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是一种皮下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堆积构成。多发性脂肪瘤是指脂肪瘤的数目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多发性脂肪瘤质地十分柔软,边界清晰。脂肪瘤对身体无伤害,一般无需治疗。如果多发性脂肪瘤的瘤体特别大或者自觉影响生活,可以手术切除,通常预后良好。
全身都会长脂肪瘤,但一般都不大,通常无疼痛,有很明显的遗传性。脂肪瘤数目多,没必要手术治疗且术后极易复发。
四肢脂肪瘤大多集中在四肢,部分瘤体压迫时会有疼痛,又称为痛性脂肪瘤。严重的整只手臂全是鼓出来的大包,大多数也是因为遗传因素引起的,疼痛影响生活时,最好去医院治疗。
颈部长大量脂肪瘤,而其他部位不长,一般不影响进食和呼吸。大多出现在40~50岁以上的男子身上,大多有酗酒史。
多发性脂肪瘤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大多数认为与遗传、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部分罕见疾病以及压力因素有关。
经常进食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会使身体的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常积聚、变硬,过度饮酒也会产生酒精性脂肪肝。
工作压力过大会使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
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脂肪含量上升会产生脂肪瘤。
偶有家族性多发性脂肪瘤的报道,发现患者基因异常突变,可导致脂肪组织沉积。
Gardber’s综合征、Cowden综合征、Madelung’s综合征等可能导致多发性脂肪瘤的出现。
患有高血脂、糖尿病或者肥胖的患者,其发病率也会增加。
多发性脂肪瘤一般多发在40~60岁的男性,女性患者较少,但也可多发于较肥胖的女性,脂肪瘤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多发性脂肪瘤好发于经常进食高胆固醇食物的人群、酗酒人群、饮食无规律的人群、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经常熬夜的人群以及有该病家族病史和肥胖人群。
多发性脂肪瘤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生长较为缓慢,有些脂肪瘤可能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受压症状,可能引起肢体活动受限。发生在颈部的脂肪瘤,还可能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多发性脂肪瘤患者的肿块一般是两个以上的,最多的可达数百个。多发性脂肪瘤一般会发现在皮下有多个肿块,呈扁球形、结节分叶状或蒂状。
脂肪瘤质地十分柔软,边界清楚,轻轻按压活动度良好。
患者一般没有痛感,但是如果压迫到神经、血管等组织,可能会引起疼痛。
一般较小,脂肪瘤直径通常小于5cm,但是会增长,当直径大于5cm时可称为巨大脂肪瘤。
脂肪瘤如果压迫附近的关节、器官、神经或许多血管,会产生相应的压迫症状,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多发性脂肪瘤多呈扁球形,也可呈结节分叶状或者蒂状。
脂肪瘤切除后综合征:手术切除脂肪瘤时可能会伤及周围脏器造成功能受损,患者切除脂肪瘤后会出现脂肪瘤切除后综合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道症状及全身乏力、面色苍白等全身营养不良症状。
手术后会留下疤痕,会影响外貌,患者可能会出现自卑的心理。
若脂肪瘤体积较大,压迫到气管,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压迫到神经组织,可导致患者出现癫痫、四肢麻木等情况。
一般皮肤出现脂肪瘤时就要去医院检查,确诊病因。患者感觉到疼痛或出现脂肪瘤影响形象问题时,可以通过手术方式进行切除,脂肪瘤过大会产生压迫症状,可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
皮下有一个结节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多发、多个皮下脂肪瘤,应及时就医。
出现脂肪瘤压迫症状,应立即就医。
局部出现疼痛不适,应及时就医。
脂肪瘤短期内增长速度够快或发生破溃,怀疑恶变,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皮肤性病科、普外科。
出现压迫,需要切除的症状,可去整形美容科。
就医的原因是什么?有哪里不舒服?
脂肪瘤产生在哪些部位?
脂肪瘤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是否因为脂肪瘤产生情绪?
既往有什么病史?
通过视诊可以观察到脂肪瘤的位置和数量,通过触诊确定肿块的大小、质地和活动度。
患者病理切片取部分组织,在镜下观察确定是否为脂肪瘤。在脂肪瘤细胞中可看到大量的成熟脂肪细胞被纤维囊完整包裹,形成小叶状的脂肪瘤,若脂肪瘤中发现成熟脂肪细胞代表脂肪瘤处于生长的状态。
可通过B超、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以除外血管瘤、淋巴管瘤、脂肪肉瘤等有相似表现的疾病。
视诊、触诊出现多个脂肪瘤,一般超过两个,形状一般为扁球形、结节分叶状或蒂状。脂肪瘤质地柔软,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在镜下发现脂肪细胞,即可确诊为多发性脂肪瘤。
脂肪肉瘤是成人软组织肿瘤中较常见肿瘤之一,其来源于血管周围、体腔下及肌间间隙的未分化间叶细胞,由前脂肪细胞到成熟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构成,较少数可能为脂肪瘤恶变而来。
血管瘤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血管瘤是一类常见的血管肿瘤性病变,其病理学特征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
淋巴管瘤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属于错构瘤的一种。临床统计发病率仅次于血管瘤,是原始淋巴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大致可以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跟囊性淋巴管瘤。
多发性脂肪瘤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处理的,如果脂肪瘤出现快速生长的倾向或患者感到疼痛,应进行手术切除,同时配合吸脂、药物溶脂进行治疗。
本病无药物治疗。
较小的脂肪瘤在肿瘤表面皮肤上做一个小切口,全层切开后用力均匀的挤捏脂肪瘤,使之自行滑出至皮肤切口,然后切除,并加压包扎,防止血肿形成。较大的脂肪瘤需要做一个更大的切口来彻底切除脂肪瘤,也可以结合抽脂术,先抽吸一部分脂肪瘤后再进行手术切除。
在肿瘤和切口的皮下脂肪层注入少量肿胀液,在瘤体内大量注入肿胀液,使皮肤肿胀,瘤体发硬,之后从切口处插入吸管,多个方向抽吸脂肪瘤。术后放置引流条,加压包扎。这种方法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有效,但由于该方法注入大量肿胀液,对于脂肪瘤的边界判断不够清晰,不能确定脂肪瘤是否完全吸取干净。
药物溶脂是将营养素、氨基酸、维他命、酶类和作用于微循环生物制剂等药物注射到皮下脂肪层,再通过溶脂针将脂肪溶解并引流出体外,可排出所做部位90%的脂肪。整个溶脂手术过程轻松、短暂。溶脂液含有大量的营养成份,溶脂的同时令其他细胞可摄入足够的养份,收紧营养皮肤,增加弹性。术后皮肤无青紫现象,无凹凸不平硬化现象,效果立竿见影。
多发性脂肪瘤一般手术治疗预后较好,通常不会复发。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只要有脂肪的部位都可以长脂肪瘤。术后要注意饮食,过度饮食会使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加,增加脂肪瘤的可能性。
多发性脂肪瘤能够治愈,治愈率达85%以上。
多发性脂肪瘤一般情况下对生命无影响。
多发性脂肪瘤一般无后遗症。
一般术后七天复诊,可进行视诊、触诊,以观察皮下是否有脂肪瘤。
多发性脂肪瘤患者要注意食品多样化,不仅可以满足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还能抑制有害的致癌物质。还要保持营养的均衡,维持理想的体重,因为多发性脂肪瘤也和肥胖有关系。
建议进食含有足够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偏重于吃精细的食物会导致淀粉和纤维素饮食不足,可以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干豆、全谷类的食品、豆类及其制品,增加淀粉和纤维素的摄入量,可以降低多发性脂肪瘤的发生率。
避免过多胆固醇的摄入,低脂肪饮食可以减少多发性脂肪瘤的发生。
避免进食过多的糖,含糖太高的食物往往脂肪和热量也较高,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低的食物,对健康是不利的。
避免进食太多的钠盐,食盐摄入太多和多发性脂肪瘤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
脂肪瘤患者的护理主要是舒缓患者心理上的负担,注意患者的饮食,吃饭不宜过饱,7~8分饱即可,然后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的通畅,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
注意饮食过滤,不要暴饮暴食,饮食要有规律。应当按时吃早餐,不吃早餐会使原来的瘤体增大、增多。
患脂肪瘤后不能剧烈活动,需做舒缓的活动。解除忧虑、紧张情绪,病人应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不能喝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脂肪瘤。
可对肿块的变化进行监测,例如生长的速度,质地是否变硬,活动度是否变小。如果有明显的变化,需要及时就医。
由于多发性脂肪瘤影响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家人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理情况,必要时要看心理医生。
脂肪瘤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不能有过激的行为,不能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如奶油蛋糕、糖果、奶酪。如果肿块增长、增大较快,局部疼痛症状加重,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发生恶性病变。
预防多发性脂肪瘤要控制酒及酒精类饮品,规律性饮食搭配、吃好早饭对脂肪瘤病人至关重要,要选择低碳水化合物。
保持愉悦的心情非常关键,脂肪瘤和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工作,使病人能够保持精神愉快,积极配合治疗。
要绝对禁酒及酒精类的饮料,因为酒和酒精的饮料能够使脂肪瘤增长变大。
少吃油腻、高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以及蛋黄等。
积极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脂肪迅速堆积。
4445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下册)[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627-1628.
[2]武忠粥,杨光华.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41.
[3]宋骁军,韦旭明,盛鹏.改良吸脂管治疗体表多发脂肪瘤[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28(2):146-14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