇在孕期任何阶段均可经胎盘将本病传播给胎儿,但一般认为16孕周前螺旋体被胎盘绒毛膜的郎罕层阻断,较难进入胎儿体内,16孕周后郎罕层逐渐萎缩,胎儿易被感染。
根据近年流行病学报道,我国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感染率也在增加,特别是育龄期女性。
孕母患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时,其胎儿大多数会受到感染,常导致胎儿的流产、死产、早产、死胎或在新生儿期死亡。而母亲患早期隐性梅毒时,胎儿感染率约40%。如母亲为晚期梅毒患者,其胎儿感染率约6%~14%。如孕母经适当治疗者,新生儿患病率明显下降。
先天性梅毒是由于梅毒螺旋体经过胎盘传染胎儿所致,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多在妊娠期发病。
孕妇感染梅毒,梅毒螺旋体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大量繁殖,侵入各个脏腑或组织,可导致新生儿患病。
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的各个器官,造成多器官损害,大多数患儿出生时无症状,于2~3周后逐渐出现,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幼儿肝脏肿大、黄疸、生长发育迟缓等,若未经治疗,可能出现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死亡或发生严重感染。其中2岁以内发病者为早期梅毒,主要是感染和炎症的直接结果。2岁后为晚期梅毒,主要为早期感染遗留的畸形或慢性损害。
发生率为15%~60%,鼻炎为早期特征,于生后1周出现,可持续3个月之久,表现为鼻塞,分泌物早期清,继之呈脓性、血性,含大量病原体,极具传染性,当鼻黏膜溃疡累及鼻软骨时形成“鞍鼻”,累及喉部引起声嘶。皮疹常于生后2~3周出现,初为粉红、红色多形性斑丘疹,以后变为棕褐色,并有细小脱屑,掌、跖部还可见梅毒性天疱疮。其分布比形态更具特征性,最常见于口周、鼻翼和肛周,皮损数月后呈放射状皲裂。
约占80%~90%,但多数无临床体征,少数可因剧痛而致“假瘫”。主要为长骨多发性、对称性损害,X线表现为骨、软骨骨膜炎改变。
见于50%的患儿,无触痛,滑车上淋巴结肿大有诊断价值。
几乎所有患儿均有肝大,其中1/3伴有梅毒性肝炎,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可持续数月至半年之久。
表现为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增多、血小板减少及Coombs试验阴性的溶血性贫血。
在新生儿期罕见,多在生后3~6个月时出现脑膜炎症状,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数增高,蛋白呈中度增高,糖正常。
肺炎、肾炎、脉络膜视网膜炎、心肌炎等。晚期先天性梅毒症状出现在2岁后,主要包括楔状齿、马鞍鼻、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智力发育迟缓等。
患儿可因肝功能受损、贫血、脑膜炎等,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先天性梅毒严重威胁婴幼儿的生命健康,要采取及早预防、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的方式,以达到缓解症状、减轻并发症目的。配合医生进行显微镜检查、血清学试验、脑脊液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新生儿败血症、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巨细胞感染相鉴别。
孕产妇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一旦发现胎儿发育异常或母体发生病变时,都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若出现幼儿生长发育缓慢、肝脏肿大、病理性黄疸等临床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若出现严重的不适或并发症时,如骨损害、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膜损害等严重的症状,此时不可延误病情,要立即就医。
绝大数患儿优先考虑前往儿科或感染科进行就诊。
若患儿出现严重的不适反应或并发症时,要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前往相应的科室进行就诊,如重症医学科、肝病科、皮肤科等。
发病的时间?
目前主要的临床症状是什么?
患儿的饮食、精神状态及大小便是否正常?
外院是否已进行相关检查及用药经过?
是否有家族遗传史及直系亲属的健康情况?
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显微镜检查适用于早期梅毒的诊断,可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病损基部浆液内的梅毒螺旋体,可用银染色法或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活体组织检查梅毒螺旋体,还可采用多功能显微诊断仪直接观察样本内病原体。
血清学试验是先天性梅毒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根据所用抗原不同可分为非螺旋体抗原和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两类,如上述试验阳性,还可做定量试验,以便用于具体疗效的判断,但仍可能出现假阳性的发生。
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非螺旋体试验、细胞计数及蛋白测定等,脑脊液检查可以除外神经梅毒的情况,如神经系统或眼部症状、体征等,若脑脊液检查出现异常的表现时,要警惕神经性梅毒的发生。
先天性梅毒主要根据母亲有梅毒病史、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确诊。
母亲有梅毒病史。
患儿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黄疸、肝脏肿大、贫血等。
取胎盘、羊水、皮损等易感部位标本,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找梅毒螺旋体,但阳性率低。相关检查包括荧光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免疫印迹试验、梅毒螺旋体基因重组抗原的快速检测,出现阳性反应。
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是比较复杂的检测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要结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多种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减少误诊率。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便血,休克,呕血等,主要通过血常规、血沉、致病菌培养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新生儿败血症致病菌以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多见,先天性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
单纯疱疹病毒是最早发现的人类病毒,该病毒感染多可累及皮肤、眼部、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成簇出现小水疱,不仅造成局部感染,严重时可发生全身性感染,可通过病毒血清学检查鉴别。
巨细胞感染是巨细胞病毒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性感染,主要表现为肝肿大、持续性黄疸、皮肤瘀点、脉络膜视网膜炎等症状,与先天性梅毒在临床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可通过病毒学检测以明确诊断。
先天性梅毒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遵循早期、系统、足量的原则,以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为主要治疗目标,先天性梅毒患儿一般一个月内可结束治疗。
对于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病程不到一年的潜伏期的梅毒,主要使用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进行治疗,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及耐药感染,因此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禁止使用。
注射用青霉素钠是先天性梅毒的首选药物,主要由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毒性反应、耐药感染、心力衰竭等,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其禁忌症。
丙磺舒片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用药,与青霉素等同用时,可以升高血药浓度并延长维持时间,能够增强青霉素的治疗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需要注意的是对本品过敏或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止使用。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可以选用头孢曲松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因此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严禁使用。
四环素也可以作为治疗先天性梅毒的常用药物,但不良反应较多,需要慎用。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药治疗作为治疗先天性梅毒的辅助疗法,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先天性梅毒在临床症状上兼有口苦、口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表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上主要以清热利湿、解毒祛梅为原则,多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先天性梅毒主要见周身起杨梅疮,或见丘疹、脓疱、鳞屑等,兼有口干咽燥、大便秘结等表现,治疗上以凉血解毒、泻热散瘀为原则,多选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
主要表现为关节、骨骼的疼痛,行走不利,肌肉消瘦等,治疗上以滋补肝肾、填髓息风为原则,选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
先天性梅毒患儿经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症状可以明显得到改善、延缓病情的进展,若发生多脏器功能损伤时,则预后很差。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先天性梅毒患儿治疗及时,一般能够治愈。
先天性梅毒患儿若治疗得当,一般不会影响患儿生命,若疾病进展,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
先天性梅毒患儿治疗结束后,应在第2、4、6、9、12个月时去医院进行复诊,具体时间根据医嘱决定。
先天性梅毒患儿饮食上不建议母乳喂养,以免梅毒螺旋体通过母乳传染给宝宝。根据患儿耐受情况,实行婴儿配方奶按需喂养,每次相隔不超过3h。对吸吮力差或不能吸吮的患儿采用胃管喂养,并做好胃管的护理。年龄较大的儿童,饮食上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合理饮食。
对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应重视症状观察和对症护理,严格消毒隔离,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工作,改善预后。
了解治疗药物适应症、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给患儿正确服用。
患儿的一切物品要严格消毒,一次性物品集中焚烧处理,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注意保持患儿双眼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眼部,去除分泌物,再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以防止感染。
患儿鼻塞分泌物多时,及时予以吸痰,保持鼻腔清沽通畅。吸痰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注意保持其床单位整洁干燥,及时更换湿衣物、尿布。保持其全身皮肤清洁,每日进行温水擦浴1次。加强臀部皮肤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皮肤感染。
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并保持空气通畅。
建议人工喂养,防止增加后天感染的机会。
人们普遍认为先天性梅毒是一种性病,患儿一旦出生并确诊,家长往往会焦虑、恐惧、悲观、自责,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医务人员可向家属解释此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及预后,讲解及时治疗本病的必要性,使家属认识到先天性梅毒是可以治愈的,多鼓励、开导家属。
先天性梅毒危害性极大,一旦早期确诊,应尽快制定治疗方法,严格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以期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注意患儿与母亲一同治疗。
先天性梅毒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先天性梅毒的防治,主要是及时发现孕妇患有梅毒,在孕期就进行治疗。
对备孕或孕期中的女性进行梅毒筛查,进行早期预防。
对伴侣进行相关的检查,如检查是否为梅毒携带者,若为梅毒携带者,建议治愈后再备孕。
注意性生活卫生,做好婚前检查,孕前、产前梅毒筛查等。
孕前发现梅毒感染,建议治愈后再备孕。孕期发现梅毒感染,必要时可遵医嘱终止妊娠。
4639点赞
[1]陈红风.中医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2]叶茹意,茅双根.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中华全科医学,2018
[3]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林俐,童春晓.39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06):521-52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