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转子下骨折大多是由直接暴力所引起,如直接暴力打击、车祸伤等。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自股骨小转子至股骨干中段与近端交界处,即骨髓腔最狭窄处(峡部)之间的骨折。手术治疗有较高的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物失用率,此类骨折局部出血较多,若骨折后不及时处理易引起失血性休克等危及生命。
股骨转子下骨折发病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局部的骨折,比如摔倒、车祸、重物挤压等,主要是好发于喜欢运动的年轻人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股骨转子下骨折在生活中常常见于运动剧烈、爱好运动的年轻人,直接暴力伤,比如重物砸伤、车祸等,这些直接暴力作用于人体的股骨,而且股骨的承受能力有限,超过其承受限度可引起股骨转子下骨折。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因为骨质的本身较脆,摔倒和用力挤压也会导致股骨的转子下骨折。
股骨转子下骨折发生率占髋部骨折的10%~34%,死亡率约为8.3%~20.9%。
一般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年轻患者多有直接暴力外伤史,比如剧烈运动和长期运动等,这些强大的暴力直接作用于股骨转子下薄弱的解剖结构,从而导致骨折。
此类人群骨密质低,骨骼脆性大,硬度及弹性减弱,平地摔倒和重力挤压等即可导致骨折。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局部的疼痛、肿胀、患肢内收、短缩畸形,骨折长期未处理会出现髋内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骨折处疼痛、肿胀、患肢内收、短缩畸形。
局部出血较多,出现皮肤苍白、肢体冰冷、呼吸急促、脉搏减弱、血压降低等症状。
因为股骨转子下骨折可引起外展肌对股骨远端牵拉,另外手术复位插入髓针的进针点不正确也可造成。
由于股骨转子下骨折解剖位置特殊,手术置入内固定物困难,易造成内固定物失效或断裂,导致骨折断端对合不佳,导致骨折不愈合。
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长期卧床、制动,最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表现。
当患者受到外伤出现下肢骨折时要及时到骨科就诊,通过髋关节的X线和CT检查,必要时进行MRI检查,结合骨折的表现进行诊断,但要注意股骨转子下骨折要与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鉴别。
股骨有骨折迹象,比如肿胀、疼痛、畸形、骨折错位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出现全身乏力、脉搏细速、心跳加快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要立即就医。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到骨科就诊。
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应到急诊科就诊。
目前有什么症状?(疼痛、肿胀、患肢内收、短缩畸形)
什么时候受的伤?
被什么东西所伤?
具体是哪个位置疼痛,大腿,还是髋关节?
大腿是否有伤口,出血量多少?
是否感觉头晕、乏力、心慌?
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行X片检查可明确是否有骨折,断端是否错位。
为了进一步明确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碎裂程度,是否累及关节面,对后期手术方式选择有较大作用。
磁共振检查可以对患者的血管和神经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有无继发的疾病,对骨折的部位了解清楚,方便进行手术和复位。
股骨转子下骨折根据患者外伤史,出现髋部肿痛、患肢内收、短缩畸形等表现可初步判断,结合X片检查,更能进一步明确骨折部位,断端错位情况,借助CT检查,明确骨折碎裂类型,是否累及关节面等情况,可明确诊断。
股骨转子间骨折也可出现骨折部位疼痛、肿胀、畸形、短缩,进行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由此与股骨转子下骨折进行鉴别。
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股骨正常的长度和旋转,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术后也可进行康复训练。
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患肢会出现疼痛、肿胀,消除患肢软组织水肿,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后期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常见的药物有七叶皂苷钠。
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下肢缺乏活动,容易形成下肢血栓,故骨折患者预防下肢血栓形成,常见的药物有肝素。
骨折患者患肢疼痛剧烈,必要时要为患者止痛,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常见的药物有洛芬待因。
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髓内针、钢板螺钉等,适用于股骨转子下骨折等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的目的是纠正错位、矫正畸形等。
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为了防止术后绝对卧床出现肺栓塞的情况发生,应进行足踝功能训练和小腿肌肉按摩;必要时进行翻身训练、拍背促进排痰等增强肺功能训练。
股骨转子下骨折若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和畸形干预,一般能够得到治愈,并且进行正常的生活,预后较好,但是要每半年需进行一次复查和患者的体查,以便观察恢复情况。
股骨转子下骨折及时手术处理可治愈,且多数预后较好。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一般对患者的自然寿命不会影响,可正常生活。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出院后每半年进行一次X线和CT的复查,观察骨痂生长情况,一年左右之后进行股骨CT检查并去除钢板。
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一般无特殊的饮食要求,日常可合理膳食,多吃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食物即可,可保证机体营养物质摄入充足,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疾病的恢复。
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护理,牵引患者要注意有无错位,术后患者需患肢制动,抬高患肢有助于消除水肿,定期翻身,下肢应该经常按摩,以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进行患肢牵引的患者要注意有无骨折移位的情况,如果有移位要及时调整位置,防止形成畸形。
患者应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卫生、避免沾水和触碰,有引流管的患者要注意引流管的通畅情况,术后3天尽量不采取坐位,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来缓解症状,不可自行滥用药物或调整用量。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功能锻炼,固定期间可做静止位肌肉收缩锻炼,外固定解除后逐步开始进行功能锻炼。伤后早期可进行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活动,外固定去除后,应充分练习各关节活动,逐步下地行走。
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注意监测病情的变化,如果疼痛、肿胀、患肢内收的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股骨转子下骨折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骨折的发生多为意外,患者及其家属常会出现害怕、恐惧、焦虑、烦躁等症状,家属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患者的顾虑、恐惧和不安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骨折术后要避免患肢的过度使用,要绝对卧床休息,并且卧床时要时常翻身和拍背、按摩下肢,防止下肢的静脉血栓形成,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下肢肿胀加重要及时就医。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患者应注意早期预防,对于经常运动的人群应进行筛查,防止骨质的过早破坏引起骨折,在生活中健康运动和避免摔倒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喜欢运动的年轻人每一年做一次健康体检,摔倒易骨折的老年人要每半年进行一次全身的检查,防止骨质疏松引起严重骨折,检查包括骨密质检查和股骨的X线或者CT检查等。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预防要根据病因来预防,如年轻人运动时要注意防止运动过度做好安全防护,老年人伴有骨质疏松的人群要注意避免摔倒,补充钙质。
4889点赞
[1]张经,王斌.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现状[J].医学信息,2020,33(13):18-21+25.
[2]米尔阿地力.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与手术治疗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0,41(03):143-147.
[3]段鑫,芦苇,邹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重建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03):63-6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