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耳鸣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老年时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开始衰退,是会出现耳鸣的。轻者耳畔仿佛有远处的蝉鸣声,重者有如汽笛声甚至击鼓声,部分患者可伴有重度耳聋,影响患者的睡眠与生活。
耳廓、外耳道软骨部或骨部的病变阻塞外耳道时皆可引起耳鸣。此乃外耳道阻塞而妨碍声波传入中耳,由于环境噪声也受到隔绝,其对体内生理性杂音的掩蔽作用减弱,使体内产生的微弱声音相对增强而造成耳鸣。
中耳的病变常引起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同样使环境噪声对体内生理性杂音的掩蔽作用减弱。另外,鼓室内病变如颈静脉体瘤等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耳蜗病变所致耳鸣的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耳鸣是病变部位的自发性放电活动所致。损伤的毛细胞可产生持久的去极化状态,引起神经元的兴奋,产生异常信号。上述异常自发性放电活动也与中枢对末梢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有关。
蜗后病变包括内耳道和小脑脑桥角病变,如听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炎症或血管异常等。该部位的任何病变压迫听神经所造成的机械性刺激,可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而导致耳鸣。
中枢听觉径路病变包括脑干和听觉皮层的病变,如多发性硬化、肿瘤、血管病变、感染病灶累及蜗核与听皮层间的传入或传出神经纤维等,皆能对听觉传导径路反射弧造成干扰,同样导致耳鸣。上述耳鸣称为中枢性耳鸣。
老年耳鸣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患有耳部疾病,还有一部分是心血管系统病变,还有就是因为耳毒性药物、噪声、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不足、贫血、糖尿病,过度疲劳、睡眠时间过少等因素造成的。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血管硬化等几乎都会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进而引起耳鸣。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免疫功能和耐受能力等都有所减退,耳毒性药物易引起耳鸣。
噪声可导致老年人出现耳鸣。
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下可引起耳鸣,以及加重耳鸣。
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引起耳鸣。
我国目前暂无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该疾病好发于60~75岁的老年人、长期高脂饮食者、长期接触噪音者。
老年耳鸣主要表现为耳鸣,耳鸣轻者耳畔仿佛有远处的蝉鸣声,重者有如汽笛声甚至击鼓声,影响患者的身体以及精神健康。
轻者耳畔仿佛有远处的蝉鸣声,重者有如汽笛声甚至击鼓声,影响身体健康。
为缓慢进行性,初因程度轻,能完全恢复或因劳累及高频区对语言交流影响不大,未被及时觉察,随着听力损害的加重、语言頻率受累致语言交流障碍始被发觉。
长期的噪声、尤其是噪声加震动的刺激,可以引起前庭功能障碍,表现为眩晕、视物摇动、平衡和协调运动障碍、眼球震颤等。
长期耳鸣者可引起头痛、头晕、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血压升高、心悸等心血管系统症状。食欲减退、恶心、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有的还可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如月经失调等,以及代谢性疾病,如骨与关节脱钙、骨质疏松等。
可出现头痛、头晕、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等情况。
老年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等现象。
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等现象。
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消瘦等情况。
患者依据症状表现,当出现蝉鸣声等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相应问诊与检查,及时确诊与治疗。
患者具有蝉鸣声、汽笛声、击鼓声等耳鸣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不适反应或全身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可到相应科室就诊。
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的?(如耳鸣、听力减退、眩晕等)
出现耳聋、耳鸣的时间?
目前耳聋的程度、耳鸣的性质?
症状持续了多久?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包括一般的查体检查。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以及邻近器官的相关查体。
可协助中枢及其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诊断及定位。
除常规检查外,应作颈部检査和颞颌关节功能检查。如为搏动性耳鸣,应作头、颈侧及耳的听诊,以了解有无血管搏动声、颈转动及压迫颈动、静脉对耳鸣的影响等。
通常应包括全部听功能检测。对于未发现听阈改变的被检者,扩展纯音听阈测试有时可有异常发现而有助于诊断。
前庭功能检查应包括平衡功能、协调试验及眼动检查。
包括耳鸣音调的频率或频谱匹配、耳鸣响度匹配、耳鸣可掩蔽性測定以及耳鸣的残留抑制测定等。
包括颅底区、颈部及颅内的CT或MRI检查等。排除是否有颅底或者颅内的占位性病变。
老年耳鸣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主诉出现蝉鸣声、汽笛声、击鼓声等异常情况以及相应的耳部检查如纯音测听以及声导抗测听等,明确诊断。
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感染、药物中毒、遗传、年龄老化及自身免疫、听神经病均可引起该病,但无噪声暴露病史。
是指由于枪炮射击、炸弹及其他爆炸物爆炸产生的压力波引起中耳、内耳损伤,导致的急性听力下降。
是由于骨迷路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之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骨质增生。
治疗方法包括针对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医生会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综合应用各种治疗方法。
若能找到原发病变,并采取特殊治疗,则不论主观性或客观性耳鸣,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如病因无法确定,或是病因虽能确定但却无法治疗,则病因治疗较为困难。
至今,尚未发现可彻底治愈老年耳鸣的药物,但某些药物对耳鸣有短期疗效。
可改善内耳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疗内耳疾病、消除或减轻耳鸣的目的。扩管药如丹参川穹嗪、前列腺素F2,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
改善内耳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助于细胞能量代谢及呼吸链功能,改善微循环,对早期耳蜗病变所致耳鸣可以选用。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剂对神经轴突的接合处有阻滞作用,使听觉传导径路的异常节律过度活动得到控制,达到治疗耳蜗或蜗后病变所致的外周性或中枢性耳鸣。一般认为有60%~80%的短期或近期疗效。
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甚至有些药物可加重耳鸣,故用药时应该慎重,且不能过量,可选用药物如多塞平和艾司唑仑等。
若原发耳病本身有手术指征,则可行手术治疗。例如梅尼埃病引起的耳鸣,可根据不同情况施行内淋巴囊减压或分流术、交感神经节切除或前庭神经切断等手术。
通过背景声音避免患者处于“安静”的环境。通常采用低强度的声信号或自然声音掩蔽部分耳鸣声,分散注意力,减轻精神压力等。
利用电流直接刺激听觉系统来达到抑制耳鸣的方法。根据刺激电极置放部位电刺激疗法分为外刺激(颅或外耳)及内刺激(中耳及内耳)两类。主要为耳蜗性病变的耳鸣患者。
又称为耳鸣习服疗法。通过改变与产生耳鸣有关的中枢神经网络的可塑性,降低机体对耳鸣的异常反应,包括皮层中枢对耳鸣的觉察、自主神经系统对耳鸣的反应以及边缘系统(情绪相关)对耳鸣的反应,从而达到机体对耳鸣的习服。
老年耳鸣是一类与紧张状态相关的病症。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不同的生物反馈信号训练患者进入松弛状态。其治疗原则是让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身体对耳鸣感受,通过学习改变自己身体的反应。
老年耳鸣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症状的原因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治疗原发疾病、采取生活方式调整、听力康复等手段,耳鸣症状可以得到改善,预后比较好。然而,对于一些慢性或进行性的耳鸣病因,可能需要终身管理。
该疾病难以治愈。老年耳鸣一旦形成,治疗往往很困难。
该疾病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一般3个月或半年复诊。复诊医生会主要观察患者耳鸣恢复情况,注意是否有耳鸣的加重。
老年耳鸣患者平时需要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为主,存在一些饮食上的禁忌,做好日常的饮食调理。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食品易生燥热,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食浓茶,咖啡,红酒。
忌甜腻、油腻食物,如猪油、牛油等。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例如豆腐、鸡肉等;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病人可因耳鸣、耳聋而痛苦并产生焦虑心理,或因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而产生悲观情绪。家属应配合医生多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患者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工作,同时遵医嘱合理用药。
遵医嘱按时应用扩血管或能量合剂等药物,观察用药后效果,注意用药后反应。
做好个人防护,远离噪声环境。如需噪声环境工作时必须使用防护用具,而且必须作为操作常规坚持使用。
患者应配合医生做好耳鸣情况的监测,治疗期间每周配合医生进行一次听力学测试。
日常生活中家属多与病人接触,耐心倾听病人谈话,对重度老年耳鸣病人,帮助其解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起居规律,防止风寒的侵袭,远离高分贝噪声场所。
老年耳鸣影响工作生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助听器,平素注意出行安全。
避免感冒,患者应学会正确擤鼻,防止涕液进入中耳腔,从而加重本病。
患者应积极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老年耳鸣乃耳科临床常见三大难题之一,严重地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警惕该病的发生,要做好定期筛查工作。可通过避免暴露噪音环境、使用戴保护性耳塞等进行预防。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尤其存在高危因素的老年人,如发现有耳鸣症状应及早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暴露噪音环境,限制或避免暴露于巨大噪音。
使用戴保护性耳塞。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预防因疾病产生的耳鸣症状。
定期锻炼改善耳部结构的血流,降低耳鸣的发生几率。
不要吸烟或使用无烟烟草产品。
4521点赞
[1]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17-221.
[2]黄兆选.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3-1039.
[3]席淑新,陶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04-206.
回复快