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动静脉畸形是一种脊髓病变,病变常位于胸椎或胸腰椎,可独立存在或伴有脊髓动静脉畸形。其范围很大,且血流速度快,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青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既可以进行性脊髓功能障碍症状为主,也可以心功能不全或椎旁皮下肿块表现为主,有时在椎旁还可以触及软性包块,局部听诊可有持续性杂音。
根据临床和辅助检查将本病分为两型。
无神经或心功能障碍,而仅有局部体征的病例如果肿块局限,可在栓塞后手术切除。病变广泛者,亦可暂时不处理,定期追访。
椎旁动静脉畸形伴有神经或心功能障碍,则必须治疗。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常应由外科和放射科医生合作治疗。首先要用不可吸收性物质进行栓塞,如可脱性球囊、NBCA、弹簧圈等。
动静脉畸形均为先天性的,而椎旁动静脉畸形亦考虑与先天因素有关。可能由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畸形有关。一般好发于女性。
在发育中的胎儿脑部及脊髓之内,会存在着类似动静脉畸形的解剖构造,但会随着胎儿逐渐生长而消失。当母体胎儿脑部或脊髓动静脉畸形的构造没有成功的消失时,此病人出生便会罹患脑部或椎旁的动静脉畸形。
椎旁动静脉畸形发病率低,暂无具体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好发于年轻女性、有家族史者。
椎旁动静脉畸形典型症状为脊髓功能障碍,可出现神经根性疼痛、手足麻木、感觉障碍等症状。有时在椎旁可触及软性包块,局部听诊有持续性杂音。若患者病情严重,还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椎旁动静脉畸形破裂等并发症。
伴有脊髓动静脉畸形,病变位于硬膜外和硬膜内,主要表现为神经根性疼痛、进行性神经根和脊髓功能障碍、急性出血等。
通过扩张的硬脊膜外静脉丛直接压迫神经结构,引起神经管感觉障碍,从而出现手足麻木、肢体无力等感觉异常表现。
继发性脊髓静脉高压,表现为程度不等的脊髓受损症状,进行性双下肢无力、自下而上的感觉障碍、麻木、大小便障碍、性功能减退、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流动力学因素,肋间或腰动脉大量血运供应脑动静脉畸形,致根髓动脉血液偷流,脊髓供血不足。
有时在椎旁可触及软性包块,局部听诊有持续性杂音等。
椎旁动静脉畸形急性剧烈发作时,导致动静脉压力明显增高,而并发椎旁动静脉畸形破裂。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甚至出现瞳孔改变等。
椎旁动静脉破裂出血,未进行及时有效的止血处理,出血进一步加重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凉,常可出现花斑、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尿量减少、神志改变、血压下降等。
椎旁动静脉畸形比较少见,早期诊断困难,如出现腰痛或根性疼痛、头痛、头晕等不适均需要警惕,需要就诊于神经外科进行相应检查,可以做血管造影、CT或者X线等检查,当确诊为该疾病时,应根据疾病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腰痛或根性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觉障碍等等。
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呕血等等。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神经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需立即于急诊科就诊等。
有哪些异常表现,以前有过类似发作吗?
家族中有无动静脉畸形及血管瘤病史?
这次发病前有无手术及外伤病史?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做过什么治疗?
发病后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如何?
X线平片:可见多个节段锥体、锥弓及其附件的骨溶解或破坏。
CT:在横断面上CT扫描见其延伸的范围,在胸部可累及胸壁外棘突旁、肋间隙、椎间孔,甚至可延伸到胸腔内。在腰段主要向腹膜后延伸,因腰段有马尾神经,故一般CT很难检出该段椎管内的延伸。
当病变侵犯到椎管内时,脊髓造影可表现为梗阻征象。
开始可先行主动脉造影,然后再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应确认各支供血动脉,并认真研究其血管结构学,静脉引流的形式和是否伴有脊髓动静脉畸形。
由于动静脉畸形的血流速度快、流量大,常加重心脏负担,故要测定心功能及心输出量。
根据患者为年轻女性、有类似家族疾病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为腰痛或根性疼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觉障碍,结合X线提示多个节段锥体、锥弓及其附件的骨溶解或破坏,脊髓造影提示有梗阻征象,动脉造影提示椎旁血管畸形,可伴发脊髓动静脉畸形等可明确诊断。
两者发病部位不同,其中椎管内动静脉畸形病变在椎管内,椎管旁动静脉畸形病变在椎管旁。前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性运动感觉障碍。而后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脊髓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亦有不同,前者以血管造影最为重要,动脉造影提示椎管内血管畸形,后者提示椎旁血管畸形。两者治疗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病变部位、畸形血管情况等选择手术方式。
椎旁动静脉畸形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介入栓塞及手术切除。其他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及术后早期进行功能训练。
本病无针对性药物治疗。
无神经或心功能障碍,而仅有局部体征的病例,如果有肿块局限,可在栓塞后手术切除,病变广泛者,亦可暂时不吃力,定期随访。
伴有神经或心功能障碍,则必须治疗。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常应由外科和放射科医生合作治疗。首先要用不可吸收性物质进行栓塞,如可脱性球囊、NBCA、弹簧圈等。在栓塞中,不仅要注意同侧供血动脉,还应注意对侧可能存在的侧支吻合,一旦发现应一并栓塞。栓塞往往需要多次进行,当心输出量和血管造影所见均显示好转条件允许时可手术切除,术后应再次行CT和血管造影复查。
椎旁动静脉畸形患者可有营养紊乱情况,嘱咐患者尽量不要偏食,日常注意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鸡蛋、豆类、瘦肉等。
术后脊柱稳定性恢复是进行早期康复功能训练之前的必要基础。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可早期坐起或下地适当活动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所引起肺部感染,心脑血管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椎旁动静脉畸形一旦诊断明确,通过积极正规的治疗,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不会影响自然寿命。病情稳定后需根据医嘱进行复查,以观察其病情变化。
本病难以彻底治愈,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预后良好,但有复发可能,如果椎旁动静脉畸形破裂,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经过正规治疗后,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果合并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经过积极有效治疗病情稳定后,每1~2个月入院行CT检查,必要时进行造影检查。
患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椎旁动静脉畸形经过积极治疗病情稳定后,做好日常护理工作,能减少椎旁动静脉畸形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也可通过适当锻炼,增强患者免疫力,特别注意手术后患者的护理。
注意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清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患者免疫力。
外出时注意给患者佩戴口罩进行保护,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严格遵医嘱口服药物,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如果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感觉障碍等,需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复诊时复查CT,以观察疾病恢复情况。
手术后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引流管妥善固定,记录引流物的性质、量、颜色等,避免脱管,注意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换药。此时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护理上需注意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预防椎旁动静脉畸形目前认为均为先天性的,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主要针对孕母孕期的护理,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于高危人群及早畸形筛查。
对于年轻女性、有类似病史的家族史的患者,宜及早开始进行筛查,筛查检查包括X线、CT等检查,结果均正常者,宜每1~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避免接触各种有害物质,如新装修的房子不能马上入住,定期进行产检。
孕期注意不随意药物使用,避免病毒或细菌感染。
加强产前诊断,早期了解关注幼儿健康。
4985点赞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1(2).974-979.
[2]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15.1(2).958-960.
[3]贾宁阳,王晨光主编.脊柱影像诊断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01,31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