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巴特综合征为罕见病,是一种遗传性肾小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高肾素、高醛固酮血症,多尿、血压正常,以及尿排钠、钾、氯过多,是由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基因突变类型,可将巴特综合征分为5个亚型,即新生儿型(Ⅰ、Ⅱ型)、经典型(Ⅲ型)、伴感音性神经耳聋型(Ⅳ型)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伴低血钙型(Ⅴ型)。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SLCI2A基因突变所致。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KC-NJ基因突变所致。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CLCNKB基因突变所致。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BSND基因突变所致。
因CASK基因激活突变所致。
儿童巴特综合征是由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导致的肾小管疾病,表现为肾小管转运功能障碍,其分为五种亚型,不同亚型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不同。
本病多发于5岁以下小儿,可呈散发或有家族性。
本病主要好发于5岁以下小儿,以新生儿为甚。
儿童巴特综合征的症状因疾病类型的不同而异,新生儿型最常见的症状为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迟缓,部分可表现为呕吐、肌无力等。严重者还可出现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耳聋等并发症。
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缺钾,包括肌无力、肌麻痹,可有手足搐搦、肌痉挛、多尿、夜尿、遗尿、低比重尿、呕吐、便秘。
幼儿成长很慢,可有发育障碍、佝偻病和智力发育延迟。
血钾往往明显低于正常,心电图示低血钾图形。
部分患儿可表现为呕吐、肌无力、痉挛、手足抽搐和关节痛等。
该病可以使钾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尿液排出的钾离子增多,而体内的钾离子减少,导致低钾血症的出现。
CaSR(钙敏感受体)蛋白功能缺陷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导致体内钙的道谢出现紊乱,进而出现低血钙、高尿钙。
通常孩子存在感音性神经耳聋型,出生后一个月即可出现,通常表现为耳鸣、眩晕以及重振现象。
当儿童出现多尿、生长缓慢等症状时,家长应早发现、早治疗。怀疑是儿童巴特综合征时需依靠血液生化、尿液检查等来确诊。
如儿童有多尿、烦渴,或发现生长发育缓慢应及时就诊。
当儿童出现惊厥、抽搐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儿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患儿出现肾功能异常可去肾内科就诊。
如果孩子的情况比较危急,如出现惊厥,可以选择急诊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多尿、多饮等)
这些症状最早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孩子是否早产出生?
孕期是否有羊水过多?
之前做过检查和治疗吗?效果如何?
该检查目的是检测患儿体内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失衡,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生化检查结果异常为诊断的首要条件。
通过尿液检查可以确定尿液中是否存在过多的钙离子和钾离子,可以对肾脏的功能进行初步判断,同时可以辅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如果孩子存在生长发育迟缓、低钙血症引起佝偻病时,可在X线上有相应表现。
B超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可以通过超声对身体的深部组织进行检测,而在该病种可以对肾脏的病变进行显示,如肾脏钙化。
肾活检是该病重要且可靠的检查方式,但并不是必须的检查手段,这种检查方式可以确定孩子的肾脏损害程度。
基因检测可以从分子层面对疾病进行分类,并对疾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但因其价格昂贵,多用于生物研究领域。
依据以下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儿童巴特综合征。
患儿临床表现为低氯低钾性碱中毒,高肾素、高醛固酮血症,血压正常,肾脏病理检查可见肾小球旁器增生。
尿液检查中患儿会出现尿比重降低、24小时尿量增多,24小时尿钾、钠、氯升高,24小时尿钙正常或偏高。
通常是由于长期使用利尿剂、泻剂或长期腹泻,导致钾离子丢失过多,可出现低钾血症、高肾素血症和高醛固酮血症,停药后上诉症状可缓解,两者可以由于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出现低血钾和高醛固酮血症,但有高血压和低肾素血症,对血管紧张素反应敏感,两者可以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鉴别。
儿童巴特综合征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原则主要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为主,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低钾血症者需补钾以维持血钾正常水平。
作用为抑制前列腺素E2生成,进而纠正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症,能够快速缓解发热、疼痛等症状,同时提高血清钠、钾等离子的浓度,首选药物为吲哚美辛。
使用吲哚美辛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可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减轻吲哚美辛副作用。
包括补液、补钾等。补钾的作用是维持血钾水平正常,首选口服氯化钾。
当孕妇出现羊水过多的情况时,羊膜穿刺术不仅是快速缓解孕妇症状的较好选择,也可以早期诊断胚胎期巴特综合征,尽量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
儿童巴特综合征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多数患儿预后较差,可能危及生命。接受正规治疗的患儿预后较好,早期正确的治疗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多数患儿可以正常生活。
本病无法彻底治愈,对于及时接受治疗的患儿,多数可以正常生活;婴儿期发病者症状重,部分患儿有智力障碍,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感染而死亡。
本病可影响寿命,具体存活时间与患者病情有关。
儿童巴特综合征患儿主要出现电解质紊乱以及多饮、多尿、呕吐等,饮食上需要注意合理营养进食,多进食富含钾的食物。
忌生冷、辛辣食物,饮食不当可能导致腹泻,加重电解质紊乱。
忌吃咸味较重的食物,如腊肉等;忌吃含有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西瓜、香蕉、葡萄等水果;多吃青菜、芹菜等蔬菜。绿豆、黑豆以及黄鱼、玉米面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钾。
儿童巴特综合征患儿可出现多饮、多尿、呕吐等,日常护理中应注意防止呕吐后误吸,及时更换衣物,避免尿布皮炎等。
了解吲哚美辛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适度运动,如果运动后出汗,多注意补充温盐水,避免加重低钾血症。
儿童巴特综合征为遗传性疾病,预防要避免近亲婚配,高危人群进行婚育指导等。
避免近亲婚配。
在人群或高危家庭及时检出基因携带者,并进行婚育指导。
在遗传咨询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进行产前诊断,减少遗传病患儿出生。
4166点赞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实用儿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323.
[2]庞新路,孙勇,卢庆乐,张戈,尹延植,张红红主编.现代肾脏病学理论与应用[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6:221.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