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指骨结核是有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疾病,多继发于肺结核,指掌骨结核与骨结核共称短骨的骨干结核,在上肢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仅次于肘关节结核,儿童多见,好发于掌骨、近节指骨和中节指骨,主要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掌指骨结核可分为骨松质结核与皮质骨结核,具体如下:
骨松质结核根据病灶的位置、局部的特定解剖可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松质骨中心距血运丰富的软组织较远,骨内小动脉又多为终末动脉,侧支循环较差,因此该处病变以骨质浸润和坏死为主。坏死骨与活骨分离后形成游离的死骨,死骨吸收后则残留骨空洞。松质骨边缘距血运丰富的软组织较近,不易形成大块死骨,小块死骨也常被吸收掉,故仅形成局限性骨质缺损。
皮质骨结核多自髓腔开始,以局限性溶骨性破坏为主,一般不形成大块死骨。病变处所产生的脓液沿横行的骨小管汇集到骨膜下,将骨膜掀起,并刺激骨膜形成新骨。患者年龄越小,髓腔内的溶骨性破坏越广泛,骨膜性新骨形成也越多。
掌指骨结核的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有关,多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贫困地区人群、婴幼儿、老人、免疫功能不全患者等,其诱发因素主要为药物因素导致的免疫力低下。
掌指骨结核多是继发性的,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肺是最主要的原发病灶,少数经淋巴结、胸膜、结核性脓肿直接蔓延到骨与关节所致,如椎体边缘、肋骨、小转子和髂骨结核等处。
原发灶中的结核杆菌通过血或淋巴途径传播,形成大量结核杆菌栓子,栓子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在正常的机体抵抗力作用下,多数微小病灶被清除,少数未被清除结核杆菌栓子停留在血流缓慢的微小终末动脉处,局部繁殖形成微小静止病灶。当免疫力下降,过度劳累、营养不良时,静止病灶重新活跃,迅速繁殖使炎症病灶扩大,并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
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造成结核杆菌感染,进而出现掌指骨结核。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骨结核多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掌指骨结核的发病率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4.88%,在上肢骨与关节结核中,仅次于肘关节结核。
结核菌从初染原发灶进入淋巴血行播散传播。
十分罕见的病人是由外伤处直接侵入人体。
贫困地区人员营养差,营养不良和结核感染互为因果,较低的体质指数是结核感染的危险因素,医疗条件差、健康意识淡薄,还与结核病死亡和结核病复发风险增加、疗效欠佳及耐多药的发生相关。
这些人因为体质差,抗病能力不强,容易造成结核感染。
如糖尿病、艾滋病,此类人群免疫力较差,容易引起结核感染。
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患者以及与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群。
掌指骨结核患者典型症状为患侧手部疼痛、局部肿胀,且会出现全身结核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午后体温升高的症状,其并发症主要包括关节畸形、病理性骨折、混合感染等。
疼痛往往是早期出现的症状,通常为轻微疼痛,性质多以钝痛或酸痛为主,很少有急剧性剧痛,伴有局部压痛及叩击痛。
肿胀的严重程度、部位因病变不同阶段而异。肿胀可见于关节周围,也可局限于一侧。结核性脓肿因无炎性脓肿典型的红、热、痛的症状,故称之为寒性脓肿或冷脓肿。皮肤受累时,可见皮肤微红,局部温度也可少许增高。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窦道,病程长时可合并继发感染,窦道经久不愈。
掌指骨结核患者会出现午后体温升高,多徘徊在37~38℃,伴有全身乏力、消瘦、夜间盗汗等症状,女性可出现月经不调或停经。
晚期全关节结核因肌肉的保护性痉挛、骨端的缺损和骨骺的发育障碍,可发生各种关节畸形。
晚期全关节结核,关节破坏严重的可发生病理性脱位,由于骨质破坏,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骨和关节病灶所产生的脓液最初汇集在病灶附近。脓液增多,压力加大,则脓液沿组织间隙或解剖孔道向远方流注,形成流注脓肿,最后可向体外或体内空腔脏器穿破。脓肿穿破后,体内空腔脏器或体外的细菌可进入骨和关节病灶内,使该病灶由单纯的结核菌感染变为并有其他化脓菌的混合感染。这时窦道排脓增加,患者体温升高,中毒症状加剧,给治疗增加不少困难。
结核病感染者出现手部疼痛、畸形等症状,高度怀疑掌指骨结核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便明确诊断,注意与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免疫力低下患者,有与结核病感染者密切接触史,进行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结核病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手部疼痛、畸形等症状,高度怀疑掌指骨结核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掌指骨结核的患者,若见疼痛明显、关节塌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它不适,明确为结核病,应就诊于感染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掌指部位疼痛有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手部疼痛、畸形、活动障碍)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盗汗、乏力、午后低热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掌指骨周围有压痛,掌指骨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视诊局部塌陷,关节畸形。
骨关节结核病人常有轻度贫血,病程长、病变重者可有中重度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混合感染时可明显增加。
血沉增快不是结核病的特异性指标,在肿瘤、非特异性炎症中亦可升高,但结核病处于活动期时血沉一般增快,病变好转或静止时下降或正常,故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定期复查血沉有助于判断病变活动程度。
病理检查阳性率70%~80%,对于诊断、鉴别诊断困难的骨与关节结核,应穿刺或手术切取病灶部位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结核杆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细菌学诊断是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对结核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固体培养需要2~4周,由于阳性率低、操作繁琐、费时长,临床实验室已较少开展。近年基于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如DAN探针、单链探针反向杂交等可进行分子菌种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虽然未广泛开展,但其最大的优点是快速、灵敏,使结核病的诊断由数周缩减到1~3天,可作为快速诊断的辅助技术。
是骨关节结核诊断的基本检查方法。骨结核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
初期的X线片表现为轻度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改变或椎间隙狭窄模糊,脊柱生理曲度的改变。以后可出现骨纹理结构紊乱,密度减低,境界模糊不清,继而骨质破坏、缺损或死骨形成。
松质骨结核, 中心型结核早期骨小梁模糊及浸润致密,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稍晚期有时可见密度增高的死骨阴影,进展期病灶边界模糊不清,稳定期边界比较清晰,治愈修复期边界清晰且有骨质密度增高。 边缘型结核可见局限性溶骨性破坏,无死骨或少量死骨,缺损边缘稍致密。
皮质骨结核可见溶骨性破坏和周围骨膜增生、新骨形成。
骨骺或干骺端结核病灶兼有松质骨结核和皮质骨结核特点。
单纯滑膜结核表现为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增宽,邻近骨质疏松和局部软组织肿胀。
全关节结核,早期类似滑膜结核,并可见软骨下骨部分模糊、破坏,晚期软骨下骨大部分破坏,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
局部软组织非特异性肿胀,部分有寒性脓肿影像表现。
能准确显示骨质改变(破坏、增生、硬化)和病灶边界,能显示病灶轻微骨破坏、死骨和钙化,有助于早期诊断。
能较准确显示病灶范围和软组织异常,寒性脓肿的部位、大小,增强后更准确显示软组织,能显示脊髓受压移位、判断脊髓有无缺血、变性,显示结核病钙化灶不理想。
出现掌指骨结核症状,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有结核病接触史,低热、盗汗、体重变化等结核中毒症状。
血常规可显示轻度贫血;血沉血可显一般增快,病变好转或静止时下降或正常;病理学显示阳性率70%~80%;X线检查显示骨纹理结构紊乱,密度减低,境界模糊不清,继而骨质破坏、缺损或死骨形成。
掌指骨结核的治疗应以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为基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结合营养支持治疗,治愈病灶,保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对于掌指骨结核急剧发展、疼痛症状较重、椎体破坏不稳者宜采用石膏、夹板、支具等方法制动。减轻病变部位负重、缓解疼痛症状,促进组织修复。
应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治疗方针。
在无药物过敏和肝脏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强化期直接选择含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方案,巩固期选择含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方案。
治疗前需做痰结核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确定药物选择方向和制订化疗方案的依据;对于病情需行手术治疗患者,手术前最好接受药物治疗,利于提高治愈率,但在行化疗后近期疗效良好的患者亦可早期行手术治疗,手术后继续化疗;对于病情无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疗程不宜过短,异烟肼和利福平需联用全程。
适用于单纯滑膜结核或表浅部位结核,注射药物常用异烟肼或链霉素,但对于较重结核局部治疗效果不佳。
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病灶清除术有利于清除干酪样物质、死骨、脓液等影响病灶愈合组织,清除病灶后植骨促进局部修复,提高病灶药物浓度,缩短药物治疗疗程,提高治愈率。适应证包括窦道经久不愈者;寒性脓肿、死骨较大,全身结核毒性症状较重者;单纯滑膜、骨结核或早期全关节结核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改善关节功能,需纠正畸形者;椎体结核截瘫症状明显者。
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进展使得骨切除或截肢术应用减少,但病变累及掌指骨,同时合并窦道或混合感染不易控制时,可采取骨切除治疗。在病变广泛,保守治疗失败时行关节切除术,保留部分活动功能。
掌指骨结核感染,早期易形成肿胀和脓肿,必要时可早期行脓肿切开引流,将脓肿划破并放置引流管,促进脓液和坏死组织流出。
掌指骨结核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建议患者治疗结束后第二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应该进行复诊,以便观察病情发展。
掌指骨结核患者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且较顽固。
掌指骨结核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掌指骨结核患者治疗结束后第二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需要进行复诊,复查手部X片,查看骨质情况,复查结核菌素试验、细菌学培养,查看结核治疗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掌指骨结核患者需要加强饮食营养来促进疾病的恢复,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进食高能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矿物质的食物,还要多饮水,避免食用加重病情的食物,如刺激性食物等。
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酸奶、鸡蛋、新鲜鱼虾、瘦畜禽肉类、豆浆、豆腐等。
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粗杂粮、小白菜、油菜、西葫芦、番茄、冬瓜等。
含钙丰富的食物乳类及其制品、小鱼、虾米、坚果类、黄豆及其制品、芝麻酱等。
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等。
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粗粮、薯类、新鲜蔬菜和水。
结核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期间,不宜用牛奶送服药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药物,会妨碍药物的吸收,甚至降低药效。奶制品应与抗结核药物间隔两小时以上。
抗结核化疗初期,应避免食用以前未食用过的异体蛋白食物,防止出现过敏症状。同时,用药过程中不要食用组胺含量较高的鱼,原因是异烟肼为一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服用异烟肼的患者体内因缺少大量有效的单胺氧化酶将组胺氧化,易造成组胺大量蓄积,引起中毒症状。
禁酒,抗结核化疗过程中饮酒更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使得肝脏的解毒和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酒还能扩张血管,有引起咯血的可能。
油炸、油腻食品易加重抗结核期间肝脏的负担,妨碍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宜少食。
刺激性的食物应不吃或少吃,如辣椒、八角、茴香、桂皮、胡椒、葱、姜、烟熏和干烧的食品等。
良好的日常护理是掌指骨结核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同时要注意患指的感觉、运动情况以及术后相关的注意事项,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若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反馈给医生。
掌指骨结核患者应减少患肢的活动,甚至制动。
充分休息,适当户外日光照射。
掌指骨结核患者出门要戴口罩,避免接触婴幼儿和儿童。
掌指骨结核患者要注意观察患指的感觉、运动情况,如出现感觉消失、运动受限,应该及时复诊。
掌指骨结核患行病灶清除手术后,要观察记录引流量、性质。
掌指骨结核患者要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服用利福平后尿液会变红;服用链霉素后可能会出现耳鸣、耳聋、眩晕等损害,都应记录并及时告知医生。
掌指骨结核的预防应从预防结核发病做起,如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接种卡介苗等,已继发掌指骨结核结核的患者应积极治疗,要预防该部位病理性骨折。
对初次发生结核病患者应彻底治疗,并检査有无掌指骨结核感染等,及时发现并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若需要密切接触时应做好防护。
儿童可接种卡介苗,避免结核杆菌感染。
4453点赞
[1]李刚.传染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侯树勋.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02-1209.
[3]王陇德,马冠生主编.营养与疾病预防.医护人员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