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行脊椎系脊柱先天性发育变异,或称之为“过渡脊椎”或“移行椎”,多发生于腰骶段。各段脊柱交界处互有移行现象,出现部分或全部具有邻近脊椎骨的形态结构,整个脊椎骨的总数不变,而各段脊椎骨的数目互有增减。在胚胎发育至骨骼生长发生过程中,某些影响发育的因素可引起异化而致移行椎体,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实际上这种畸形可影响脊柱的稳定,并逐渐产生症状如腰痛、反射性坐骨神经痛等。另外,由于此假关节发育不完全,对外力抵抗力低,经常小的损伤即可使其劳损而发生”损伤性关节炎“。还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等疾病。移行脊椎没有症状不用治疗,出现神经压迫者主要依靠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本病经积极治疗后可改善症状。
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转化成骶椎形态,使其构成骶骨块的一部分。
第12胸椎失去肋骨而形成腰椎样形态,如第5腰椎不伴有骶椎化时,则仍呈现腰椎形态,并具有腰椎的功能。
第1骶椎演变成腰椎样形态者,发生率甚低,大多在读片时偶然发现,一般多无症状。
骶椎与尾椎相互融合成一块者,较前者多见。
在胚胎发育至骨骼生长发生过程中,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引起异化而致移行椎体。
移行脊椎少见,发病率仅为0.001%~0.002%,常由于胚胎至骨骼时期发育发育不良而引起疾病,无特发人群。
无特定好发人群,多见于胚胎发育异常者。
移行脊椎主要表现为腰痛、反射性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此外移行脊椎往往还会并发损伤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等并发症。
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如两侧对称,并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是如果两侧不对称,一侧愈合或发生假关节。而另一侧游离,在腰部活动时,两侧运动常发生矛盾,弯腰或后仰时健侧运动多。患侧运动少,下腰部的稳定性减弱,极易引起腰痛。此假关节的关节软骨非常薄,无关节囊,也没有滑膜,称幼稚关节。这种假关节不能吸收震荡,对外力的抵抗较低,经常因小的损伤如劳累、局部受凉等而发生损伤性关节炎。同时由于移行脊椎间常呈半骨性或纤维性融合,容易引起周围肌肉、韧带的痉挛、增厚,卡压行走其间的神经引起腰腿痛。
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坐骨神经痛,原因是在假关节损伤性关节炎及周围肌肉韧带劳损情况下。移行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发育不良,活动受限。因此在患侧或健侧,移行椎的上一个或下一个椎间盘负重加大,易引起椎间盘老化退变及椎间盘突出。可压迫腰椎神经根,再加上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及增厚,使神经根及其分支受压迫或刺激使疼痛加重。以上情况可引起典型的椎间盘突出,表现为一侧坐骨神经痛,直接放射至小腿,也可放射至两侧臀部及大腿后侧。如此患者除腰痛外,又添加神经根受压症状。
在脊柱稳定性破坏后小的损伤即可产生。
无论是胸椎腰化还是骶椎腰化都使椎体体积发生变化,导致椎间空隙狭小,从而挤压椎间盘,容易形成椎间盘突出。
移行脊椎容易使椎体发生变化,椎体结构及密度改变,导致腰椎退行性变。
当患者出现腰痛等症状及神经压迫等症状时,一般前往骨科和脊柱外科就诊。并进行X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可以确诊为移行脊柱,注意与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相鉴别。
当出现腰痛、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一般当出现腰痛、反射性坐骨神经痛等症状时前往骨科。
当明显脊椎部位疼痛、活动受影响时,前往脊柱外科就诊。
目前有哪些症状?
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扭腰的时候是否会感觉疼痛加重?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
之前有没有进行过相关检查?
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根据X线所显示椎体数目判断是否患有脊柱移行。
显示脊椎的发育情况,及脊椎椎体变化。可以实现脊柱的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是否存在假性关节炎、腰锥和骶骨是否融合。
它能有效地显示脊位腔或神经管内的状况以及推间盘与神经组织的关系。
根据临床症状,如腰痛、反射性坐骨神经痛、外伤、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变及腰椎活动度减小等。结合X线显示脊柱侧突角度cobb角度的大小>25°、脊柱侧突伴旋转程度、脊柱柔软度减小。CT显示椎体退化,腰椎骶化、胸椎腰化、骶椎腰化、骶尾椎联合等现象可明确诊断。
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经MRI摄片可发现腰椎管狭窄的现象。移行脊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和反射性坐骨神经痛,但CT、X线摄片可出现移行脊椎的现象,并且MRI检查无腰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腿痛和放射痛,此症状与移行脊椎相似,CT摄片会发现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并无腰椎骶化、胸椎腰化、骶椎腰化、骶尾椎联合等现象。
椎间孔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肢疼痛麻木、肌无力、反射减弱、下肢静息痛、Kemp征阳性等症状,MRI摄片可发现椎间孔狭窄。移行脊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腰痛和反射性坐骨神经痛,但CT、X线摄片可出现移行脊椎的现象,并且MRI检查无椎间孔狭窄。
移行脊椎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很难根治,只能改善症状。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工作体位,进行正规的腰背肌锻炼,使用腰围保护腰部,压痛点封闭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切骨减压术、关节融合术、神经支切断术、脊椎融合术等。
改善与保护良好的睡眠与工作体位。
积极而正规的腰背肌锻炼,对伴有腰椎椎管狭窄者,应强调腹直肌锻炼。
可用宽腰带保护腰部,当症状发作时可改用皮腰围或石膏腰围。
有明显痛点或压痛点者可采用封闭疗法。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服用后可减轻移行脊椎周围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
如利多卡因、可卡因,和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溶解混合后共同注射在疼痛的部位,可有效减轻炎症,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状。
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和局麻药物联合应用,溶解混合后共同注射在疼痛的部位,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主要用于骶骨化的第5腰椎横突肥大或假关节刺激、压迫神经支者,可将肥大的横突截除一段。
对单纯性(单侧或双侧)假关节(腰5横突与髂骨)损伤性关节炎者可行植骨融合术。但此手术较为深在,操作时应注意。
对显示明确的神经支,可于卡压处将其松解游离,无法获松解时,则将其切断。
对腰骶部多椎节功能紊乱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腰骶段植骨融合术。
物理治疗包括低频电疗法、磁疗法等,作用于疼痛部位,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患有移行脊椎的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虽然不可治愈,但功能可得到改善。移行脊椎症状较轻或已治愈的患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仍需定时复诊,当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诊。
移行脊椎大部分不能完全治愈,只能改善功能。
移行脊椎经过积极治疗,可显着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不会影响患者寿命。
移行脊椎在经手术治疗后在前三个月应定时到康复门诊进行康复治疗,而后每个月复诊观察恢复情况。若无需手术治疗,应在康复门诊连续进行三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结束后,每个月应到医院复诊观察在家康复效果,之后逐渐过渡到每三个月复查一次、每半年复查一次、每年复查一次。
移行脊椎无特殊的饮食调理。
移行脊椎患者注意休息和保暖,改善工作与休息体位,注意腰部护理,为其提供舒适和安静的环境,保持身体干净整洁。
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不做过重体力活,不抬重物,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及钙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日常生活中可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缓解腰痛症状及炎症反应。
术后应注意不要搬抬重物、不要长期弯腰活动,日常可带腰围以减轻腰部压力。
注意观察否存在腰痛、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等症状,腰痛是否加重,如果加重,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注意观察移行脊椎患者的心理变化,心情是否舒畅、是否易怒、抑郁、烦躁、悲观消极等。如有以上现象家属应及时开导患者,将其引导至积极、乐观向上的一面,若无法有效开导应送往医院心理门诊进行开导。
在胚胎期孕妇应定期产检,监测胚胎发育情况,避免出现异常。
在怀孕期及时做产前检查,注意胚胎发育情况,一旦发现胎儿脊椎先天发育不良,应及时诊疗,优生优育。
4459点赞
[1]史建刚.脊柱脊髓发育性疾病诊断与治疗[M].科学出版社,2017,183-189.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忠.外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07-61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