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是由不动杆菌属引起的机会性感染性疾病,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以鲍曼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最常见,往往发生在长期住院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患者,病情较重。本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治疗较困难,病死率较高。
根据不动杆菌细菌感染部位不同,分别有肺部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伤口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细菌感染的明确病因,通过接触或食入、吸入而发生感染,不动杆菌是条件致病菌。被感染者多为住院或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者,如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放疗时,糖皮质激素治疗时感染患病,其诱发因素包括药物因素、饮食因素等。
不动杆菌是一类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被感染者多为住院或机体抵抗力明显降低者。不动杆菌可感染人体不同部位,可分别导致肺部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伤口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
因为正常皮肤表面存在细菌数量的平衡,若使用抗生素则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细菌生态的紊乱,进而导致不动杆菌细菌感染。
医生在救治患者时往往会对患者造成可控性的创伤,这种创伤也会造成伤口感染不动杆菌。
由于经济原因导致摄入营养不足或本来就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腹泻、慢性肝病、肿瘤性疾病等等造成的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导致不动杆菌细菌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占不动杆菌的80~90%,是不动杆菌中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菌群,可导致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泌尿系感染、脑膜炎、腹膜炎等,以肺炎最为常见。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正在成为机械通气患者一个突出的并发症,这种增加是发生在机械通气的管理和呼吸治疗器械灭菌消毒不当导致。
不动杆菌混合感染发生率高达57%,常与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等混合感染。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病死率高,危害严重。
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在水和土壤中,通过接触或食入、吸入而发生感染。
本病好发于抵抗力差者、长期便秘者、有基础疾病者。
不动杆菌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和病情轻重不一,而症状差异很大,发热一般是感染的首发和最常见的症状,伴随乏力、嗜睡等症状,其并发症包括败血症、脑膜炎、感染性休克。
肺部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类型。误吸、气管切开或插管、手术麻醉、呼吸机使用等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其他革兰阴性茵所致肺炎类似,有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及胸痛等,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经常可以从痰液中同时分离多种细菌。
也是目前临床较多出现的感染部位,大多与导尿管留置相关。除此之外,泌尿生殖道的造瘘和周围组织的炎症等也是可能的诱因。经常可以从尿液中同时分离出多个菌种。感染可以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阴道炎等,亦可呈无症状菌尿症,临床上很难与其他革兰阴性菌所致的感染区别。主要表现为血尿或脓尿、尿路刺激症状、生殖道脓性分泌物等。一旦感染部位周围形成脓肿,需外科协助处理。
出现于院内感染时很多为多重耐药菌。临床特点与其他革兰阴性细菌所致感染并无明显不同,感染部位会出现红肿,甚至流脓,极少出现蜂窝织炎。只有感染严重且合并血流感染时才会引起全身表现。
往往发生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是最严重的感染类型之一,病死率可高达46%。其中,发病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性休克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于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深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使用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皮肤瘀点或瘀斑以及肝脾肿大等,重者有感染性休克。
多发生于脑膜炎或颅脑手术后。感染途径可以是呼吸道、腰穿等侵入性操作、手术部位周围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病理征阳性。脑脊液浑浊,白细胞明显增高,颅压升高。此类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是由不动杆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
由肺部不动杆菌细菌感染引起,毒力强的病菌与毒素不断侵入血液循环,局部与全身感染引发大量炎症介质生成与释放,激发全身性炎症反应,造成广泛的内皮炎症改变、凝血及纤溶系统、血管张力调节的改变以及心脏抑制,导致微循环障碍及组织低灌注,引起器官功能不全。
机体受到不动杆菌细菌感染后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经充分液体复苏后,患者仍存在难以纠正的持续性低血压。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不动杆菌扩散,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尤其对于婴幼儿等老人这类高危人群,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头痛时要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注意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脑炎相鉴别。
普通人群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头痛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
普通人群出现突发高烧、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检查。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急诊科或感染科就诊。
出现呼吸困难、高热寒战的患者建议去呼吸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病的,持续了多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咳嗽、咳痰、化脓感染等)
有没有受到外力损伤?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多,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或比率增加。
胸部CT可为大叶性或片状浸润阴影,偶有肺脓肿及渗出性胸膜炎表现。脑炎的病变在早期CT或颅脑MRI检查可正常,当有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可见脑室扩大、脑沟变窄、脑肿胀、脑移位等异常表现。
从不同的标本中分离出细菌并通过生化鉴定明确菌种类型,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在排除污染的情况下,无菌体液中检出细菌的意义更大,特别是血液和脑脊液标本的多次送检,可以增加培养的阳性率。通过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是选择治疗药物的重要参考依据。
主要靠细菌培养,但应注意要确定为不动杆菌感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体征。
连续2次以上痰培养有不动杆菌生长。
不动杆菌为纯培养或优势菌。
主要表现为持续剧烈干咳,X线所见远较体征为显著。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大环内脂类和氟喹诺酮药治疗有效。
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等。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感染。脑脊液无色透明,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不动杆菌进行专业的抗生素治疗,具体需要根据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进行配合治疗,患者的治疗周期一般在2~4周左右。
对不动杆菌敏感株的抗菌活性强,可用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一般常用药品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等。
多与其他抗菌药联合治疗敏感不动杆菌感染,目前我国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近50%。一般常用链霉素治疗。
临床应用的多为多粘菌素E,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低。
替加环素是第一个获准上市的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目前体外实验已发现对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于严重感染常需与其他抗菌药合用。
本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
由于本病病人多有基础疾病,体质衰竭明显,营养支持治疗较为重要。输新鲜血液、血浆,补充脂类和氨基酸、维生素等。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治疗较困难,预后多不佳,病死率较高。患者治疗刚开始,至少每三天复查一次。
部分不动杆菌细菌感染可以治愈,但是治愈比较困难。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治疗不及时,治疗效果不好,病死率比较高。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患者治疗刚开始,至少每三天复查一次;坚持服抗生素、消炎药物,通常两个星期进行系统的检查。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在治疗的同时,饮食应注意补充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
不宜进食乳制品、豆制品等食物,因这些食物易与药物形成难溶性络合物,降低药效。
建议食用鱼、肉、蛋等食物,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加速机体修复。
较为严重患者胃肠功能降低,可先进食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再恢复到正常饮食。
患者需要规范的用药并监测全身病情变化,阻遏不动杆菌细菌感染进展。日常生活中注重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进行洗手,防止不动杆菌侵入。
控制危险因素,注意个人卫生。
不动杆菌传染性非常强,如果家人患有此病,注意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感染。
每次接触完患者,都要用洗手液洗手。
如果身体有伤口,注意伤口清洁,饭前便后洗手很重要。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患者需要自行监测全身病情变化,感觉自身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患者服用抗生素时,需要注意不良反应,如出现皮疹、低血压、四肢发冷、寒战等症状,应停药并到医院及时就医。
控制不动杆菌细菌感染最重要措施,是避免接触患者,注意手部清洁,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个人体质。
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消除并发不动杆菌细菌感染的诱发因素,及时停用激素。放疗和化疗病人应积极给予支持治疗和加强营养,血象明显下降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
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和长期应用,尤其应限制对正常菌丛影响明显、易引起菌群失调的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免造成机会致病菌致病。
注意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用污染的手或敷料接触伤口。
增强个人体质,平日多运动,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可以有效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4343点赞
[1]将业贵.感染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83-284.
[2]雷秉钧.感染病诊疗手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7-318.
[3]谭德明.传染科医师处方手册[J].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8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