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梭形细胞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病于眼角膜,起初无症状或不明显,后逐渐表现为眼部感染,有灰色结节,有肿胀等。该病产生的原因暂不明确,现多考虑为细胞内基因突变或角膜长期发炎导致,由于该病发病于角膜,因此可能需要切除眼睛,患者及家属需要一定的心理准备。
角膜梭形细胞癌的发病是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感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而损伤角膜细胞,进而逐步导致该病的产生。
在多种物理诱导因素中,应用最常见的是射线, X射线、γ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中子等都可能造成人体的基因突变。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时,首先从细胞中各种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外层击出电子,引起这些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当细胞内的染色体或DNA分子在射线的作用下产生电离和激发时,它们的结构就会改变,这是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此外,电离辐射的能量可以被细胞内大量的水吸收,使水电离,产生各种游离基团,游离基团作用于DNA分子,也会引起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一些化学物质和辐射一样能够引起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通过对上千种化学物质的诱变作用进行研究,发现从简单的无机物到复杂的有机物,金属离子、生物碱、生长刺激素、抗生素、农药、灭菌剂、色素、染料等都可以诱发突变,但是诱变效果好的种类并不多。
这类因素很简单,某些病毒和细菌,一些逆转录病毒,如乙肝病毒将其自身的DNA导入到人细胞DNA 中,引起基因突变。
感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而损伤角膜细胞,进而逐步导致该病的产生。
各种射线可能诱导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进而逐步病变。
部分特殊的化学试剂也能够诱导人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进而逐步导致癌症的产生。
该病十分罕见,且无明显的地域性划分,该病易被误诊为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检查时应仔细观察。
眼部易受到各种辐射者,因辐射而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眼部性状改变,逐步病变。
眼部易接触到各种化学诱导因素者,因化学因素也能够诱导眼部细胞基因突变,然后逐步改变性状,逐渐病变。
眼部长期患有炎症或有其他长期病变者,易造成眼敏感,进而逐步诱发该病产生。
患病后,角膜处会出现灰色的结节,随着病情的发展,也可能逐步出现视力下降的症状,进而出现菜花样肿胀物。遵循“早发现易治疗”的原则,该病在早期发现过程中可使用药物干涉进而恢复,到中晚期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的方法。
因角膜细胞发生癌变,进而细胞逐渐变性,因此可能导致细胞生长紊乱,导致肿胀,并出现灰色结节附与角膜处。
因为角膜细胞生长紊乱,失去正常的生长方向,因此造成细胞某处堆积,引起溃烂产生。
因为肿胀溃烂会发炎后,会产生各种脓液,造成眼睛的污染,进而加深眼部感染几率。
因角膜细胞癌变后逐步入侵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进而导致视锥细胞视杆细胞的损坏,而这两种细胞又是人体感光和成像的细胞,受损后,则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
因出现菜花状或溃烂而不断诱发感染,长期则出现产生结膜炎。
该病早期治疗较易,而中晚期则困难,且常伴随其他并发症。当患者出现突然性的视力下降或眼部肿胀、眼角膜出现灰白色结节时,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突然性的视力下降或眼部肿胀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眼角膜出现灰白色结节且伴随有菜花状肿胀或溃烂时,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眼部长时间的溃烂或突然短暂性失明时,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眼部症状持续多久?
是否有接触各种可能的诱变因素?
有无其他疾病?
以前有没有做过眼部手术?
摘取活检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能检测出是否出现细胞间桥粒明显可见,细胞内含有丰富的张力原纤维及扩张的粗面内质网。
能检测出病灶处是否有不正常膨大或结节。
医生诊断判断患者疾病大致属于哪一类别,进而考虑更加详细的检查。
诊断需根据梭形细胞癌的组织学检查,其特点为:梭形细胞呈多形性,癌细胞与间质分界不清。
和该病表现类似的有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横纹肌细胞瘤等。但是均可以根据上述组织学特点鉴别判断,如:角膜梭形细胞癌中瘤细胞形态不一,且细胞间间质少而疏松,与瘤细胞无明显分界,而其他恶性肿瘤均无此特点。
由于该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病因治疗。临床中主要遵循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综合治疗和全面达标、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早期采用药物治疗,中晚期则考虑手术治疗。
本品单药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晚期癌患者,患者接受治疗时一般状况良好,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使用,餐后半小时服用(每日服药的时间应尽可能相同),以温开水送服。疗程中需服阿帕替尼的剂量不能补充,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细胞癌患者的治疗。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在该病的中晚期应该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麻醉后,医生取出眼眶内容物,吸取脓液,然后使用纯酒精烧灼,降低复发率。术后需注意眼部休息,及假眼的安装配合,同时注意患者心理活动,防止患有因心理问题而自我伤害。
若为早期病变,则需要及时药物控制,需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若为中晚期治疗,则需要手术治疗后定期复查,在刚手术完之后,要及时更换敷料。若是治疗得当,该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只是患者可能会配戴假眼,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角膜梭形细胞癌积极治疗可以治愈。
角膜梭形细胞癌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角膜梭形细胞癌患者具体复诊时间和情况需要结合具体的患病程度判断,一般来说,术后三个月到半年内要到医院复诊一次,主要通过CT判断癌细胞是否有转移。
患者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禁食过辣、过辛的食物,此外还需要戒烟、戒酒,不得暴饮暴食。
若为手术之前的患者,则术前应禁食水,术后1~3天内进流食,3天后情况稳定则可以进稀饭,面条等软食。
若非手术情况的患者,则只需正常饮食,少吃辛辣食物,戒烟、戒酒即可。
角膜梭形细胞癌患者应注意适度的休息和活动,劳逸结合,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避免做低头弯腰的动作。要保持大便的通畅,防止便秘,伤口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勿沾水,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若为手术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下床时间取决于身体恢复情况,一般来说,两周后即可下床活动,需注意此时只能轻度活动,不能过量,避免劳累。若为非手术患者,则每周或每天适量运动即可。
复诊时CT检查,需注意癌细胞是否转移扩散。
手术摘除眼球内容物后,需注意手术处干净,不要随意沾染水源或触碰,以免引起感染,同时需注意假眼的消毒即相关使用注意事项。
由于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此外应尽量避免可能诱导基因突变的三种情况,诸如各种射线和化学物质等。
该病一般为中老年人患病,可提前采用CT检查的方法来判断病灶是否产生。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戒辛辣,定时定量进餐。
经常运动,促进身体免疫力,此外应尽量避免接触到三种诱导因素使细胞基因突变。
4782点赞
[1]《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4):4063-4098.
[2]《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4):4205-4242.
[3]张哲,李彬,史季桐,顼晓琳,李辽青,高飞.结膜鳞状细胞癌侵犯眼球内一例[J].中华眼科杂志,2006(07):659-661.
[4]杨于力,秦伟,刘勇,阴正勤.原发性结膜肿瘤72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05):464-467.
[5]李满,吴晓梅,何为民,夏瑞南.619例眼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02):276-27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