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并且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预后等多方面具有很大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1%~34%,是肿瘤性大B淋巴细胞呈弥漫性生长,肿瘤细胞的核与正常组织细胞的核大小相近或大于组织细胞的核,通常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
根据组织形态学改变将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分为中心母细胞型、免疫母细胞型以及间变型。特殊的少见亚型如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等。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可能与遗传相关,细胞遗传学和基因表达谱检测到多种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和遗传学异常,也与免疫缺陷有关。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是一组高分子异质性的疾病,细胞遗传学和基因表达谱检测到多种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和遗传学异常。
在免疫缺陷的患者中,EB病毒阳性的患者显著多于无明显免疫缺陷者可能与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该病起源于发生免疫球蛋白基因体细胞突变的B细胞,还有BCL6基因重排可能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有特异性。
约30%的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具有t(14;18)易位,累及Ig重链基因和BCL2。P53基因突变联合BCL12基因表明肿瘤可能是由滤泡性淋巴瘤转换而来。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暂无其他流行病学资料。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的人群、EB病毒感染者。
弥漫大B淋巴瘤通常有某一处淋巴结无疼痛的进行性肿大,除此症状外,也可以表现出乏力、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本病多并发腹部并发症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约30%的患者可以有B症状,如全身乏力、发热、盗汗、体重减轻。
50%~60%的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疾病呈弥散性,属Ⅲ/Ⅳ期。
其他可能受累的器官或组织包括睾丸、骨、甲状腺、睡液腺、皮肤、肝、乳腺、鼻腔、鼻窦、胸腔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约15%的患者伴骨髓受累,睾丸或鼻窦受累后可能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受累。
有些患者可能会同时患有恶性程度不一的其他类型淋巴瘤,如淋巴结病理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而骨髓病理却为低度恶性的巴瘤。
侵犯肝脾,引起肝脾肿大,影响进食。若侵犯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压迫肠道,可能会引起肠梗阻。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侵犯神经系统,可引起局灶神经功能等缺损,造成精神异常,影响正常活动,压迫视神经,严重时造成失明。
皮肤肿块、软组织感染,若皮肤软组织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细菌进入血液循环中,可引起感染性休克,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对于有疑似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临床表现的患者,如某处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伴有反复发热、贫血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诊,行骨髓活检及穿刺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若患者在颈部及腹部出现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且无压痛时,需就医明确诊断。
若患者反复发热,自觉乏力、盗汗、体重减轻时,应立即就医,以明确诊断。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血液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腹胀、便血等胃肠道症状时可到脾胃病科治疗;若出现皮肤肿块,感染可到皮肤科、普外科治疗等。
淋巴结肿大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做过哪些检查?
是否进行过治疗?
骨髓活检及穿刺检查,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PCR技术扩增克隆性免疫球蛋白轻、重链基因和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针对(t14;18)、(t8;14)、(t3;v)FISH检测等,以明确是否存在骨髓受侵犯。
淋巴结应尽量完整切除行病理检查,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活检一般不适用于初发淋巴瘤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HBV表面抗原/抗体和核心抗原/抗体、HBVDNA拷贝数以及HIV,对丙型肝炎指标的检测只要求在高危个体中进行。
所有患者应行颈部、胸部、腹部、盆腔CT检查以及PET-CT检查,可明确肿瘤是否存在以及肿瘤的位置。
淋巴结彩超或CT平扫发现有肿大的淋巴结。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依靠活检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分析明确诊断。需要针对CD20、CD3、CD5、CD10等进行检测,上述表型阳性,则可考虑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疑有病变的淋巴结应尽量完整切除行病理检查,细针穿刺或粗针穿刺活检一般不适用于初发淋巴瘤的诊断。病理组织活检呈淋巴结正常结构完全破坏或部分消失,代之以大B细胞弥漫性浸润。
由局部组织的急慢性感染引起的相应引流区域的淋巴结牌大感染性淋巴结肿大称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局部肿大的淋巴结局部皮肤可有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常伴有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经治疗后淋巴结常可缩小。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常为相应区域的慢性炎症,肿大的淋巴结硬度中等,常无局部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淋巴结肿大常是进行性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
由于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中主要遵循积极而理性、综合治疗和全面达标、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但其难以根治,只能达到临床治愈。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的治疗模式是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与放疗联合的综合治疗。
患者可在中医辨证指导下,口服中药制剂,协助治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无手术治疗,多靠化疗治疗。
针对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最常见的初始治疗方式是R-CHOP,“R”为利妥希单抗,“C”为环磷酰胺,“H”为多柔比星,“O”为长春新碱,“P”为泼尼松。
年轻(年龄≤60岁)低危(aaIPI0~1分)患者,标准治疗为6~8个疗程的R-CHOP21。
年轻高危(aaIPI≥2分),目前尚无标准方案,推荐在R-CHOP的基础上增加药物或给药密度以提高疗效。对于经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高危患者,也推荐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作为巩固治疗。
老年(年龄>60岁)患者,考虑8R-6CHOP21治疗。对于其中的超高龄(年龄>80岁)患者,若无心功能不全,则推荐6个疗程的R-miniCHOP21方案;若存在心功能不全,则应慎用阿霉素。如为睾丸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在接受化疗之后建议行对侧睾丸放疗。
若患者出现复发,应考虑接受大剂量化疗以及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治疗。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目前无法治愈,但是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本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定期复诊,预防并发症,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需按医嘱定期化疗复诊,完成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1次。第2年每6个月1次,3年以上每年1次进行随访。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以及其他必要检查。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饮食上无特殊禁忌,日常保持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的日常护理主要是对于化疗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患者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经常自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平时注意防护,预防感染,避免感冒,可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如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此外还需遵医嘱定期复诊治疗。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腹部B超、X线胸片或CT,骨髓以及其他必要检查。观察自己有无肿大的淋巴结,近期体重有无明显下降。
每年一次体检,监测机体状况。
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无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定期体检即可。
4737点赞
[1](美)里奇曼等原著,蒋知新,张战强,霍文静译.威廉姆斯血液学手册第8版[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582-597.
[2]张之南等.血液病学上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1045-1051.
[3]黄晓军,吴德沛.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8-12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