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日光疹是一种特发性、反复发作的、以多形皮损为特征的常见光感性皮肤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由日光诱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介导所致,也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等有关。皮损形态多样,常见的有丘疹、丘疱疹,也可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或斑块。治疗时应避免日光照射,外用药物以强效糖皮质激素为主,系统药物治疗可用羟氯喹。
此型最多见,皮疹为红色或暗红色片状或稍隆起的浸润性斑块,有20~25mm大小,严重而时间长久者可出现周围毛细血管扩张,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
此型较常见,皮疹为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红色或暗红色水肿性丘疹,边缘稍隆起。
本型少见,皮肤潮红、肿胀,表面可见密集的针头至米粒大小丘疹、水疱、糜烂、结痂及脱屑,似湿疹样外观,有时呈苔藓样变,自觉剧痒。
本型少见,皮疹为红斑、米粒至绿豆大丘疹及结节,病程较久可呈苔藓样变,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
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目前一般认为由日光诱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介导,且致病光谱较宽,UVA、UVB和可见光均可引起,其发生也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等有关。
15%~56%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与多基因相关,但其遗传学未被完全闸明。
为曝光部位皮肤对光诱导产物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但引发这一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具体内源或外源性抗原尚未明确。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可通过氧自由基机制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热休克蛋白(HSP),HSP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发病。
有报道多形性日光疹存在花生四烯酸和前列腺素代谢异常。
日光是绝大多数患者发病的最直接诱因,但对日光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很大。致病光谱多为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亦可引起。
多形性日光疹的5%~75%患者有家族史,10%患者有特应性病史,好发于10岁左右儿童,女性多见,青春期后自然缓解,也可持续到成年。发病与季节有关,春、夏季症状加重,秋、冬季自行减退或消退,次年又可复发,一般反复发作数月乃至数十年。
儿童和青年女性易发。
多形性日光疹主要表现为皮损呈多形性,多于日晒后两小时至数日见局部皮肤烧灼感或瘙痒,数日后发疹,损害有红斑、丘疹、结节、水疱、糜烂、结痂、鳞屑或苔藓样变等。
多形性日光疹好发于曝光部位,如面部、颈后、颈前V形区、手背和前臂伸侧,而头发及衣物遮盖部位多不易累及,常在日晒一小时内自觉瘙痒,数日后出现皮损。皮损形态多样,常见的有丘疹、丘疱疹,也可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或斑块,但对每一位患者而言,皮损常以单一形态为主。患者自觉瘙痒显著,一般全身症状轻微,但易反复发作,病程长短不一。
多形性日光疹患者会出现皮肤异常、瘙痒等症状,对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一旦日照后出现皮损、瘙痒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日晒后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丘疹、丘疱疹、斑块,伴显著瘙痒,迟迟不愈或反复发作,需要及时就医。
多形性日光疹一般去皮肤科就诊。
何时出现这样的情况?
是否是日晒以后出现?是否是日晒以后加重?
什么样的情况下皮疹可以减轻?
皮肤情况有没有季节性的差异?
请问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有没有长期服用什么药物?
有没有吃某些食物或某些药物后皮疹加重的情况?
请问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其是通过在皮肤表面直接敷贴,并同时接受一定剂量、适当波长紫外线照射的方法,检测光毒性与光变应性皮炎的光敏剂以及机体对某些光敏剂的光毒性、光变应性反应的一种皮肤试验,可以证实有无光感物质存在。
是利用紫外线的生物效应测量紫外线强度的一种方法,保健紫外线的红斑效应很明显,常可利用它辐射人体皮肤后产生的红斑量来判断紫外线的辐射剂量。
可见表皮海绵水肿,真皮乳头高度水肿,真皮全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伴嗜酸细胞。
如日光照射后皮肤呈现丘疹、丘疱疹、水肿性红斑或斑块,患者并自述有瘙痒感,排除其它光敏性皮肤病,比如红斑狼疮、卟啉症,光斑试验阳性、紫外线红斑试验异常即可确诊多形性日光疹。
皮损呈多形性,可见于非暴露部位或全身,与日光、季节无明显关系。
同样是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痒,同样是日晒诱发加重。但是卟啉症患者存在不同类型的卟啉代谢异常,组织病理可见血管壁沉积物。
系统性红斑狼疮指末端有小血管炎性改变等,免疫学检查有抗核抗体谱阳性以及伴有内脏损害。大部分多形性日光疹与红斑狼疮无关,少部分多形性日光疹可能是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或是红斑狼疮的一个亚型,少数患者两病并存。如光激发的皮损持续时间长,血清抗核抗体、抗-SSA/Ro抗体阳性,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或随访,确定与红斑狼疮的关系。
多形性日光疹主要为预防性治疗和抑制性治疗,如药物治疗、光化学疗法进行治疗。此外,需注意外用遮光剂,避免紫外线照射。
避免日晒,局部光保护,如外用UVA防光剂,饮食中富含多重不饱和脂肪酸对缓解此病有一定益处,口服β-胡萝卜素可减轻皮疹发生。
主要作用为抗炎、止痒、抗增生,用法、用量请谨遵医嘱或药物说明书。
为免疫抑制剂,作用机制是阻断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排斥反应。这类药物应用后会有肝肾损伤,外用一般伤害较小,用法、用量请谨遵药物说明书和医嘱。
能降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功能及免疫活性,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药疹、角膜色素沉着斑、视网膜黄斑区损害、肝肾损害等。
该药参与辅酶2组成,并有扩张血管作用,用法、用量请谨遵药物说明书和医嘱。
为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可吸收360~600nm的可见光,抑制光激发卟啉后产生的自由基,因此,具有光屏障作用。
多形性日光疹暂无手术治疗。
易感者可在发病季节前让皮肤适当地逐渐增加日晒或者进行预防性光疗,以提高皮肤对光线的耐受力。
此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早期积极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部分患者日光照射后也会反复发作。
多数患者可治愈,少数患者会反复发作。
此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多形性日光疹患者应避免服用光敏性食物,尤其是春、夏两季,应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以及新鲜水果、蔬菜,多饮水。
忌食光敏性食物,如灰菜、香菜、茴香、苦菜、无花果、荠菜等。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可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蜂蜜、水果和新鲜蔬菜等。
多饮水,保持肠道通畅。
多形性日光疹患者需要注意避光防晒,患处皮肤卫生保持干燥、洁净,不要过分紧张,保障睡眠。
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外出避免阳光直射,应使用遮光剂或遮掩皮肤,尽量避免多形性日光疹反复发作。
保证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积极监测患者病情,查看皮损、瘙痒症状是否改善,以便及时调整患者用药种类及剂量。
多形性日光疹属于常见的光变态反应性疾病,所以其预防以防止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为主,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避免光敏性食物,避免嗜烟、嗜酒、熬夜等不良习惯。
科学锻炼身体,对于维持身体正常免疫力很重要。
在发病季节前注意增加日晒量或进行预防性的光疗,以提高皮肤对日光的耐受力。
外出尽量穿长袖、长裤,暴露部位使用遮光剂,避免皮肤受到阳光暴晒。
[1]张学军,郑捷主编.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24.
[2]王宝玺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