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神经损伤主要是指副神经的脑神经根和脊神经根损伤,副神经损伤后会出现其所支配肌肉的瘫痪,萎缩,表现为转头和耸肩无力、患侧上肢上举和外展受限制等。副神经出颈静脉孔后立即受伤,常与其他邻近的脑神经同时受伤。在颈部,副神经在横过颈后三角处因位置表浅,特别容易受伤,最常见的是手术误伤。当病变只侵及副神经的延髓部核团神经根丝时,症状与迷走神经受损时一样,而不出现颈部肌肉的症状。该病预后欠佳,治愈率约为50%~70%。
引起副神经损伤的原因多为医源性损伤,其次与颅脑的外伤、骨折相关。因此从事具有外伤风险的职业为本病的高发人群,如警察和士兵
多因颈部手术使副神经颅外段损伤,其中以颈后三角区淋巴结活检或摘除术所致误伤最为多见,发生率为3%~6%。部分发生于颈部肿瘤切除手术及颈动脉手术中的误伤,偶见颈部药物注射性损伤。
颈部锐器直接切割损伤副神经,枪弹伤等神经火器伤,可直接伤及副神经。
颅底骨折颅脑外伤,颅底骨折时,骨折线经过枕骨髁累及颈静脉孔可造成颈静脉孔段及颅内段副神经挫伤或挤压。
副神经损伤患病比例约为0.3%~0.5%,其在横过颈后三角处因位置表浅,特别容易受伤,最常见的是手术误伤。该病常见于颈部或颅后窝颈静脉孔区手术、颅底骨折的患者。
对于进行了颈部手术的患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是有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常见于颈后三角区淋巴结活检或摘除术所致误伤。
在前线或边防地区工作的士兵、警察,遭受如枪弹、刀割等颈部外伤或颅底骨折的几率较大,易导致损伤副神经,所以也是本病的好发人群。
副神经损伤时可引起胸锁乳突肌瘫痪导致病理性斜颈,也可导致其所支配的斜方肌功能障碍,出现肩部酸痛无力等肩部症状。随病情发展还可出现斜方肌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颅底骨折等引起的副神经损伤常与后组脑神经及其他脑神经损害同时出现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副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瘫痪症状,一侧副神经脊髓支的单独损伤或其脊髓核损害时,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瘫痪。因对侧胸锁乳突肌占优势,故平静时下颏转向患侧,而在用力时向对侧转头无力,患侧肩下垂,不能耸肩,肩胛骨位置偏斜。
晚期由于瘢痕刺激可发生痉挛性挛缩(斜颈)畸形,双侧损害时,病人头颈后仰及前屈无力。
颅底骨折或枪弹伤引起的副神经损伤,颈静脉孔区病变,枕骨大孔区病变,脑桥小脑角巨大病变及颅底广泛性病变引起的副神经损害及延髓核性瘫痪常与后组脑神经及其他脑神经损害同时出现。而脑干核性麻痹时,脑神经的损害常为多组及双侧性,出现相应的症状。
因为副神经损伤,受其支配的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可出现神经源性萎缩。
因肩胛骨移位,使臂丛神经受到慢性牵拉,使患侧上肢上举和外展受限制。
依据颈部手术或损伤史,当患者出现肩部酸痛、无力、垂肩、耸肩、肩外展、上举受限,斜方肌肌力减退、肌肉萎缩时,应高度警惕副神经损伤的可能性,需及时就医。需要进行肌电图检查、颅底Ⅹ线平片等检查。
当有颈部手术或损伤史,患者出现肩部酸痛、无力、垂肩、耸肩等典型症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为副神经损伤的患者,需定期检查恢复情况,如存在明显肌肉萎缩或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加重等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若患者伴其他严重合并症,如颅脑外伤等,可先到急诊科就诊。
有无颈部外伤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肩部酸痛、无力、垂肩、耸肩等)
有无颅脑、颈部手术史或损伤史?
是否存在其他系统的疾病?
有无药物过敏史?
肌电图检查是诊断副神经损伤的重要依据,由于副神经属于运动神经。因此通过肌电图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可对本病进行明确诊断。并且定期的肌电图检查可了解副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情况。
通过颅脑CT、MRI等检查,排除颅脑外伤骨折、颅内出血,老年脱髓鞘或者颅内感染等病变引起的肌肉神经异常或者运动障碍,均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脑脊液检查、脊髓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排除可疑疾病,明确治疗方案。
常有外伤史或颈部手术史。
肩部不适、无力或疼痛,耸肩困难,抬肩在90°以下,肩部下垂,有牵拉感,斜方肌萎缩等。
肌电图检查显示斜方肌失神经支配电位,如静止期纤颤波、重收缩期无动作电位等表现,反应到肌肉上即表达为斜方肌麻痹。
诊断中应明确是副神经单纯性损伤,还是合并其他脑神经损伤。若与后组脑神经及其他脑神经损害同时出现,可有以下表现。
迷走神经与副神经内侧支损伤。
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损害。
迷走与副神经损害。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麻痹。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脑神经麻痹。
脑桥小脑角症候群,枕骨大孔区症候群,偏侧颅底症候群(Garcin症候群或Guillain-Garcin症候群,完全型或不完全型)等。
副神经损伤临床特征表现明显,一般无需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颈部手术所致副神经损伤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并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辅助治疗。颅底骨折所致副神经损伤的治疗,大都采用神经营养药物及血管扩张剂为主的保守治疗,配合理疗、针灸治疗。颅底肿瘤枕骨大孔区畸形等所引起的副神经损伤,应先行原发病变的手术,去除原发病是保证副神经功能恢复的基础。
可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或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生长及恢复。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腺苷钴胺等
可用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有助于神经细胞的生长。如尼膜同,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如副神经未断裂,电刺激检查仍有传导功能,应作神经松解术。神经松解必须彻底,去除粘连,切除瘢痕组织,注意勿损伤神经纤维,同时在神经周围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5ml。术中止血应彻底,放橡皮引流条24~48h,不需外固定。
如副神经已断裂或一小段神经完全瘢痕化,则可游离其远近端,采用抬肩、头颈屈向患侧姿势,以利克服缺损进行神经吻合术,术后用石膏固定于上述姿势4周。
如副神经断裂,局部缺损较多,行断端吻合困难,则应行神经移植术。一般取附近耳大神经移植。其余处理同神经吻合术。
如伤后时间过长,神经吻合或移植效果多不理想,可作肌腱转移术,将提肩胛肌转移代替斜方肌功能。具体方法是将提肩胛肌转移至肩胛嵴近肩峰约3.8cm处,并取阔筋膜条固定肩胛骨内缘(肩胛嵴下3.8cm处)于第2胸椎棘突上,术后人字形石膏固定患肢于后伸、中度外展位4周。
通过应用红外线、超声波、低中频电疗、热疗等体外的物理治疗,对因副神经受损导致局部肌肉的麻痹,有较好的疗效,原理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给肌肉一定的机电刺激,改善瘢痕组织对神经的粘连和压迫,促进神经的再生。同时还具有消除炎症、促进水肿吸收的效果。
对于中医治疗来说,副神经损伤病因是外伤导致的副神经节段受损,并且由于神经损伤,局部肌肉僵硬、麻痹、活动受限。这时可给予舒筋活络、活血化淤的方药进行调理,同时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松解组织黏连,缓解患者的局部症状。
运动作为一种生理刺激,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训练肌肉有节律的收缩运动。因此在医院治疗期间,也可以选择前往康复科。在康复科医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些器械辅助,进行康复训练,达到延缓肌肉萎缩,利于支配肌肉的神经再生的目的。
副神经系纯运动神经,且在颈后三角区损伤部位接近末梢,故如及时手术松解或吻合,多数疗效理想且恢复快。伤后一般观察1~2个月,如无恢复征象即应手术探查。即使伤后1~2年的病例,手术松解或吻合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对无法修复神经或修复后无效者,采用肌腱转移术,亦可显着改善其功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影响患侧肩部外观及功能,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绝大多数副神经损伤可以被治愈。
副神经损伤经过治疗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副神经损伤后若未经有效的治疗或治疗效果欠佳可能影响患侧肩部的外观以及功能,如患侧肩下垂、不能耸肩,患侧上肢上举和外展受限,晚期可出现斜颈畸形。
出院后建议每3个月规律到门诊复查神经的恢复情况,通过查体检查患侧的肌力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复查肌电图,颅脑CT及MRI等。
副神经损伤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合理、均匀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要注意补充营养,以促进副神经生长愈合。
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低盐、易消化饮食,如牛肉、排骨、菠菜、空心菜等。
补充钙、铁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早日愈合。
忌烟、酒,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及葱、蒜、姜、桂皮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临床护理,防止出现肌肉萎缩或躯体畸形,应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有精神症状者,防止自伤或伤人,努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是否可以逐渐完成向对侧转头的动作,坚持长期复健,训练肌肉有节律的收缩运动。
改正不当习惯,不要剧烈晃动脖子,以免对副神经造成二次的损害。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过度劳累,坚持复健,防止肌肉萎缩。
保证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是否可以逐渐完成向对侧转头的动作,肩部的外形及功能是否逐渐恢复,逐渐能完成肩部的上举及外展,按时记录恢复情况。
准确执行医嘱、定时、定量,规律服用药物,不得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保证服药依从性。
出院后坚持长期复健,训练肌肉有节律的收缩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刺激神经恢复。
有颅脑或颈部损伤或手术史,出现典型症状,应及时发现并治疗。发现颈部淋巴结结核、颈部肿瘤等疾病,早期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生活中应注意安全,防止发生颅骨骨折。
当存在颅脑或颈部损伤或手术史时,出现典型症状,应结合肌电图及影像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副神经颅外段损伤主要由于颈后三角区手术损伤引起,所以定期体检,早期发现颈部淋巴结结核、颈部肿瘤等疾病。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颈部手术风险,可以减少副神经损伤的发生。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安全,谨防发生颅骨骨折。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度锻炼增强免疫力,减少颈部疾患的发生。
4211点赞
[1]胥少汀,葛宝丰,卢世壁主编.实用骨科学上.第4版修订本[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1.1292-1293.
[2]侯春林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显微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8.285-286.
[3]官士兵,陈德松,史其林等.副神经损伤的诊治(附17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11):742-744.
[4]王寅,李龙江,陈尧.副神经的解剖特点及其损伤在临床中的意义[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35(6):639-642.
[5]周东.神经病学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7
[6]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