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婴儿期较多,新生儿也可发病。肺炎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中的一大类常见细菌,是一种致病力非常强的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类的上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生殖道中。小儿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后,肺炎链球菌本身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液,而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这种病变称为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虽然医疗水平在不断进步,但该病的死亡率仍占16%~37%。30%~52%的幸存者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听力丧失、局灶性神经功能缺陷及认知障碍等,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肺炎链球菌不产生外毒素,靠荚膜致病,机体可获得短期免疫力,容易复发。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与机体抵抗力弱有关。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是革兰阳性球,属于链球菌科,为兼性厌氧菌,可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肺炎链球菌通常在人体部寄居,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大多数况下细菌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携带者多不发病。少部分发病者,肺炎链球菌在局部通过呼吸道部浸润,通过各种毒力因子的作用,黏附机体黏膜,逃避免疫细胞的吞噬,大量增殖,破坏和逃避机体免疫屏障,可能进入血流,引起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并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引起脑膜炎,还可能其他器官或组织,引起一些少见的感染,如心内膜炎、骨关节炎等。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在冬春季节高发,与该季节呼吸道疾病流行有密切关联,小儿在此季节易患上如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到肺炎链球菌,进而诱发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比较常见,好发于冬春季,与呼吸道疾病流行有关。肺炎链球菌是我国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容易感染到肺炎链球菌。
小儿的颅骨骨板如果受到破坏,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这些被破坏的骨板岩裂缝,进入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侵犯到脑部,从而直接诱发出现脑膜炎。
小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因为内耳蜗窗或骨胶囊结构开放,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这些开放的通道直接侵犯脑部,从而导致脑膜炎。
身体抵抗力不足,容易感染到肺炎链球菌。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症状多有发热、头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表现。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可出现硬脑膜下积液、颅内压增高症等并发症。
体温多在38℃~39℃,最高可达40℃,是本病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症状。
全头剧烈疼痛,逐渐加重,感觉头部炸开,在剧烈活动或咳嗽时疼痛可加重。
四肢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动,严重时可见口中吐白沫。
呈喷射性,即从胃里面直接喷岀口腔。
对外界的刺激毫无反应,感受不到痛感。
颈部肌肉僵硬,低头时下巴不能贴近胸部,或在低头时感觉颈部有牵扯样疼痛。
常见于1岁以下的肺炎链球菌及流感杆菌脑膜炎患儿,亦可见于流脑和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病情较重者可有硬脑膜下积脓。硬膜下积液有明显的炎症改变或培养出细菌时即可诊断为硬膜下积脓。与脑积水相反,硬脑膜下积液亦可见于得到及时正确治疗的患者。
急性弥漫性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为常见合并症,若程度严重,进展急速,则可发生颞叶沟回疝和枕骨大孔疝。
亦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预后不良和严重后遗症的重要原因。年龄越小、延误诊治时间越久,发生率越高。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者尤多。感染途径系经过血行播散,脉络膜裂隙直接蔓延或经脑脊液逆行扩散。早期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小儿如有感冒后发热、惊厥等症状,必须做紧急处理,及时就医。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多通过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可确诊,还需注意本病与病毒性脑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秋冬季患者出现感冒后发热、头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当患者出现体温高达40℃、剧烈头痛,且随着身体活动用力时疼痛明显加重,四肢肌肉出现不由自主地抽动,以及出现喷射性呕吐、昏迷、休克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多数患者优先到儿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感冒、发热等)
症状出现多久了?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去过人员密集的地方吗?
通过问诊和体格检查进行初步诊断。首先询问了解患者发病的基本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了脑膜刺激征,给医生下一步采取哪一种检查提供依据。
目的是检查患者是否出现白细胞升高,判断是否出现感染,给医生对病情的整个发展提供实验室依据。
在腰部穿刺抽取患者的脑脊液进行进行生化检测和细菌培养,检查意义是判断脑脊液是否出现成分的改变,还能检测出是否有肺炎链球菌,从而可以明确诊断。
将抽取出的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主要目的是检出是否有肺炎链球菌和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进行确诊。
婴幼儿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乳突炎、颅脑外伤等病史。
患者出现头痛、呕吐、颈强直等症状。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高,脑脊液稍微浑浊,培养可见大量肺炎链球菌,在未见细菌的情况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炎链球菌特异性DNA,可确诊。
Mollaret脑膜炎为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病,以良性复发为特点。青少年多见,发病年龄最小者5岁。表现为发作性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有时停癫痫大发作、晕厥、昏迷,一过性视力、语言障碍,暂时性面瘫、复视、随孔不等大等。症状多突然发作,数小时达高峰。每次持续时间短暂,约3 ~7天后症状突然消失,两次发作期间无任何异常。脑脊液量脓性,蛋白增高,糖轻度减少,白细胞明显增多,瑞氏染色见大单核样细胞即Mllarel细胞,该细胞体积约为正常单核细胞的4~5倍,细胞膜不清,胞浆多呈灰色,有空泡无颗粒,细胞核折叠有凹陷,部分有分叶,无核仁。1~2日后脑脊液即以淋巴缅胞为主。细菌、真菌、病毒检查均为阴性。Mollaret 细胞大量检出是诊断本病的重耍依据,以此鉴别。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及时给予正规的大剂量抗生素,并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正确选择对肺炎链球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
患儿应卧床休息,要供给足水分。除脑性低钠血症外,一般发生严重电解质紊乱者较少。因此婴幼儿输液可给维持液或其他1/3张液体,按60~80mL/(kg·d)计算。必须防止补入过多液体,以免发生脑水肿而加重病情。但若仅补入无盐溶液,即使并未过量,亦易引起水中毒。
患儿就诊时或在治疗过程中,若有频繁惊厥或颅内压增高,必须做紧急处理。频繁惊厥如不控制,将引起脑缺氧及呼吸衰竭。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脱水疗法,若因硬脑膜下积液较多,而发生颅内压增高时,应及时作硬脑膜下腔刺穿放液减压。
应同时治疗中耳炎、乳突炎、颅脑外伤等原发病,对复发性脑膜炎应找出原因,达到彻底根治。对颅内压增高者应用脱水疗法。若因硬脑膜下积液较多,而发生颅内压增高时,应及时做硬脑膜下腔穿刺放液减压。
因一般剂量的青霉素通过血屏障浓度有限,不易达到有效治疗目的。以选用青霉素钠盐为宜,不必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一般也不主张鞘内注药,也可使用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
疑似肺炎球菌脑膜炎或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的所有儿童,初始经验治疗应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曲松。一旦获取脑脊液培养和药敏结果,则应据此调整抗菌药物。如果对青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敏感,则应停止万古霉素的继续使用,只有当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不敏感时,才应该继续使用万古霉素。
对试验性肺炎球菌脑膜炎的观察证明,地塞米松能减轻颅内压,减少脑的水含量和脑脊液中乳酸和地诺前列酮浓度,减少血浆蛋白进入脑脊液。其抗炎机制是减少肿瘤坏死因子的生成。
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主要作用是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PGE2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加氧酶的活性。己酮可可碱可降低中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减少中性粒细胞超氧化物的产生,抑制肿瘤坏死因子释放。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预后与年龄、细菌种类、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等有关。婴幼儿抵抗力差,早期诊断较困难,故预后差。一般患儿预后较好,不影响生存。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能治愈。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者可长期存活,一般寿命不受影响。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年幼者更常见,多因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当所致。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急性期如有严重抽搐、长时间神志不清和其他明显脑损伤表现,均有可能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征,轻或重度精神发育迟缓,反复抽搐发作,语言发育障碍,脑积水,运动功能障碍和偏瘫等。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肺炎链球菌所致后遗症分別占7.8%。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者经治疗后可治愈,预后良好,一般不需复诊。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饮食原则为保持充足营养,婴幼儿多以母乳喂养为主,其他患儿注意多补充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对于1岁以下的患儿,家长要记录好患儿喝奶的时间和奶量。
对于1岁以上的患儿,可以给与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蛋花汤蛋羹等。
对于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急性期卧床休息,缓解期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对重症患儿加强病情监测。
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可以定时适当地对患儿进行翻身和拍背,避免出现褥疮或肺部感染。生活环境要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限制家属的探视时间,给患儿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打开灯光时要给患儿拉上遮光帘,避免强光照射到患儿,引起患儿惊慌。
有发热症状的患儿要每1小时监测其体温、脉搏和呼吸,密切关注其是面色是否有变化(如发白、发红等)、神志有无异常(如躁动不安、哭闹等)、有没有频繁呕吐(每1个小时会不会出现一次呕吐),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用药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不要随意停药、减少和增加药物服用量,如有需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采用抗生素治疗时,首先要做药敏试验,避免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危害患儿的生命安全。
小儿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大多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发展而来,因此对婴儿呼吸道感染必须重视,平时即应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减少与患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以尽量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
冬春季节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及时增添衣服,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有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小儿要去正规医院进行处理,要按医嘱进行治疗,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切勿自行处理。
免疫力低下的小儿要多参加室外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如跑步、打羽毛球打篮球等,饮食要均匀,不要挑食。
对于接受电子耳蜗抑制的患儿要接受正规手术治疗,遵医嘱复查。
5015点赞
[1]江载芳,申昆玲.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97-999.
[2]王卫平主编.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77-38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