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感染引起的常见性病,一般是由急性淋病转变而来。慢性淋病主要通过性行为感染,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外阴见黄色脓性分泌物等症状,还可引起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盆腔炎等并发症。经过及时正规治疗,患者症状可改善,基本可治愈。
85%男性患者发生急性尿道炎,性接触后2~10天发生尿道口红肿、刺痛、尿痛、排尿困难,以及尿道黄色脓性分泌物,常封住尿道口呈“糊口”现象。可累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可上行蔓延,造成附睾炎、精囊炎和前列腺炎。
女性淋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好发于宫颈、尿道,可表现为排尿困难、阴道分泌物增加、脓性分泌物等,可并发盆腔炎。
表现为外阴阴道炎,阴道排出脓性分泌物,外阴及肛门周围黏膜发生红肿、破溃、疼痛。
新生儿结膜炎大多经产道感染,成人结膜炎常由分泌物通过手指、毛巾等污染眼部引起,表现为眼结合膜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致角膜炎,可发生溃疡、穿孔,导致失明。
主要见于肛交、口交行为者,多数患者无症状,可表现为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直肠炎者肛门烧灼、瘙痒或有里急后重感。
少见,多由尿道分泌物污染所致,如在龟头、冠状沟、下肢近端、手指等处发生小脓疱或者溃疡。
通常发生于女性经期和妊娠期,男性常见于无症状感染。发热、寒战、多关节疼痛、关节炎和腱鞘炎常见。
慢性淋病主要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好发于性生活活跃的青中年人群,机体抵抗力下降、肥胖等均可诱发慢性淋病。
淋病主要为性交直接传染,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此外,接触病人的分必物、衣服、便盆、浴巾等也可间接传染。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淋球菌主要侵犯黏膜,尤其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黏膜亲和力强。感染后淋球菌首先黏附于上皮细胞,此后通过上皮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淋球菌吞人细胞内,在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崩解,淋球菌遂被排至细胞外的黏膜下层,诱发炎症。细菌外层细胞膜上的特异表面附属结构,如菌毛、Por蛋白、Opa蛋白、Rmp蛋白、脂寡糖(LOS)等,在上述的步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淋球菌通常定居于上皮下层,偶尔进如血流,引起播散性感染。在感染和传播过程中淋球菌需适应不利的宿主环境,逃避宿主的防御功能。淋球菌适应及免疫逃避的机制包括表面成分的抗原变异、利用宿主成分以及抵抗不利环境和吞噬细胞的攻击等。
性生活过度、酗酒等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慢性淋病。
紧身化纤内裤与肥胖均可使外阴局部温度与湿度增加,有利于淋球菌的滋生。
本病发病率虽无系统统计、研究,但根据各医疗机构门诊接诊情况统计,可见本病多见于性生活活跃的青中年人群。
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淋病患者为其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
母婴传播:新生儿经过患淋病的母亲产道时,眼部被感染可引起新生儿淋球菌结膜炎。
接触传染:少数人接触有淋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如衣裤、被褥、毛巾、浴盆、坐便器等)而被传染。
性生活活跃的人群更容易通过性接触感染慢性淋病。
同时拥有两个或者多个性伴侣,有可能会造成过度滥交感染淋病。
男性慢性淋病多有症状,常表现为尿道炎症状,如尿痛、排尿困难等;而女性慢性淋病常无症状,也可表现为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增加,呈黄色脓性。慢性淋病还可并发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盆腔炎等疾病。
尿道常有痒感或轻刺痛,晨起在尿道口处可有少量稀薄黏液状分泌物排出,或仅有少量浆液痂封口,挤压阴茎根部或会阴部,尿道外口可见少量稀薄浆液性分泌物溢出。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见淋丝。排尿次数增多,排尿无力并可见终末血尿。
尿道分泌物增多,可呈黏稠之脓性,伴尿频、尿痛、尿急、终末血尿等尿路刺徼症状。
如排尿困难、尿线细弱、射程短,甚至尿潴留。
如性欲减退、阳痿、早泄、遗精。
患者多有慢性腰痛、会阴坠胀感,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官能症。
男性患者在淋菌感染累及后尿道时可出现终末血尿、血精、会阴部轻度坠胀等,夜间常有阴茎痛性勃起。
女性在淋菌感染宫颈内膜时可表现为排尿困难、阴道分泌物增加或者不正常阴道出血。
是淋球菌逆行感染前列腺所致,急性者有发热、尿频、会阴部疼痛,直肠指检示前列腺肿大,压痛明显,如不及时治疗可形成脓肿。
淋球菌逆行感染精囊所致,急性时有发热、尿频、尿痛,终末尿浑浊并带血,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大的精囊,并有剧烈触痛。
淋球菌逆行感染附睾所致,多为单侧,可有发热,阴囊红肿、疼痛,同侧腹股沟和下腹部有反射性抽痛,尿液常浑浊。
淋球菌逆行感染盆腔所致,是宫颈内膜感染上行蔓延导致,包括急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等。
患者在出现尿道口红肿、刺痛、分泌物增多等相关尿道炎症状时,应及时去皮肤性病科就诊,若出现其他不适反应和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医生结合患者的症状以及病理检查的结果,可进行慢性淋病的诊断。本病要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霉菌性阴道炎相鉴别。
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阴道分泌物增多、黄色脓性分泌物等症状,高度怀疑淋病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淋病的患者,若见发热、会阴部疼痛、尿浑浊、血尿、阴囊红肿、疼痛、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性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尿浑浊、血尿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泌尿外科等。
最近外阴部是否存在外伤的情况?
最近有没有不洁性生活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尿道口红肿、有黄色脓性分泌物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热、会阴部疼痛、阴囊红肿、疼痛、腹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直接涂片检查对未经治疗的男性慢性淋病合并急性尿道炎患者有诊断价值,尿道分泌物涂片阳性率可达95%以上,女性宫颈分泌物涂片阳性率为50%~60%。
此为诊断淋病的重要依据,通常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最高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人群:
临床症状轻或不明显的男女患者。
临床表现可疑,涂片检查不典型或阴性的病例。
临床诊断符合,需要测定药物敏感情况以便治疗的患者。
核酸扩增试验真菌培养法可以培养出病原菌帮助诊断和指导用药,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可采用各种类型的标本(包括尿液标本)等优点。
常用纸片扩散法,将涂有各种药物的纸片放在培养皿上,观察抑菌圈大小判断药物敏感度,可帮助指导临床用药。
因淋球菌潜伏于较深层组织内,尿道分泌物检查常不易找到淋球菌。但在急性发作时取尿道分泌物或尿道壁刮取物,亦可取前列腺液涂片检查与培养,可能发现淋球菌。
在连续排尿过程中留取前后两部分的排尿标本,若第一杯浑浊而第二杯清晰,则为慢性前尿道炎﹔若第一杯清晰而第二杯浑浊或有脓丝,或两杯均浑浊,则为慢性后尿道炎或慢性前列腺炎。
尿道镜检查见病变部位组织硬化、瘢痕形成、尿道狭窄等,有时见息肉样变或尿道黏膜颗粒状增生。
典型慢性淋病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阴道分泌物增多、黄色脓性分泌物。
尿道口经常有稀薄黏液状分泌物刺痛,急性发作时分泌物增加,为黏稠脓性,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及终末血尿。
严重时造成尿道狭窄及尿路梗阻。
还可出现性欲减退、勃起不坚、早泄及神经衰弱症状。
分泌物电不易找到淋球菌,急性发作时常为阳性。
尿两杯试验可判断病变部位。
尿道镜梭查可见尿道病变部位组织硬化及瘢痕、尿道狭窄,有时可见息肉或黏膜粒状增生。
轻微尿痛或不痛,尿道分泌物量少,多为黏液状,镜检未发现双球菌,真菌培养可见沙眼衣原体。
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以及尿痛,部分病人阴道分泌物增多,其特征是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镜下可见到芽生孢子及假菌丝。
先天性、炎症性、损伤性或医源性尿道狭窄,有排尿困难、尿线细、射程短,甚至有尿潴留表现。但多为损伤所致,可寻及尿道损伤史,常在尿道球部或后尿道。尿道探子检查及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狭窄段,而非范围较广泛的前尿道狭窄。
慢性淋病患者需要及时治疗,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和手术治疗,治疗周期一般需要持续治疗7~14天。
注意清洁,用相关洗液清洗或灌洗阴部,可消毒、抑菌,保持外阴清洁。
伴有高热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要适当休息,必要时应卧床休息。
此类药物可用于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宫颈炎、淋菌性咽炎与直肠炎、淋菌性眼炎、妊娠期淋病等,当继发并发症,如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附睾炎、淋菌性精囊炎及淋菌性盆腔炎时也可用,当疾病进展至播散性淋病时也可起治疗作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此类药物可用于无并发症淋病(淋菌性尿道炎、淋菌性宫颈炎、淋菌性直肠炎),也可用于各种淋病并发症(淋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附睾炎、淋菌性精囊炎及淋菌性盆腔炎),在播散性淋病中也可发挥作用。新生儿、孕妇禁用,肾病患者禁用。
慢性淋病伴有明显的尿道狭窄者,可行尿道扩张术或尿道环状切除术。
对于发生淋菌性盆腔炎者,可发生输卵管卵巢囊肿,经48~72小时积极治疗无效或破裂者,应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清洗腹腔,放置引流,尽量保留生育功能。
维持水、电解质、碳水化合物平衡,补充高糖、高蛋白饮食。
慢性淋病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部分可治愈,治疗结束后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一周后病原学检测阴性,判为治愈。本病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但应该追踪治疗,在疗程结束后复查病原,若是阴性,即为治愈。
慢性淋病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大部分可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
慢性淋病经积极治疗后能够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在慢性淋病治疗结束7~14天,应该追踪治疗,疗程结束后去医院复查病原学检测,若为阴性方为治愈。
慢性淋病患者的饮食护理,以促进症状减轻并消退为主,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热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多进食高维生素饮食,如各种水果和蔬菜。
多进食高蛋白饮食,如肉类、牛奶等,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高。
慢性淋病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注意外阴阴道卫生,保持干燥、洁净,避免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不与家人同床、同浴。
患者要了解各类抗淋球菌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确保正确使用。
使用棉质内裤,毛巾、内裤等衣物要隔离洗涤,用开水烫,以免传播。
治疗期间避免进行性生活。
复诊时分泌物涂片镜检及淋球菌培养,检查是否还有淋球菌存在。
慢性淋病属于感染性疾病,所以暂无早期可以筛查的项目。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由母婴垂直传播,应避免不洁性生活,切断传播途径,孕妇发现感染应及时治疗。
保持健康合理的性生活,避免多个性伴侣,性生活使用安全套。
在公共浴室提倡淋浴,不入浴池。
改善生活习惯,如穿宽松、透气的内裤,保持局部干燥及清洁。
4609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沈铿,马丁.妇产科学[M].八年制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77.
[3]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张学军,涂平.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5]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