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性弱视又称屈光类似性弱视,由双眼未矫正的大致相同高度屈光不正所引起,是一种少见的弱视类型。这种弱视是指两眼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儿,两眼视力相等或相近。据临床观察,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这种弱视因双眼屈光度相差不多,不存在物像融合障碍,所以一般不会引起黄斑部功能的抑制。只要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视力大多会逐渐提高,但需要较长时间。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主要病因为双眼高度屈光不正且未及时矫正,好发于有屈光不正未及时矫正的群体、父母双方或一方有弱视、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病史的群体。长期歪着、侧躺看电视、看书或可诱发本病。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由于双眼高度屈光不正(远视≥300D、近视≥600D、散光≥200D)并且未及时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而造成的弱视。屈光不正患儿视网膜上由于长期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致使视觉细胞发育欠佳、功能低下,极易因此而导致弱视的发生。
长期歪着、侧躺看电视、看书,可引发屈光不正的发生,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
近年来我国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总体发病率有所增加,小学阶段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发病率在32.50%,初中阶段屈光不正性弱视发病率在59.40%。
有屈光不正未及时矫正的群体,已发现有屈光不正但未及时矫正的群体,可出现矫正视力的下降,发展成弱视。
父母双方或一方有弱视、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病史的群体,高度的近视、远视、散光等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可能会造成后代出现类似的视力障碍。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典型症状为视物不清、立体视觉下降、视物行为异常。部分人在长期看书后可出现视疲劳的表现,如眼球酸胀、恶心等其他症状,患儿的主要并发症为内斜视。
患儿可出现渐进式的视力下降,坐在同一位置看黑板上的文字逐渐看不清。
患儿下楼梯易摔倒,不能完成穿针等需要精细目力的操作。
家长可观察到患儿易眯眼看东西,看书时坐姿不正。
视疲劳,部分患儿眼部的调节能力下降,在长时间固定姿势看书写作业后,可出现眼球酸胀、眼眶胀痛甚至有恶心、呕吐等表现,休息后即可缓解。
屈光不正性患儿有高度远视、散光,造成视远、视近时调节与集合的平衡失调,发生调节性内斜视。
患儿常因出现一段时间以来的进行性视力下降而就诊于眼科。通过行视力检查、屈光状态检查、散光检查、眼底检查等,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确诊,并与先天性弱视等病进行鉴别。
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家长发现小儿不能完成立体拼图、穿针等需要精细目力完成的活动时,应带小儿及时就医。
患儿常就诊于眼科。
目前出现了什么症状?(如视物不清)
症状已经持续多久?
既往有无眼部疾病史?
发病前有无经常躺着、歪着看电视、看书等经历?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患儿需进行近视、远视的视力检查。本病患儿常出现高度的远视。
需要进行散瞳验光及综合检影来检查屈光状态,可判断出患儿有无屈光不正的存在,是确诊的依据之一。
儿童可以进行散光表检查法,看各方向的辐射线条是否同样的清晰或者同样模糊。
检查患儿的眼部有无器质性病变。
本病的确诊主要依靠检查结果,包括患儿的眼底检查提示患儿眼部无器质性病变,但矫正视力无法达到0.8可确诊为弱视。屈光状态检查显示患儿有屈光不正,视力检查和散光检查提示患儿有高度远视、散光。
可通过眼底检查鉴别,先天性弱视的患儿有黄斑的病变,而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儿无眼部器质性病变。
屈光不正性弱视需要较长的治疗时期,对于大部分患儿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包括屈光矫治、遮盖疗法、精细锻炼以及弱视治疗仪协助治疗等,将多种治疗方式进行结合,有利于填补单独治疗方式的缺陷,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增强治疗效果。
佩戴矫正镜是本病首选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儿年龄、视力状况、验光等相关检查结果为患儿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
因本病的弱视常双眼发病,需要通过采用双眼交替遮盖方法来锻炼患眼进行治疗。
可让患儿参与到绘画、穿针等需要精细目力的训练中。如让患儿进行穿针训练中,依据不同患儿实际情况,要求患儿每天完成固定数目的穿线等。
弱视治疗仪运用红光闪烁方式促使感红光敏感的黄斑中心凹视锥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对视觉系统起到激活作用,有助于视觉系统的发育进程。
海丁格刷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将旁中心注视转变成中心注视,可以提升弱视眼的视力。
此病一般无药物治疗。
此病一般无手术治疗。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儿经过及时的正规治疗可以得到矫正,不会因本病而危及生命。未及时正规治疗的患儿可有高度远视和散光,建议患儿定期复诊。
能够及时正规治疗的患儿可以逐步将矫正视力提高到1.0。
屈光不正性弱视只出现视力下降,不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高度远视及散光,未经及时矫正治疗的患儿可有高度的远视及散光的出现。
患儿每月复诊1次,根据复诊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比如在遮盖期间如果健眼出现视力下降,此时应暂停健眼的遮盖,待健眼视力恢复正常后开展遮盖处理。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维持正常饮食即可,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家长要注意每餐食均应保证患儿有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的摄入,鼓励孩子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日常生活管理在于科学用眼、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保证充足的睡眠休息。家长要定期带患儿进行复查、同时注意安抚患儿。家长要特别注意弱视的矫正是长期过程,不得私自中断。
患儿在生活中科学用眼,比如避免看东西过近、看东西太久,避免趴着或躺着看东西。
患儿日常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在黑暗环境中长期盯着过亮的电子屏幕。
小儿可因需要进行眼部遮盖治疗而烦躁不安,家长应及时安抚患儿,劝慰患儿配合治疗。
家长应注意监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出现患眼视力继续下降的情况,每月带患儿复查一次,患儿自觉视力无好转时要注意及时就医。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矫正需要长期持续,家长及患儿应注意严格遵医嘱进行矫正恢复训练,不得私自中断。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预防措施在于用眼时保持环境光线明亮,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及避免过度、长期用眼。
用眼时保持环境光线明亮,儿童学习、娱乐的环境应保持光线明亮,避免让孩子在黑暗环境中使用电子设备,避免在暗处看书。
避免长期、过度用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避免长期、多度用眼,看书1小时应起身眺望远方。日常应注意让孩子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读、写等近距离用眼。
4338点赞
[1]李平余编著.婴儿和儿童眼病早发现早治疗[M].金盾出版社,2013.08,86.
[2]李珂.左旋多巴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1):3498-3499.
[3]罗晓燕.综合疗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者的远期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5):81-83.
[4]李传虎.实用眼科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12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