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口吸虫种类繁多,可在多种动物宿主寄生,好发于接触疫水者,尤以青壮年男性与渔民多见,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为乏力、腹泻和腹痛,伴有食欲减退、头昏和乏力等症状,重度感染者则出现全身乏力、消瘦、腹痛和水肿,甚至死亡。细菌学培养、病原学检测一般可确诊,常以吡喹酮治疗。
棘口吸虫病主要是由于进食生或半生的淡水产品引起棘口吸虫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无明显诱发因素。
人进食感染棘口吸虫囊蚴的动物或进食被囊蚴污染的食物,都可能发生感染。食用被污染的生螺蛳或鱼肉,下水捕鱼时将鱼衔在口中,或砍鱼时鱼体污染砧板,进而污染其他食物而吞入人体后,都可能感染棘口吸虫。由于能感染人类的棘口吸虫往往也能寄生于鸟类和哺乳动物,尤其捕食鱼类的动物,因此这些畜禽也可能造成本病的传播。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但各地区流行的种类和种群可有差别,患病往往与生食螺蛳、鱼类、蛙类产品有关。近年来因为人们喜食生或者半生的淡水产品等,发病率逐渐上升。
本病好发于接触疫水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男多于女,青少年较多,夏秋季感染机会最多。
棘口吸虫病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寄生于人体小肠,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有的仅有消瘦、乏力等症状,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脓肿、贫血等并发症。
临床症状为乏力、腹泻和腹痛,部分患者仅有轻度腹痛和乏力症状。
感染棘口吸虫病者都有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头昏和乏力等症状,重度感染者则出现全身乏力、消瘦、腹痛和水肿,甚至死亡。
部分轻症患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则会造成全身感染,损害组织及其脏器,引发下肢水肿、全身乏力、消瘦等。
指由生物病原体棘口吸虫感染引起的肉芽肿,能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结节,实质是一种炎症反应。
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头晕、乏力、困倦,而最常见、突出的体征是面色苍白。
若近期去过疫区或接触疫水者,出现恶寒、发热、呕吐、腹痛,怀疑为棘口吸虫病时,建议到急诊科、感染科就诊,并进行细菌培养、血常规、病原学检查、B超等检查来确诊,注意与霍乱相鉴别。
出现严重急腹症,有恶寒、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尽快送去医院就诊。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胃肠道形成脓肿,以及肉芽肿等其他炎症反应,可进一步做胃镜检查。
已经确诊棘口吸虫病的患者,若出现其他系统感染、不适症状,如全身乏力、贫血、消瘦等,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急诊科、感染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有没有食生鱼史,以及其他海鲜产品?最近有没有到过疫区?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乏力、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恶寒、纳差、食欲减退、贫血、明显体重下降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采用漂浮法和倒置醛醚法进行粪便检查,可发现虫卵或虫体。行胃镜检查可发现虫体,取病理组织进行检查,可见嗜酸性脓肿形成。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或计数增高,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行腹部B超、腹部CT检查,可见肝脏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片影、结节影,密度不均。
临床上可结合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做出正确诊断,患者是否来自流行区,有无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螺、鱼或饮用池塘生水。对于青少年儿童,应详细询问其有无吃烧烤鱼史。
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纳差等,部分患者有荨麻疹症状。
细菌学培养、病原学检查明确是棘口吸虫,涂片镜检显示为棘口吸虫等。
霍乱可表现为乏力、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可通过细菌学培养、涂片镜检或病原学检查培养出致病菌进行鉴别。
棘口吸虫病感染患者临床中主要遵循及时、及早确诊,以药物治疗为主,坚持服用驱虫药,并且给予患者一般支持治疗即可,出现严重感染时对症治疗,一般1~2周可治愈。
毒性小、疗效好、给药方便、适应症广,可用于各期各型吸虫病患者,是目前用于治疗棘口吸虫病最有效的药物。
毒副作用较低,药物对虫体的微管结构可能有抑制作用,左旋咪唑还有免疫调节和免疫兴奋功能。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棘口吸虫病预后比较好,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能够治愈,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好转出院的患者要遵医嘱定期返院复查,避免治疗不彻底影响生活质量。
棘口吸虫病感染患者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治愈。
棘口吸虫病感染患者治疗及时,症状改善,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棘口吸虫病患者需要每周复查涂片镜检、细菌培养观察病原学情况,不适随诊。
棘口吸虫病感染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补充足够热量、高蛋白食品,避免进食不干净食物、水源等,应该清淡饮食,戒烟、戒酒,避免进食辛辣食物。
忌进食受到感染的动物、污染水源等,宜用新鲜瓜果、蔬菜,以及富含膳食纤维食品。
食品应经过高温杀毒后食用,少吃烧烤类食物,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产品。
棘口吸虫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病原学检查阴性并保持稳定等,日常生活上坚持规律用药、适当开展体育活动,野外活动做好防护措施,个人生活环境注意卫生清洁,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规律并坚持疗程服药,不能因症状好转而中断治疗,并且要定期复查避免治疗不彻底。
避免直接接触、食用疫水,生水,或者要做好防护措施,穿水靴、戴手套等,少吃或不吃烧烤类食物。
适当开展室外运动,提高免疫力,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观察患者的全身症状、乏力、腹痛、腹泻、恶寒是否减轻和缓解。
棘口吸虫病主要经口感染,搞好饮水、饮食卫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生活上主要是做到远离疫水或污染严重的地区,不食未经过煮熟的食物,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清洁、驱虫,防患于未然,进而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对于疫区的渔民,建议到定期医院做血常规、病原学检查来筛查。
保护水源,不随意排放污水或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不生食或半生食鱼类、虾、螺和贝类,不饮生水。
定期对家禽家舍进行有计划的驱虫、清扫,并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严格处理。
提高自身免疫力,严禁在疫水中游泳、戏水。接触疫水时应穿着防护衣等。
4044点赞
[1]李国江,徐伟明,李沐森.江南公园饲养野禽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14,50(02):34-36.
[2]李彦,孙黎,蔡素芳,陈闯,丁婉琼.生食泥鳅引发的寄生虫感染的诊治探讨[J].四川医学,2017,38(02):159-16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