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病是指自然环境碘缺乏,导致碘摄入不足,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出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在缺碘地区出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该病可导致小儿便秘、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等,孕妇病情严重者可能发生流产。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
地方性克汀病是碘缺乏地区出现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碘缺乏病的表现形式,是以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病综合征。克汀病是胚胎时期和出生后早期碘缺乏与甲状腺功能低下所造成的,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分化障碍的结果。患者出生后就有不同程度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并伴有甲状腺肿。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呆、小、聋、哑、瘫。当纠正了碘缺乏后,地方性克汀病可被控制。
本病缺乏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看似正常实则发育和智力均不正常,本病因其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而实际上发病率远高于典型地方性克汀病。
碘缺乏病是因为食物和饮水中缺碘,而碘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甲状腺素,缺碘使甲状腺素合成障碍,从而影响生长发育。生活环境中饮用水所含碘较少以及平时严重偏食,导致碘摄入不足,都可能发生该病。
其流行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
妊娠期间孕妇如碘的摄入不足,血浆中无机碘离子浓度降低,甲状腺产生的T3、T4较少,血液中T3、T4减少,以致通过胎盘的T3、T4减少,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症状。
膳食因素也可加重碘的缺乏。
膳食中缺碘: 人体碘的供给约60%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的碘缺乏可导致植物性食品中碘含量不足。
低蛋白:影响碘的吸收和利用,低蛋白、低能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浆蛋白结合碘(PBI)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升高。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葡糖硫苷棉豆苷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人们普遍认为玉米、小米、甜薯、高粱及各种豆类中在肠道中可释放出氰化物,进而被代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
钙磷含量高: 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可妨碍碘的吸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上述各种饮食因导至机体缺碘,不能满足儿童合成甲状腺素的最低要求,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如长期缺碘,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垂体分泌TSH增加、甲状腺体积增大,则出现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四环素、磺胺类、咪唑类等药物可干扰酪氨酸的碘化过程,也有一定导致甲状腺肿作用。
碘缺乏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患病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我国曾经是碘缺乏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上海外,全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随着碘盐的推广,患病率大大降低。
我国碘缺乏病流行病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地区。
碘缺乏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一般在儿童期开始出现,青春发育期急剧升高,40岁以后逐渐下降。
孕妇、胎儿、新生儿、儿童、离海较远的内陆山区居民。
碘缺乏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机体缺碘的程度、缺碘时机体处于的发育时期,以及机体对缺碘的反应性或代偿适应能力,分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两个阶段,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甲状腺轻、中度弥漫性肿大、质软、无压痛。
碘缺乏会导致未成年人智力低下,甚至出现智障缺陷以及身材矮小,因为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甲状腺激素影响着未成年人的生长发育,包括脑的发育。
正常的新陈代谢以及全身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影响,常见的表现为颈部增粗的“大脖子病”,即甲状腺肿大。
极少数甲状腺明显肿大者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刺激性咳嗽等,小儿碘缺乏病可出现便秘、表情淡漠。
其生长发育落后,表现为短小的身材和骨骼比例异常,这是由于碘缺乏导致激素的分泌不足而导致身体生长发育异常。
包括脑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患儿异常安静、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的食物反应性差。聋哑、精神缺陷、眼斜视、痉挛或瘫痪等。
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发育期儿童的性发育,如果出现碘缺乏,则患儿的性发育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由于碘不足,而使甲状腺激素不足导致的全身镜疾病,其中检查结果为T4下降、TSH升高,可以造成程度不同的脑发育障碍。
由于碘不足,导致甲状腺代偿性肿大,而肿大的甲状腺长期压迫气管,导致气管官腔过度塌陷。
碘缺乏病以缺碘地区最为高发,与摄入不足、食物及药物干扰碘吸收有关,碘为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在人体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一旦缺碘会严重影响人口质量,所以高危以及有异常症状人群应积极筛查、就医。
发现颈部肿大、声音嘶哑、呼吸不畅或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心慌、手抖、面部水肿,应及时就诊。
小儿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障,应及时就诊。
缺碘地区的人群是碘缺乏病的高发人群,尤其孕妇、小儿,应就诊筛查。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就诊。
若患者需手术治疗,如甲状腺肿大致重度呼吸困难,可至急诊科、普外科或甲状腺外科就诊。
目前都有哪些症状?(如心慌、手抖、呼吸困难等)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
这种症状是一直存在的还是间断出现的?
来医院之前有没有服用过药物?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碘缺乏病患者可进行碘营养状况评价、甲状腺功能化验、甲状腺超声、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尿碘排出量检查,必要时可以做骨龄检测、头颅CT、脑电图检测。
习惯上根据尿碘的排出量来评价机体碘的营养状况,儿童尿碘低于100μg/24h,提示碘营养不良。
包括T3、FT3、T4、FT4、TSH的水平,其中T4、FT4下降,TSH升高是碘缺乏的表现。
解剖上可接近正常,呈代偿性肿大或小于同龄者,常表现为麻点状不均匀。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大于5%,则提示碘营养不良,但甲状腺肿可能是过去碘缺乏所造成,碘缺乏予以纠正以后,甲状腺肿可能需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消退,而尿碘则在正常水平。
骨龄落后:骨骼成熟的评价是一个评估骨的大小、形态以及钙化程度,以预测完全成熟时间的过程,而碘缺乏时可表现骨龄落后,成骨中心及骨骺不能按时出现,可对患儿的生长情况进行评定。
脑部X线检查:在碘缺乏时脑的X线表现为脑回压迹增多、颅底短小、蝶鞍偶见增大,可对患儿的脑部情况进行观察,了解脑部损伤情况。
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对大脑的功能变化进行检查,而该病的患儿脑电图可表现为频率偏低、节奏不整,大多有阵发性双侧同步Q波,可无A波。
CT检查比X线检查更为精密,也更加明确人的了解患儿的患病情况,如进行脑部CT时可发现患儿伴有脑萎缩。
我国现行的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包括:
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
甲状腺肿大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或小于拇指末节并有结节;
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等疾病;
尿碘低于50μg/g肌酐,甲状腺吸收131I率呈“饥饿曲线”,可作为参考指标。
凡具备下述必备条件,再具有辅助条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在排除由碘缺乏以外原因所造成的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地方性克汀病。
患者必须出生和居住在碘缺乏病病区;
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地方性克汀病的智商(IQ)小于54。
神经系统症状:运动神经障碍(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包括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步态和姿态的异常;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言语障碍(哑或说话障碍);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克汀病面容,主要表现为眼距宽、鼻梁塌、耳软、腹膨隆以及脐疝等;皮肤干燥、毛发干枯、黏液性水肿;X线骨龄落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龄发育落后以及骨骺愈合不良;
血清T4降低,TSH升高。
生活在自然环境缺碘区,表现出各种碘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再加上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分娩损伤、脑炎、脑膜炎及药物中毒等病史,即可诊断为地方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常有家族史,甲状腺肿大为弥漫性、软、很少发展为结节性。碘有机化障碍可用高氯酸钾排泌试验诊断,正常值2小时排泌10%。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也称甲状腺激素不应症或甲状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本病以家族性发病为多见,也有少数为散发病例,约占1/3。发病年龄大都在儿童和青少年,年龄最小的为新生儿,男女性别均可患病。临床表现T4和T3持续升高,同时TSH正常,病人没有药物、非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激素转运异常影响。最特异的表现是给以病人超生理剂量甲状腺激素后,不能抑制升高的TSH到正常,同时也没有外周组织对过量甲状腺激素的反应。
慢性甲状腺炎和Graves病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由于淋巴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和功能亢进,临床表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大,浸润性眼病和胫前黏液性水肿。甲状腺自身抗体TGAb和TPOAb升高支持慢性甲状腺炎的诊断。
一般聋哑症无智力障碍,尿碘不减少,无其他缺碘表现。
一般情况下碘缺乏地区轻、中度甲状腺肿患者只要坚持补碘,病情可逐渐好转且不需要治疗。地方性克汀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早期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或避免日后的神经和智力损害。
分为肌肉注射碘油和口服碘油,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长效制剂,但不能替代碘盐。
对于补碘后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并怀疑有致甲状腺肿物质或高碘甲状腺肿患者,可采用甲状腺激素疗法,常用的药物有甲状腺干制剂、碘塞罗宁(L-T3)、左旋甲状腺素(L-T4)等。
只要适当的补充甲状腺激素,及时采用“替代疗法”,就可迅速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通过专业积极的保守治疗后无效,且甲状腺肿大影响吞咽,甚至可能怀疑癌变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可通过甲状腺的聚碘作用,将碘-131聚集在甲状腺内,使甲状腺受到碘-131的射线集中照射,且不损害周围的气管和组织,适用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
碘缺乏地区轻、中度甲状腺肿患者只要坚持补碘,病情可逐渐好转且不需要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早期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或避免日后的神经和智力损害。
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通常可以治愈。
经过规范治疗,一般很少致命,不影响存活期。
如患者再次因碘补充不足,出现碘缺乏症状,如心慌、手抖、便秘等应及时就诊。
人体碘的供给有近60%来自植物性食品,我国碘缺乏几乎占世界全部缺碘地区人口的一半。由于人们的膳食习惯和地区差异,碘分布也受到一定成的影响,因此需要从饮食方面着重改善,可防治碘缺乏病。
适量摄入可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确保每人每天都能补充上所必需的碘,这是防治碘缺乏病的主要和基本措施,但是不可为了预防碘缺乏病而过量摄入。
多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常见的含碘量高的食物包括紫菜、海带、海鱼及海贝类等。
碘缺乏病可导致很多症状,给患者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困扰。在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特别是应该对儿童患者多给予物质和心理上的关怀,同时时刻关注病情的变化,明确治疗效果,帮助医师酌情调整治疗方案。
多食用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包括含碘量高的紫菜、干贝、海白菜等。
碘缺乏病可影响患儿智力发展,导致患者生活能力低下,治疗后应注意加强锻炼。
地方性克汀病还可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辅助治疗。
为了防治碘缺乏病,主要从补碘方面着手,多以食物方式补充。孕妇在妊娠期间也需注意补充碘,避免碘缺乏造成胎儿出现碘缺乏病的相关症状。
适量摄入合格碘盐,不可为了预防碘缺乏病而过量摄入。
多食用含碘丰富的食物,包括紫菜、海带、海鱼及海贝类等。
增加碘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早期症状,必要时早期就医治疗。
4650点赞
[1]莫朝晖,廖二元主编.内分泌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56-1401.
[2]李嗣生,朱新义主编,预防医学,[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1,10-13.
[3]Simone Waldt,Klaus Woertler编.骨科影像测量与分类,[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1,214-21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