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增多为特征的高反应性鼻病。鼻腔检查无特征性改变,但鼻分泌物涂片可发现有大量嗜酸细胞,变应原皮肤试验阴性。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且患者难以说出诱因。此病需终身间歇性治疗。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原因至今不清。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原因至今不清,目前推测可能是阿司匹林不耐受综合征的前期表现。嗜酸性粒细胞在持续的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嗜酸细胞脱颗粒可释放两种细胞毒物质,主要碱性蛋白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主要碱性蛋白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可以损伤纤毛上皮,延长黏液纤毛清除,破坏黏膜上皮细胞造成上皮不同程度损伤,结果使神经末梢易受刺激,导致鼻反应性增高。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诱发因素多,具体诱因和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急性发作期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如温度变化、强烈气味、特殊的气候条件、运动以及情绪反应等。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鼻炎,发病率约为0.005%~0.007%。据报道21例临床表现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类似,没有免疫学鼻病证据,但鼻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并将其归为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且报道12例年龄在6~17岁的儿童患有该病。同无炎症细胞浸润的非变应性鼻炎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的非变应性鼻炎相比,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增多的非变应性鼻炎,具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及更高的并发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的风险。
一般人群均可患病,但患病率较低。如果患者存在鼻中隔偏曲,会因鼻子解剖关系异常易诱发该疾病。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为患者一般难以说出诱因的阵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也存在嗅觉障碍、眼部、下呼吸道等其他症状。
为反射性动作,呈阵发性发作,从几个、十几个或数十个不等,多在晨起或夜晚发作。
是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后,发生于局部的特殊感觉。有时可伴有外耳道、软腭及咽部发痒。
程度轻重不一,可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单测、双侧或两侧交替性鼻塞。
大量清水样鼻涕,是鼻分泌亢进的特征性表现。
由于鼻黏膜水肿明显,部分患者尚有嗅觉减退。
眼痒、流泪、眼睛红肿和灼热感等。
喉痒、胸闷、咳嗽等。
可因鼻塞造成呼吸不畅导致头痛并发症出现。
本病可以损伤鼻腔毛细血管,故在喷嚏或其他机械刺激时可导致鼻出血。
如果毛细血管损伤的同时合并有上行感染,可能导致这些并发症的出现。其中并发鼻窦炎的原因也可能为黏膜肿胀导致窦口阻塞及通气障碍,进而引起的黏液潴留和感染。
可因鼻炎导致的鼻腔和(或)鼻咽部狭窄或阻塞出现该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晨起口干和喉咙异物感、晨起头痛、颌面发育畸形等。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没有特效治疗方案,发病机制和诱发因素至今也尚不明确,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本病的控制或改善症状以及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
出现严重鼻塞影响呼吸或诱发支气管哮喘或出现大量鼻出血时,应立即就近就医,采取紧急治疗。
出现头面部胀痛感,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晨起口干和喉咙异物感等临床表现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阵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等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或者服用药物后不能缓解,出现不能耐受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出现严重鼻塞或鼻出血时,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出现相应症状,如睡眠打鼾、呼吸暂停等,可至耳鼻喉科、呼吸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喷嚏是间断性的还是连续性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阵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等)
出现症状前是否有诱因?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面部胀痛、鼻出血、睡眠打鼾、呼吸暂停、晨起口干和喉咙异物感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医生通过对患者病史的询问,能够快速判断病情,包括询问症状的发生时间、表现、近期身体状况等。
鼻腔检查无特征性改变,鼻腔黏膜为慢性充血状,或为苍白水肿。
可发现大量嗜酸细胞。
有三种方法,即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上最为常用;鼻黏膜激发试验;体外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包括血清和鼻分泌物特异性IgE检测。且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查找变应原试验结果为阴性,但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增多,临床表现有高反应性鼻病症状,如阵发性连续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等,即可诊断为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
注意鉴别其他类型的鼻炎:
又称过敏性鼻炎,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释放、有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间歇性和持续性等类型。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25%,无法根治。鼻分泌物中有嗜酸性粒细胞,查找变应原试验呈阳性。
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症状与变应性鼻炎非常相似,特别是打喷嚏和水样鼻涕,通常可由温度变化、强烈气味、特殊的气候条件、运动以及情绪反应等引起。病因不清楚,根据寻找变应原试验阴性,以及鼻分泌物涂片无典型改变可进行鉴别。
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后,在7~10天内引起。病程较短,与变应性鼻炎初期症状相似,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和肢体疼痛。鼻分泌物中无嗜酸性粒细胞,查找变应原试验呈阴性,但病毒感染后淋巴细胞计数较高。
是不恰当的鼻腔用药长期持续作用损害鼻黏膜纤毛的结构,从而影响鼻黏膜的生理功能,产生临床病症。查找变应原试验阴性,鼻分泌物无嗜酸性粒细胞。
又称蜜月性鼻炎,多见于女性经前期综合征,也可见于蜜月期女性。主要症状为鼻溢、鼻塞,可伴有喷嚏发作。多由性激素、甲状腺素和垂体激素等内分泌激素紊乱引起。查找变应原试验为阴性,鼻分泌物无嗜酸性粒细胞。
表现为水样鼻漏、不伴鼻痒和打喷嚏。详细的病史和检查是鉴别诊断的关键,尤其应注意有无重大外伤史。
由于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诱发因素多,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稳定情绪,不要过度疲劳与紧张。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治疗或暗示性语言,有时也会收到明显效果,应视病情适当选择药物。
由于个体临床症状表现的差异,以下药物应视疾病具体表现组合使用或单独使用: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肥大细胞和黏膜炎症反应;减少嗜酸性细胞的数目;稳定鼻黏膜上皮和血管内皮屏障。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一些喷嚏症状明显、水样鼻涕较多且鼻黏膜水肿明显的病例,有显著疗效。为以鼻塞为主患者的首选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因在局部吸收,全身生物利用度低,故起效快、安全性好。该类激素的局部副作用为鼻出血等,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等喷雾剂。
抗组胺药主要通过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膜上的组胺受体而阻断组胺的生物效应。可以迅速缓解鼻痒、喷嚏和鼻分泌物亢进,但对缓解鼻塞的作用较弱。口服组胺药常用的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近年来已有鼻用抗组胺药物应用于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都较好,常用药为左卡巴斯丁鼻喷剂、氮卓斯汀鼻喷剂等。为以流涕为主患者的首选药物。
通常作为辅助用药用于缓解鼻塞症状,对以鼻塞为主要症状者可选用。连续使用一般限制在7天,长期使用有引起药物性鼻炎之风险。造成鼻黏膜肿胀的血管有肾上腺受体α-1和α-2,前者对儿茶酚胺类较敏感,常用麻黄碱治疗;后者对异吡唑啉类衍生物较敏感,常用羟甲唑啉治疗;口服苯丙醇胺等减充血剂有效时间更长,但高血压和心血管病患者应慎用。
胆碱能神经活性增高可导致鼻黏膜腺体分泌亢进,故应用胆碱能药可以减少鼻分泌物。但此类药对鼻痒和喷嚏无效。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铵喷鼻剂。
一个良好的辅助治疗方式,能靠以下原因增加治疗效果。即有直接的清洁效果,湿润鼻腔并去除阻塞的黏液和结痂,可能会有立即改善呼吸的感觉;可以去除或减少炎症介质和蛋白如组胺、前列腺素、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主要碱性物质等的浓度;可以恢复受损的鼻黏膜纤毛功能,增加纤毛摆动频率;可通过清除鼻内过量分泌物和减少水肿,提高局部药物的疗效。
鼻腔手术主要适应症是对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者。主要目的为解除鼻塞、减轻喷嚏、流涕等。针对前者的主要术式是下鼻甲成形术等;针对后者的主要术式是选择性鼻腔神经切断术。
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治疗技术或暗示性语言,有时也会收到明显效果。
主要为补肾、宜肺、健脾治疗,中药和针灸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经积极治疗可改善或控制症状,但易反复发病,治愈率为70%。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自然寿命,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复查。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愈率为70%,但易复发。
本病积极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急性发作或复发后,治疗疗程结束时复诊,未发作时根据遵医嘱定期复查,术后也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应注意平衡膳食、均衡营养、戒烟限酒、清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
宜饮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果、瘦肉及动物肝脏、粗粮、糙米、小米、玉米面、养麦面中,对疾病有一定抑制作用。
宜食疏风清热、补肺益气的食物,如猪肺、百合、银耳、黑木耳、蘑菇、胡桃仁、茶叶等。
当患者表现为肺脾气虚证,即鼻塞、鼻流清水样涕、遇寒加重、面白气短、咳嗽白痰、食少倦怠,舌淡苔白、脉虚者宜选食黄连鸡、枣泥扁万包、扁豆红枣粥、小米荷叶粥、姜枣汤等。
当患者表现为气滞血淤证,即持续鼻塞、鼻中暗红、鼻流浊稠涕、头胀刺痛、舌质暗红,脉弦涩者宜选食桃仁粥、山楂芍茶、橘红酒、四物汤、桂鱼汤等。
忌吃燥热性的食物,如辛辣、煎炸、辣椒、葱、洋葱等刺激食物,坚果易上火,也应少吃,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忌吃生蛋白性的食物,如生鸡蛋。虽然本病属于非变态反应,但嗜酸性细胞高不利于食用生鸡蛋类,有诱发过敏可能的食物。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容易复发,治疗大多是长期间断性治疗。患者及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实现在最小社会经济成本下的治愈或最大化控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嘱托,不能私自更换药物或者增加药物的剂量,严格规范治疗。定期复查,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或疗效降低等情况,及时就诊。
改善生活及工作环境,定期清洁、通风换气,保持温湿度适宜,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可受疾病的影响而过度紧张,以防影响后续治疗。
患者了解各类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鼻用减充血药、鼻腔盐水冲洗等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确保正确使用。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该疾病诱发因素较多,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的药物,或许可减少诱发本病。
避免急性发作期的诱发因素可减少急性发作,如温度变化、强烈气味、特殊的气候条件、运动以及情绪反应等。
尽可能避开一切可疑或已明确的致敏原,包括一切致敏性吸入物、食物和接触物以减少发病率。
4235点赞
[1]凤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J].医学信息,2016.
[2]王承龙,田勇泉,梅凌云,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006):562-5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