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蹈病又称风湿性舞蹈病、sydenham舞蹈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病,多见于5~15岁儿童和青少年,男女之比约1:3,成年人较少见,病前常有上呼吸道炎、咽喉炎等A组β链球菌感染,典型的症状为不自主、没有规律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等症状,大多患者可自行痊愈,在痊愈后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主要是通过药物的对症治疗、免疫治疗和抗感染治疗,患者预后情况一般良好。
小舞蹈病的发病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属自体免疫性疾病。约30%的病例在风湿热发作或多发性关节炎后2~3个月发病,通常无近期咽痛或发热史,本病好发于围青春期,女性多于男性,一些患者在怀孕或口服避孕药时复发,提示与内分泌改变也有关系。
机体针对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中产生的抗体,与某种未知基底神经元抗原存在交叉反应,引起免疫炎性反应而导致小舞蹈病。
小舞蹈病多见于5~15岁儿童和青少年,男女之比约1:3,成年人较少见。20世纪以来,由于抗生素常规用于治疗A组β链球菌感染,发病率在发达地区已显著下降,但在落后地区仍较常见。
小舞蹈病好发于风湿热患者。
小舞蹈病大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少数可急性起病,其典型临床特征为舞蹈样动作、肌张力减低或精神症状。
常常可急性或隐袭出现,常为双侧性,可不规则,变幻不定,突发骤止,约20%患者可偏侧或甚至更为局限。在情绪紧张和作自主运动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常在2~4周内加重,3~6个月内自行缓解。
面部最明显,表现挤眉、弄眼、獗嘴、吐舌、扮鬼脸等,变幻莫测。
肢体表现为一种快速的不规则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常起于一肢,逐渐累及一侧或对侧,上肢比下肢明显,上肢各关节交替伸直、屈曲、内收等动作,下肢步态颠簸、行走摇晃、易跌倒。
躯干表现为脊柱不停地弯、伸或扭转,呼吸也可变得不规则。
头颈部的舞蹈样动作表现为摇头耸肩或头部左右扭转。伸舌时很难维持,舌部不停地扭动,软腭或其他咽肌的不自主运动可致构音、吞咽障碍。
肌张力及肌力减退,藤反射常减弱或消失。肢体软弱无力,与舞蹈样动作、共济失调一起构成小舞蹈病的三联征。
旋前肌征,由于肌张力和肌力减退导致当患者举臂过头时,手掌旋前。
舞蹈病手姿,当手臂前伸时,因张力过低而呈腕屈、掌指关节过伸,伴手指弹钢琴样小幅舞动。
挤奶妇手法,或称盈亏征,若令患者紧握检查者第二、三手指时,检查者能感到患者的手时紧时松,握力不均,时大时小。
可有失眠、躁动、不安、精神错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称为躁狂性舞蹈病。有些病例精神症状可与躯体症状同样显著,以致呈现舞蹈性精神病。随着舞蹈样动作消除,精神症状很快缓解。
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不易被察觉。患儿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虑不安、易激动、注意力分散、学习成绩下降、动作笨拙、步态不稳、手中物品时常坠落,行走摇晃不稳等。其后症状日趋明显,表现为舞蹈样动作和肌张力改变等。
约1/3患儿可伴有其他急性风湿热,表现为低热、关节炎、风湿结节等。
随着疾病的进展,可累及身体其他部位,引起心肌炎、关节炎、心脏瓣膜病的发生。
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猝死等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关节部位疼痛及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或畸形、关节僵硬,以及骨摩擦音、肌肉萎缩等。
常见症状为活动后心慌、气短、疲乏和倦怠、活动耐力明显降低,稍作运动便出现呼吸困难。
当患者出现面部或肢体不自主运动时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具体病情,同时注意与抽动-秽语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习惯性痉挛等疾病相鉴别。
患者出现面部或肢体不自主运动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出现肌张力低下、肢体无力时应及时就医。
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出现关节疾病症状,应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患者注意力、学习成绩怎么样?
异常症状出现多久了?
哪些情况下症状会缓解或加重?
患者在家的饮食情况、精神状况怎么样?
患者还有其他的疾病吗?
血清学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效价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加。
咽拭子培养:可检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心电图检查:可有风湿性心脏病改变。
脑电图检查:非特异性弥漫性慢波及轻度电压改变,少数病人有癫痫波样发作。
影像学检查:部分患者头部CT扫描可见尾状核区低密度灶及水肿,MRI扫描显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增大,T₂加权像显示信号增强,PET可见纹状体呈高代谢改变,但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可恢复正常。
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有风湿热或链球菌感染史,表现为舞蹈样动作,伴有肌张力低下、肌无力和精神症状时,咽拭子培养检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心电图检查有风湿性心脏病改变,可确诊。
是多组肌肉的短暂而迅速的不规则抽动,头颈部多见,表现为挤眉弄眼、努嘴伸舌、摇头耸肩等,伴有不规则发音及秽语,而小舞蹈病往往会有风湿的症状表现,可进行鉴别。
多为中年以后,常伴有家族史及痴呆,在年龄方面可进行鉴别或还会出现痴呆症状可鉴别。
不自主动作常为刻板性、重复性、局限性,不伴有肌张力减低和情绪改变,此症状可进行鉴别。
有家族遗传史,在青少年时起病,起病缓慢,进行性加重,虽也可由舞蹈样不自主动作,往往伴有震颤、肌张力增高,此症状可进行鉴别。
在确诊小舞蹈病之后,无论病情轻重,均需要应用抗链球菌治疗,可最大限度的防止或减少小舞蹈病复发,避免心肌炎、心脏瓣膜病的发生。主要是药物治疗,对小舞蹈症状可用丁苯那嗪。
对小舞蹈症状可用丁苯那嗪,也可选择抗精神药氟哌啶醇、利培酮,但需要注意其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需要应用抗链球菌治疗,一般应用青霉素,1~2周为一疗程。
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也可用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静注射治疗本病,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在儿童时期预防性的应用青霉素,可降低风湿热以及小舞蹈病的复发率,此外,还可减轻咽部致病菌的潜在致病性。
小舞蹈病无手术治疗。
小舞蹈病为自限性疾病,即使不经治疗,3~6个月也可自行缓解,适当的治疗可缩短病程,约1/4患儿可复发。
小舞蹈病可以治愈,但约1/4患儿可复发。
本病治愈后对寿命无影响。
几乎所有小舞蹈病患者都能完全恢复,但是少数患者会遗留后遗症,如肌张力与肌力减退、风湿性心肌炎。
患者可半个月进行一次复诊,可进行血清学检查、CT检查、脑电图检查等,预防患者出现其他疾病。
小舞蹈病的患者应提供足够的营养,给予高热量、优质蛋白和高纤维饮食。应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
忌吃油炸类食物如烧烤、炸鸡等,长期摄取高油最后导致出现高脂血症,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多进食水果和蔬菜,如香蕉、橙子,可增强免疫力,避免患者由于免疫力低而再次患病。
对小舞蹈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的护理,要保证居住环境的干净与舒适,防潮、防湿,避免感受风寒湿气,平时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经常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防止感染,改善居住条件。
环境应保持温暖、光线充足,避免强光、噪声的刺激。
出现运动障碍时注意专人陪护,避免摔倒受伤。
随时监测患者的精神状态、动作、体温、脉搏和呼吸情况,出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患者要避免情绪紧张和精神刺激,家人要耐心疏导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小舞蹈病的预防主要针对病因来进行预防,因为小舞蹈病是与链球菌感染、风湿热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风湿热或链球菌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的素质。
保持环境的卫生和个人的卫生,要常打扫卫生,通风,个人在便后、饭前要养成洗手的习惯。
防治风湿热是关键,平时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保暖。
当发生咽喉部或是皮肤链球菌的感染之后应积极予以治疗,儿童患者可预防性的应用青霉素,预防该病的发生。
4720点赞
[1]赵博,王佳伟.Sydenham舞蹈病[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07):570-574.
[2]赵欢欢.风湿性舞蹈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04):72-73.
[3]邱昌城,李光新,王宾,王坤,王辉,史作磊,于剑. 急性肠系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治[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05).
[4]郑麒.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与康复[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263-26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