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孔综合征主要是一种神经压迫导致疼痛的疾病,其发病原理是人体的旋肱后动脉、腋神经及其主要的分支在四边孔处受到挤压后造成压痛,并向人体臂部放射,伴随肩部外侧感觉障碍,致使三角肌功能受损的一系列症状。本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经过积极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
四边孔综合征常见的临床病因包括肩胛部撞击伤或者外伤、患者上肢活动幅度过大、过度运动或者肩关节本身问题。本病好发于肩胛部受到撞击或外伤人群、上肢运动幅度过大人群、肩关节有问题人群。
患者肩部受到短暂快速并且剧烈的撞击,导致四边孔周围肌肉骨骼发生挫伤。受损的组织会引起肿大、充血等,于是直接导致相关部位发生增生,形成瘢痕,直接嵌压神经,造成压迫。
由于患者肩关节活动不慎,导致腋神经在肩袖周围肌肉中运动时反复摩擦受伤。
患者对上肢运动幅度太大,运动量过大,稍有不慎,极可能导致四边孔部位损伤。
如肩关节脱位、肱骨近段、肩胛骨骨折等,由于身体相关部位受到外伤刺激,导致腋神经受到挤压,伤后在相关结构愈合过程中骨痂的形成将进一步压迫神经,使症状加重。
过度的进行拉伸有可能损伤韧带,同时导致腋神经的牵拉伤。
本病目前暂无准确流行病学数据。
四边孔周围肌肉骨骼发生挫伤容易嵌压腋神经。
上肢运动幅度太大或运动量过大容易导致四边孔部位损伤。
如肩关节脱位、肩胛骨骨折、肩关节过分外展或前屈等。
四边孔综合征患者早期表现为肩部不适或无力,随着病情不断进展,肌肉或骨骼在恢复的过程中可能进一步压迫腋神经,肩关节渐渐出现四边孔处固定性压痛,肩关节外展活动受限,相关部位麻木、知觉不灵的症状。本病治疗不及时可合并有三角肌萎缩、腋神经损伤。
是四边孔综合征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常常表现出在肩部活动外展时活动受限,动作无力。
患者会在肩胛骨四边孔的固定部位感受到一种压痛,是由于此处骨骼内部患者的神经被压迫导致,同时患者的肩后部会感受到疼痛。
由于神经被压迫,所以大脑无法控制相关部位做出完整的动作信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由于四边孔综合征对患者机体的压迫,导致神经功能异常,患者肩后部或感受到疼痛感,且疼痛感可能会放射到整个上肢,还有可能导致肩外侧皮肤麻木或感觉消失。
由于腋神经等神经长期的压迫导致患者肩部活动受限,长时间的压迫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幅度活动手臂,最终导致三角肌始终处于放松状态无法用力,逐渐萎缩。
肩部相关关节肌肉对腋神经的长时间压迫,容易导致该神经正常传导信息功能受损,导致腋神经损伤。
患者如出现肩部不适或者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应该及时到骨科、急诊科就医,通过做体格检查、肌电图检查、锁骨下动脉造影、磁共振成像确诊。本病需要与肩周炎进行鉴别。
当患者出现肩部不适、肩关节活动受限、麻木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当患者突发肩胛骨的撞击外伤、肩关节脱位或肱骨近段骨折或三角肌撕裂伤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骨科就诊。
当发生突发状况导致肩胛骨撞击受伤或肩关节脱位、相关部位骨折等紧急情况时,应到急诊科就医。
主要有哪些症状?(肩部外展无力、四边孔处固定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
以前做过手术吗?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
有没有外伤史?
平时是做什么工作的?需要经常活动肩部吗?
体格检查指的是患者坐位,医生通过活动患者肩部、肩关节,进行活动幅度检查,主要是肩关节前屈、外展等动作观察活动时是否会诱发疼痛。
该检查方法是利用肌电辅助装置,测试患者机体是否出现神经传导异常的情况。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内传导,检查神经、肌肉相关功能兴奋性和传导功能。医生在检查前会向患者说明电极的作用,消毒检查部位后,将电极针刺入患者需要检查部位,使患者不同程度用力,观察肌电图上肌肉不同状态下的不同电位。
通过动态观察的方式观察肱后动脉是否存在在四边孔受压迫的情况。患者需要在检查前4小时禁食,并排空二便。在患者穿刺部位消毒,局部麻醉下进行穿刺,同时注射造影剂使动脉系统显影方便观察。
目的是为了通过此项检查排除肩周炎、颈椎病等相似症状表现的疾病干扰,并观察患者肩部肌肉是否萎缩。检查前患者需要去除身上一切的金属、磁性物品,平躺于床上,不可随意活动,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
患者有明显的肩胛部不适、肩外展无力或受限,可见三角肌肌萎缩、肌力减弱或麻痹。可伴有肱三头肌肌力减弱或麻痹,较三角肌轻,但桡神经主干不受累。肩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四边孔处有固定压痛点,肩被动外展上举、外旋等动作正常,但可诱发或加重症状。
肌电图检查提示腋神经损伤或同时伴桡神经肱三头肌支损伤,但无肩胛上神经损伤。诊断困难时,锁骨下动脉造影动态观察旋肱后动脉是否在四边孔处受阻,MRI检查可见小圆肌萎缩,均有助于诊断。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性骨科疾病,患者常常表现出肩关节处活动不利、活动受限、局部疼痛的症状。但肩周炎通常无四边孔处的压痛以及麻木感,可以此来判断。
四边孔综合征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其中保守治疗包括药物、针灸治疗和康复锻炼的方法。手术治疗主要也是通过松解患者神经或者切分患者肌腱的方式缓解、治疗疾病。本病患者可通过短期治疗得到改善。
四边孔综合征患者可通过日常的康复训练,在医生专业指导下进行活动,尝试逐渐缓解病症,改善疾病情况。
患者可以通过中医针灸、推拿、小针刀松解、低频脉冲干涉波电疗等治疗方式,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松解局部粘连、瘢痕、挛缩、阻塞等,解除肌肉痉挛。
其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功效是消炎镇痛,缓解患者疼痛。该药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肩部固定压痛的症状,并可以有效治疗相对较轻的患者。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类可能会有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需要多加注意。
维生素B1通过封闭治疗的方法,增加机体相应维生素,针对疾病部位消炎止痛,为神经补充营养。
也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中的一种,针对由于肩部本身关节问题造成的四边孔综合征有较好治疗效果,但也要注意防止出现不良的机体反应。
该手术通过松解神经的方法治疗该疾病。手术需打开患者病变部位,对压迫部位进行松解。若手术中发现神经条索状质地改变,变得僵硬,则需要切开病变神经的神经外膜,行彻底的神经松解术。
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压迫神经的肌肉肌腱切开以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的目的。在松解后需活动患者肩部,若四边孔仍有压迫现象存在,需要行彻底的肌肉肌腱切断术。
可以解除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卡压的因素。手术应彻底解除对腋神经造成卡压的因素,多数学者报道切断小圆肌和(或)肱三头肌长头的腱性部分,可获得良好减压效果。
患者可辅助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肩关节功能。建议遵医嘱循序渐进进行,切勿操之过急,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甚至抗阻力运动。
利用麻醉药物的神经阻滞效应,附加一些类固醇制剂或者是营养神经的药物等,以达到缓解局部炎症损伤刺激的效果。
四边孔综合征经过积极治疗,多数可治愈,不影响自然寿命,本病患者可在术后定期做体格检查和肩关节磁共振复查。
经过正规治疗,该疾病可以治愈。
四边孔综合征不会影响患者寿命。
四边孔综合症患者在术后需要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肩部、肩关节以及相关的上肢前屈、活动是否有异常,需要通过体格检查和肩关节磁共振等检查严格监视患者愈后情况。
此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四边孔综合征患者应注意术后在医生同意的情况下早期锻炼肩关节,防止相关部位再次粘连。另外应遵循医嘱用药,在日常活动中注意肩关节的舒展,但又不可过分外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患者饱餐后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患者日常应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尽量穿着宽松的衣服,睡觉时采取平卧或者侧卧位,并时常变换睡姿来减少对患肢的压迫。
每天适当锻炼,避免频繁活动造成二次创伤,饱餐后注意不要剧烈运动。
四边孔综合征是一种可以被预防的骨科类神经压迫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伤,运动中不要过分舒展肩关节、过度活动肩部,当出现肩关节脱位、肱骨骨折等突发情况时要积极就医。
在日常的活动中,注意自身安全,避免外伤的发生。
在运动过程中或日常中,不要过度活动肩关节,且不要过度刺激肩关节,不要造成肩关节严重不适。
如若发生肱骨近段骨折、肩关节脱位等情况,也应当及时积极的寻求治疗。
针对一些持续性大幅活动、运动肩关节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等,应适当参与,防止慢性损伤。
5500点赞
[1]官士兵,陈德松.四边孔综合征诊治进展[J].山东医药,2001,41(023):62-63.
[2]王春生,张维斌,杨英昕.四边孔综合征及非手术治疗[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02):78-79,82.
[3]曾晶山,付强,黄继锋,王松华,王俊伟.四边孔综合征的手术治疗[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72-7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