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性癫痫于1956年由比克福德首次描述,分为原发性阅读性癫痫和继发性阅读性癫痫,常发生于青少年,在癫痫综合征中较罕见。它是由阅读引起,没有自发性发作的癫痫综合征。此病进行临床治疗后可治愈,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复发的机会较少。
阅读性癫痫主要是阅读所诱发,也可能是光刺激、快速的光闪烁、特定的视觉刺激、不适当的荧光灯、疲劳和缺乏休息等因素诱发。
阅读性癫痫在1956年由英国科学家首先提出,病例少见,常见于青少年。
年龄相关性特发性癫痫,好发于青少年。
主要表现为阅读时出现下颌阵挛,常伴有手臂的痉挛,继续阅读可导致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前可有前驱的感觉异常。
临床表现为阅读时出现下颌阵挛,常伴有手臂的痉挛,如继续阅读则会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发作前可有前驱的感觉异常。
继发全面性发作时可出现舌咬伤。
在阅读或其他诱发因素作用下,出现下颌的抽动、意识丧失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对于已经确诊为阅读性癫痫的患者,若出经常规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不缓解,出现病情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就诊。
若患者CT或磁共振显示有颅内的病变可于神经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在什么因素下出现?
发作时都有哪些表现,是否记录下来?
持续多长时间?
有没有癫痫的家族史?
主要是检查有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大体判断癫痫是否有明确结构异常。
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对发作性症状的诊断有很大价值,有助于明确癫痫的诊断及分型和确定特殊综合征。原发性阅读性癫痫在未发作时无脑电图异常,发作时可出现在顶叶、枕叶出现双侧高波幅慢波。
包括CT和磁共振,阅读性癫痫常无影像学异常。
癫痫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包括多种发作类型的“病症”或综合征,目前还没有诊断的金标准。
为脑血流灌注短暂全面下降,缺血、缺氧所致意识瞬时丧失和跌倒。多有明显的诱因,如久站、剧痛、见血、情绪激动和严寒等,胸腔内压力急剧增高,如咳嗽、哭泣、大笑、用力、憋气、排便和排尿等也可诱发,常有恶心、头晕、无力、震颤、腹部沉重感或眼前发黑等先兆。与癫痫发作比较,跌倒时较缓慢,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有时脉搏不规则,偶可伴有抽动、尿失禁。单纯性晕厥发生于直立位或坐位,卧位时也出现发作多提示痫性发作。晕厥引起的意识丧失,以意识迅速恢复并完全清醒为特点,不伴发作后意识模糊,除非脑缺血时间过长。
又称癔症样发作,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由心理障碍而非脑电紊乱引起的脑部功能异常可有运动、感觉和意识模糊等类似癫痫发作症状,难以区分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相应的痫性放电和抗癫痫治疗无效是鉴别的关键。但10%假性癫痫发作患者可同时存在真正的癫痫,10%~20%癫痫患者中伴有假性发作。
可引起意识丧失和猝倒,易误诊为癫痫。根据突然发作的不可抑制的睡眠、睡眠瘫痪、人睡前幻觉及猝倒症四联征可鉴别。
因意识障碍应与失神发作鉴别,但其发生缓慢,程度较轻,意识丧失前常有梦样感觉;偏头痛为双侧,多伴有眩晕、共济失调、双眼视物模糊或眼球运动障碍,脑电图可有枕区棘波。
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临床症状多为缺失症状(感觉丧失或减退、肢体瘫痪)、肢体抽动不规则,也无头部和颈部的转动,症状常持续巧分钟到数小时,脑电图无明显痫性放电;而癫痫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为多,前述危险因素不突出,癫痫多为刺激症状(感觉异常、肢体抽搐),发作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极少超过半小时,脑电图上多有痫性放电。
血糖水平低于2mmol/L时可产生局部癫痫样抽动或四肢强直发作,伴意识丧失,常见于胰岛β细胞瘤或长期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史有助于诊断。
阅读性癫痫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达到控制发作或最大限度的减少就医次数,长期治疗无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或恢复原有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
对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有效,可加重失神和肌阵挛发作。胃肠道吸收慢,代谢酶具有可饱和性,饱和后增加较小剂量即达到中毒剂量,小儿不易发现毒副反应,婴幼儿和儿童不宜服用。
是部分性发作的首选药物,对复杂部分性发作疗效优于其他抗癫痫药,对继发性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亦有较好的疗效,但可加重失神和肌阵挛发作。
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是全面性发作,尤其是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合并典型失神发作的首选药,也用于部分性发作。
常作为小儿癫痫的首选药物,较广谱,起效快,对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疗效好,也用于单纯及复杂部分性发作,对发热惊厥有预防作用。
直接作用于GABA受体亚单位,起效快,但易出现耐药使作用下降。
为难治性部分性发作及继发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的附加或单药治疗药物疗剂量。
为部分性发作及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的附加或单药治疗药物,也用于失神发作和肌阵挛发作的治疗。
用于12岁以上及成人的部分性癫痫发作和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的辅助治疗不经肝代谢,以原型由肾排泄。
是一种卡马西平的衍生物,适应证与卡马西平相同,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及继发全面性发作的附加或单药治疗。
常用的方法有前颞叶切除术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颞叶以外的脑皮质切除术、癫痫病灶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胼胝体切开术、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患者经过长时间正规单药治疗,或先后用两种抗癫痫药达到最大耐受剂量,以及经过一次正规的、联合治疗仍不见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由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搭配的一种饮食方法,一般被用来治疗难治性癫痫,尤其是儿童耐药性癫痫,可降低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经典生酮饮食配方中包括90%的长链脂肪、10%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阅读性癫痫的预后比较好,未经治疗的癫痫患者,5年自发缓解率在25%左右。70%左右的患者用目前的抗癫痫药能完全控制发作,规则减量后,50%左右患者终生不再发病。
经过临床治疗后可治愈,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复发的机会较少。
如治疗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脂肪供应量。
高钙饮食,注意摄入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需多进食黄豆、玉米、豆腐干、芹菜、绿色蔬菜等。
禁止食用胡椒、辣椒、芥末、大葱、大蒜,刺激性食物会诱发癫痫发作。
饮食不宜过饱,保证睡眠质量。
应经常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气温过冷或过热。
避免长时间上网,多安排一些室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
应用抗癫痫药物前应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用药后还需每月监测血尿常规,每季度监测肝肾功能至少持续半年,不良反应包括特异性、剂量相关性、慢性及致畸性。
抗癫痫药物增药减药一定要慢,必须逐一增减,以利于确切评估疗效和毒副作用,且癫痫控制发作后必须坚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除非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宜随意减量或停药,以免诱发癫痫持续状态。
阅读性癫痫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该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有家族史,则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平时需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提高自身体格,避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部外伤。
4459点赞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八年制第三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五年制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王柳清,赵伟伟.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研究概况[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 010(011):1121-1124.
[5]王美玲.浅谈癫痫病人护理和营养[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000(006):167-16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